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帶孩子旅行的意義 ​多帶孩子去旅行

一次旅行中, 團餐極其難吃。 好多孩子都嗷嗷哭鬧, 同桌一個小朋友卻很特別, 不僅認真吃飯, 且堅持把飯吃完。 後來得知, 他從五歲開始就常跟著父母到處旅遊, 見過很多風景, 也吃過苦頭, 遇到小困難他很自然地選擇去面對和適應。

現在很多家長去旅行不帶孩子, 一是覺得孩子小, 什麼也記不住, 去了白去。 二是怕旅途有危險和意外。 三是覺得帶孩子麻煩。 其實旅行對兒童的成長有很大的益處。

首先, 可讓孩子學會理解和適應他人。 旅途會遇見各式各樣的人, 旅友、居民、觀光客等, 口味、風俗、習慣、語言各有不同,

Advertisiment
孩子會在潛移默化中學會觀察不同的人, 體會思想的多樣性, 適應不同的生活方式。

其次, 讓孩子學會照顧自己, 表達自己的需求。 在溫室裡長大的孩子, 在父母面前是小皇帝, 而離了父母膽怯怕事。 旅行中有更多的機會, 要他們自己照顧自己, 體會自己的需求, 冷了熱了, 飽了餓了, 都要學會自己表達。

再次, 感悟世界之大, 遇事不易走極端。 總是呆在固定的地方, 見固定的人, 做固定的事, 思維變得越來越狹隘。 若孩子有機會領略更多風景, 接觸更多人, 真正體會世界之大, 思維眼界將變得開闊。 遇到煩惱和困難會思考, 用更多的方法去解決。

最後, 雖然帶孩子要做更多的事前準備, 也要花些精力照顧他。 但同時孩子們也會給旅途帶來更多歡聲笑語,

Advertisiment
這是一家人提升家庭凝聚力的好機會。

世界越來越小, 孩子們也越來越像生活在一個大家庭裡, 瞭解世界成為了他們的必修課。 前不久, 由美國政界、商界與學術界領袖組成的“美國新勞動力技能委員會”就把“瞭解整個世界”作為孩子必備的4種“21世紀的技能”之一列舉了出來。

旅行, 讓孩子瞭解世界

瞭解世界, 絕不僅僅局限於學習外語。 語言只是一種工具, 比它更重要的是學習陌生的文化與歷史, 他國的人文與生活。

每一次和孩子們去一個陌生的地方, 我們都會品嘗國外的食物, 熟悉交通路線和公共標誌, 欣賞形式各異的建築, 體會種類不同的宗教現象, 學習和陌生人的相處, 適應各種氣候……孩子們總是好奇地談論著,

Advertisiment
這個和我們那裡不一樣, 那個一樣, 這個比較好, 那個不太好, 在比較中, 他們睜大了眼睛, 張開了毛孔, 也擴展了胸懷。

當孩子看到的世界大了, 他才能更加寬容、坦蕩, 而尊重彼此的不同和差異就是“瞭解世界”的重點。

旅行, 提升孩子的能力

瞭解世界的方法有很多種:書籍、影像資料、和別人聊天, 但沒有哪一種方式比身臨其境更重要。

每次去一個陌生的國家之前, 我們都會和孩子們一起進行長達一周的培訓, 內容包括語言、文化、當地情況和攝影技巧。 比如有一次, 我們去義大利之前就讓孩子們開始閱讀相關的書籍, 讓他們對文藝復興有基本的瞭解, 和他們一起分享戶浮宮的神秘和拿破崙的傳奇。

Advertisiment

到了陌生的國家之後, 孩子們開始驗證之前獲悉的資料是否和眼前的吻合;在陌生的城市裡使用那些有些熟悉的工具開始行走;開始和當地的人和事有了碰撞、交流;開始需要借助當地人的説明來完成一件件我們事先策劃好的任務……孩子在和當地人接觸和溝通的過程中, 能充分調動自己的溝通能力, 加強團隊合作, 真正地提高自己。

孩子帯著激動和疲憊, 收穫與成長完成了旅程, 但這並不應該是一個結束, 對於陌生國度的回憶和思考, 旅途中的曰記、明信片、相片, 以及之後對這個過程的討論, 都會讓旅程的收穫變得更多、更厚重。

旅行, 讓孩子認識自己

每一次到陌生城市或者國家, 從學習和成長入手的旅行方式都能説明孩子在大腦裡構建自己的思考模式,

Advertisiment
他知道在陌生的地方需要向哪些機構尋求説明, 他知道如何運用自己的資源去完成任務, 而當一個人處於陌生環境中, 他的優點和弱點都會表現得異常突出, 這無疑給了孩子一個認識自己的機會。

很多父母說, 孩子太小了, 就算出國旅行, 他又能記住什麼?其實, 這是我們對孩子的誤解。

通常情況下, 我們判斷一個人是否獲得什麼, 會通過他的表達或者他的改變作為判斷依據。 但對於一個正處於生理和心理成長期的孩子來說, 他的能力不足以讓他表達收穫, 反映成長, 於是大人們很武斷地說, 他年齡太小了, 對他來說沒有用, 以後都記不得。

其實, 也許對於一個四五歲的孩子來說, 等到十幾歲的時候他可能真的不記得旅行的經歷和途中的見識,但這對於他接下來一年的成長絕對意義非凡。

帶孩子去旅行,不一定是出國,只要能經常讓孩子體驗不同的環境,在陌生喧鬧的人群中鼓起勇氣去聽、去看、去感受,這就是一種成長。

哈佛大學的一任校長曾說過,一個人生活的廣度決定他的優秀程度。而從小開始的旅程就是拓展生活的廣度的起點。我喜歡那句話,Life is not a destination,but a journey。

等到十幾歲的時候他可能真的不記得旅行的經歷和途中的見識,但這對於他接下來一年的成長絕對意義非凡。

帶孩子去旅行,不一定是出國,只要能經常讓孩子體驗不同的環境,在陌生喧鬧的人群中鼓起勇氣去聽、去看、去感受,這就是一種成長。

哈佛大學的一任校長曾說過,一個人生活的廣度決定他的優秀程度。而從小開始的旅程就是拓展生活的廣度的起點。我喜歡那句話,Life is not a destination,but a journey。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