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望診”包括觀察面部及全身的神態與顏色, 察看目、舌、口、鼻、耳等, 還要看看指紋顏色變化, 作為輔助診斷的依據。
Advertisiment
中醫望舌, 要看舌苔與舌質。 在病兒就診前, 家長不要給孩子吃過熱、過冷和有顏色的食物。 過熱過冷飲食會使舌頭受刺激而產生色澤深淺的變化;吃有顏色的食物, 如橘子、橘汁會使舌苔顏色變黃, 吃巧克力會使舌苔變為黑褐色, 吃楊梅、酸梅會將舌質染紅, 都會影響醫生的正常診斷。
小兒許多疾病都會發疹。 家長在孩子就診前, 需先看看孩子周身有無出疹現象, 疹子是在什麼部位。 來醫院前最好給孩子穿易解、好脫的衣褲, 便於醫生檢查。
Advertisiment
對三歲以下小兒進行檢查時, 中醫都要看看指紋顏色變化, 家長帶孩子看中醫時, 要把孩子的手洗乾淨, 候診時也不要讓孩子亂摸, 以便醫生在看指紋時容易看清楚。
聞“聞診”即通過聽聲音、聞味道來判斷疾病的性質。 聽聲音, 包括小兒咳嗽、啼哭、語言之聲, 家長帶小兒就診時, 須安撫好孩子, 避免哭叫。 除醫生能感觸聞到的氣味外, 還要家長配合介紹孩子口中氣味、大小便氣味等, 以供醫生參考。
問醫生“問診”時, 家長應向醫生反映的情況包括孩子的年齡――對合理用藥有用;孩子的畏寒、發燒情況, 包括體溫高低, 發燒時間長短――是手足心熱、額頭熱還是哺乳時口熱等;病孩出汗的情況――白天出汗還是夜間出汗, 出汗後退不退燒,
Advertisiment
切“切診”包括脈診、按診。 小兒脈搏次數常因哺乳、啼哭、活動而增快, 所以, 家長帶小孩看病前要讓小兒安靜, 使之配合醫生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