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常用來監測排卵的方法有哪些

從月經初潮直到絕經, 卵巢始終週期性地辛勤排卵, 那麼, 排卵到底發生在哪一天呢?這是一個困擾很多女性的問題。 曾經有過各種各樣的檢查和研究, 所有的結果歸於一個結論:排卵是在下一個月經週期開始前的第14天。 對於月經週期是28天的女子, 正好是在週期的中期, 也等於是從月經第1天算起的第14天。 而對子月經週期比較長或比較短的婦女, 就要從下一次月經的第一天往前推算14天。

這個道理是因為, 排卵以後形成黃體, 黃體發育到鼎盛時期便開始退化, 雌激素與孕激素的量銳減, 因此月經來潮,

Advertisiment
黃體的壽命比較固定, 這個過程一般是14天左右, 所以要從下次月經的第一天往前推14天。 相對地, 卵泡從發育到破裂排卵的時間卻有長有短, 也就是月經的前半期有長有短, 所以雖然後半期固定為14天, 加在一起的月經週期仍顯得不固定。

排卵期可以用宮頸黏液結晶、陰☆禁☆道細胞塗片、激素、B超等方法來測定。 最為簡便的莫過於基礎體溫。 基礎體溫是指睡眠6~8小時後醒來, 未作任何活動(包括起床、談話、大小便、吸煙、進食等)前立即以口表測量所得的體溫。 每天早晨測體溫, 將所得體溫值畫在座標紙上, 即得到一個體溫曲線圖。 連續堅持幾個週期, 就可以摸出規律, 月經週期之中, 體溫上升大約0.5℃, 代表已有孕激素產生, 上升的前一日就是排卵日。

Advertisiment
也有人認為, 在從低溫轉高溫之前, 還有個稍微下降的低峰, 這個低峰就是排卵日的指標。 正常育齡婦女基礎體溫在排卵前低, 排卵後高, 稱為雙相型。 許多婦科內分泌疾病就需要參照基礎體溫來診斷和治療, 而自身掌握好排卵規律, 還可以指導計劃生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