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寶寶的方式 “男女有別”

三歲後, 寶寶體內的性別激素會影響寶寶的行為表現, 例如, 男孩體內開始大量分泌睾丸素, 喜歡“動手動腳”, 而女孩則傾向于用“眼”觀察;性別激素還會影響大腦發育, 使大腦活動優勢區域出現差別, 具體表現為女孩的語言能力更強, 而男孩的空間識別能力更勝一籌等。 因此, 家長帶寶寶的方式, 不可再等同視之, 要“男女有別”區別對待。

一、 育嬰方式有別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神經學家安雅·赫爾波特等人表示, 雖然嬰兒沒有性別意識, 但照料繈褓中的孩子時需要區分性別。 女孩最好花更多的時間用於情感交流,

Advertisiment
而男孩則要注重身體上的示範。 比如換尿布, 幫女孩換時最好一邊逗她笑, 一邊解釋“該換尿布了”等, 而男孩則可以幫他伸腿、翻身等, 用動作配合家長完成。

二 、溝通技巧有別

男人需要認可, 女人需要呵護。 男孩如果做得好, 父母可以拍拍他的肩膀, 告訴他“你長大了”, 讓孩子得到肯定和鼓勵;而女孩則最好抱抱她或送上一個吻, 讓她感受到你的保護和關愛。

三、 活動選擇有別

根據孩子的不同特點選擇適當的活動。 男孩可以多玩機器人、汽車等機械類玩具, 開發創造力, 而女孩則要多玩布娃娃、過家家等, 激發善良體貼的母性本能。 男孩可以多進行爬山、溜冰等戶外運動, 讓心胸更開闊;而女孩可以學學體操、游泳等,

Advertisiment
培養優雅的氣質。

四、 穿著打扮有別

孩子發現有些小朋友的衣服和自己差不多, 有些不一樣, 經過思考, 就會逐漸產生正確的性別歸屬感。 生活中男孩可以多穿藍色、綠色等, 配上直挺的褲子, 養成堅毅的性格;而女孩則要多穿粉色、紅色等, 配上裙子, 從小感受溫柔和包容。

五、 接觸對象有別

如果男孩從小接觸的都是女性, 陽剛氣會越來越少。 爸爸一定要多抽時間陪伴兒子, 帶他接觸成年男性, 學習男子漢的責任和坦率;而對於女孩, 媽媽可以帶著她和阿姨們一起做家務等, 培養溫婉賢慧的性格。

六、 生活環境有別

與女孩相比, 男孩更需要自己的獨立空間, 在家可以給他開闢一塊“私人領地”, 給他探索和思考的機會。 而女孩子則可以多陪伴在大人的身邊,

Advertisiment
從觀察大人的生活細節中開闊視野、增長見識。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