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帶孩子去看病,需要做什麼準備?

寶寶生病了, 帶他去看醫生可不是一件簡單輕鬆的事情。 帶寶寶看醫生, 在醫院裡總會出現一些囧人囧事:醫生問病情, 家長十問九不知;候診時寶寶不耐煩哭鬧, 家長卻沒有辦法哄他安靜……所以, 帶娃看病錢做足準備功夫, 瞭解就診過程的重點就尤為重要了。

資料準備

以下資料可以先裝在一個專門的袋子裡放在固定的位置, 需要時方便取用, 免得手忙腳亂。

醫保卡

現今的醫保制度相對完善, 每個寶寶出生後三個月內家長都要去相關的機構給寶寶辦理。 每次上醫院帶上醫保卡, 並做好定點,

Advertisiment
可以省掉一大筆費用。

就診卡

幾乎每個醫院都有獨立的就診卡, 首次掛號時填表辦理, 裡面記錄了相關的個人資訊, 如姓名/性別/年齡/聯繫電話和位址。 需要注意的是, 千萬不要怕洩漏個人隱私而填上假的電話或位址(位址可寫到社區, 不精確到門牌號), 因為這是醫院在緊急必要的時候跟你取得聯繫的唯一方式。 以後每次需要時帶上, 丟了或忘了又得重新排隊辦, 耽誤時間和人力。

病歷本

病歷本是寶寶生病診療的記錄, 上面記錄了寶寶的歷史病情以及相對應的用藥記錄, 有很好的跟蹤參考作用, 可以幫助醫生更準確地判斷病情及控制用藥。

保健手冊

寶寶滿月後首次體檢時建立的本子, 上面記錄了寶寶的生日/性別/出生地等及很重要的各項身高/體重/頭圍等生長指標,

Advertisiment
畢竟寶寶一歲前的成長速度很快, 媽媽很難記住所有的資訊;或者寶寶更換了監護人, 比如以前奶奶帶的, 後來媽媽帶了;這些成長的資料給醫生提供了直觀的資訊, 讓醫生瞭解寶寶的各項成長指標, 對其判斷用藥量或者根據寶寶的情況對症下藥很重要。

用品準備

紙尿褲

帶寶寶出門必備。 需要提醒:紙尿褲有兩種款式, 一體的拉拉褲/成長褲/小內褲, 以及粘貼式紙尿褲。 穿換拉拉褲時需要把外面的褲子全部脫掉, 冬天在沒有暖氣的房間很容易著涼, 有些醫院沒有合適的乾淨衛生的環境供寶寶換褲子——畢竟醫院病人多, 細菌多, 容易交叉感染。 而粘貼式紙尿褲在這種情況下就相對方便多,

Advertisiment
可以讓寶寶直接躺媽媽身上, 或站在地上直接操作。

毛巾

大小毛巾可適當準備, 小毛巾可給寶寶擦汗/洗臉等, 大毛巾冷了當披肩, 困了當被子, 餓了寶寶若吃母乳還能遮羞。

幹濕紙巾

非常重要!特別是濕紙巾, 寶寶的手喜歡到處亂抓, 沾滿細菌, 直接用濕紙巾擦洗, 比頻繁去洗手間要方便得多;而且萬一寶寶拉臭臭了, 濕紙巾也非常好用。

水杯、奶瓶

除非特殊情況, 寶寶每天要飲用大量的水, 渴了或餓了, 沒有這個可不行。

玩具

帶一兩小件平時寶寶最喜歡的玩具, 可以在寶寶不耐煩或哭鬧的時候轉移注意力, 平復寶寶情緒。

奶粉, 零食等

奶粉是寶寶的口糧, 可不能落下;嬰兒小餅乾/小糖果,

Advertisiment
可以適當帶一些, 在寶寶哭鬧的時候, 玩具不起作用的話就靠它了。

病情準備

全方位瞭解疾病過程

帶寶寶上醫院前, 媽媽一定要仔細回憶寶寶發病的時間、程度、症狀, 如有可能還要知道發病的起因。

比如發燒:什麼時候開始發燒的、持續了幾天、燒到幾度、發燒前出現過什麼症狀、是一般的感冒流鼻涕等, 還是嗓子發炎疼痛, 或者是受到驚嚇刺激等等。

其他症狀:飲食如何——是正常吃飯還是食欲不佳, 大便如何——大便正常, 還是大便乾燥或便秘, 或拉稀(如果拉稀, 條件允許的話可以保留一小時內大便標本, 裝進玻璃或塑膠小瓶中供化驗);情緒如何——情緒如常, 還是沒有活力昏昏欲睡。

此外, 還可以詢問家裡其他人寶寶近24小時的活動情況,

Advertisiment
去了什麼地方, 見了哪些人, 吃了什麼東西, 做了哪些事。

仔細記錄病情

這樣的瞭解最好能用筆和紙記下來, 必要時候還可以用手機錄下寶寶的狀況, 以便醫生診斷。 仔細記錄病情並簡明扼要地告訴醫生, 才能縮短就診時間並儘快減輕寶寶的病痛。

瞭解家裡常備藥

做媽媽的都必須要掌握點基本的醫學常識, 並在家裡準備個小藥箱, 平常小病痛才不至於要跑醫院, 或有急症的時候可以先自行處理緩解病情。 同時也清楚曾經給寶寶喂過哪些藥。

選擇醫院

病情緊急:就近原則

如果寶寶病情緊急需要儘快就醫, 就選擇離家最近/最方便到達的醫院, 比如寶寶出現高熱驚厥、失去意識, 或是摔傷、碰傷而失血較多等;到醫院直接送急診或兒科, 讓病情稍緩解或穩定再作其他打算。

一般疾病:選擇家附近醫院

平常多留意家附近的醫院,搜集好相關資訊,如醫院的等級/醫療水準/醫師團隊/收費情況等,若寶寶需要就醫時看情況選擇。

重症或疑難雜症:專科醫院

如果病情較重或是附近的綜合醫院沒能明確診治,最好還是選擇更權威的專科醫院或者兒童醫院,以免貽誤病情。提醒:去醫院前先瞭解路線及交通方式,並記下該醫院的諮詢電話備用。

最後,寶寶生病,媽媽一定首先要放鬆自己的情緒,不可過分緊張。畢竟,寶寶生病是很自然的事,及時妥善治療都無妨。媽媽需要及時安撫寶寶,可將其當作一次特別的人生經歷。否則,媽媽過分緊張的情緒會感染寶寶,引起寶寶更多的不適感而影響就醫。

讓病情稍緩解或穩定再作其他打算。

一般疾病:選擇家附近醫院

平常多留意家附近的醫院,搜集好相關資訊,如醫院的等級/醫療水準/醫師團隊/收費情況等,若寶寶需要就醫時看情況選擇。

重症或疑難雜症:專科醫院

如果病情較重或是附近的綜合醫院沒能明確診治,最好還是選擇更權威的專科醫院或者兒童醫院,以免貽誤病情。提醒:去醫院前先瞭解路線及交通方式,並記下該醫院的諮詢電話備用。

最後,寶寶生病,媽媽一定首先要放鬆自己的情緒,不可過分緊張。畢竟,寶寶生病是很自然的事,及時妥善治療都無妨。媽媽需要及時安撫寶寶,可將其當作一次特別的人生經歷。否則,媽媽過分緊張的情緒會感染寶寶,引起寶寶更多的不適感而影響就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