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
我摔倒了,
吳洋還在一旁拍手大笑。
”我正在辦公室批改作業,
王月跑過來哭哭啼啼地說。
接手一年級以來, 總會聽到類似的“告狀”, 這些一路受寵長大的孩子, 他們不是故意調皮搗蛋, 而是沒有學會關心他人。 在這個階段, 孩子身上形成的“我”的情感是善的情感, 及時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找到他與外界溝通的有效方式很關鍵。
我拉起王月的小手, 一邊哄著她, 一邊快速地想著, 接下來的“快樂週三課”, 是否可以跟孩子們談談心?
來到教室, 吳洋老實地坐著, 不時偷看我, 仿佛怕我批評他。 我平靜地看了他一眼後問同學們:你們有過“心疼”的感覺嗎?
Advertisiment
話音剛落, 教室裡就炸了鍋。 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開了。 有的問“心疼”是不是心臟有毛病啊?我可從來沒有!也有的哈哈大笑, 覺得老師提了一個非常好笑的問題。
我非常嚴肅地繼續說:“你們別笑, 老師有, 而且是經常有。 比如最近幾天, 大家都知道學校在改造綠化, 你們有沒有注意過那些種樹的人?”孩子們都在搖頭。 “他們都是跟你們爺爺奶奶一樣大年齡的老人了, 可每天都頂著烈日幹活, 我看著他們, 就有些‘心疼’。 ”
孩子們靜默了, 他們似乎明白了什麼是“心疼”的感覺, 陸陸續續有人舉起了手。 一個孩子說她看見生病的奶奶, 有這感覺;一個孩子說她看見電視節目裡中彈倒下的藏羚羊臨死時的眼神,
Advertisiment
接下來, 我給孩子們講了一個故事。 主人公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人物, 而是一群和他們差不多大的美國小男孩。 他們在街心公園玩橄欖球時, 和一位中度智障的孩子偶遇。 智障孩子非常想和他們一起玩球, 這群孩子沒有因為他的笨拙和遲鈍而拒絕他, 而是非常歡迎他加入。 孩子的父親起初擔心兒子會遭到嫌棄, 或者遭到戲弄。 結果卻是:這一群孩子像是說好了似的, 想盡一切辦法創造讓智障孩子獲得成功的機會, 讓他在這場比賽中儼然成了橄欖球明星。
講完故事後, 我問孩子們:聽了這個故事, 你有什麼感受?孩子們紛紛訴說著自己的感動。
Advertisiment
孩子們的回答令人欣喜, 有的說給他們倒杯水喝, 有的說和他們說說話, 誇誇他們種的花草樹木非常美麗……課上到這裡, 我知道已經達到了效果, 孩子們的回答和吳洋那微紅的臉、躲閃的眼神已經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
美國著名女詩人狄金森的詩句非常美麗, 也觸摸著我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如果我能使一顆心免於哀傷/我就不虛此生/如果我能解除一個生命的痛苦/平息一種酸辛/幫助一隻昏厥的知更鳥/重新回到巢中/我就不虛此生。
Advertisiment
或許, 這樣的體悟孩子們暫時還不懂, 但我想, 他們終究會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