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常用的5種物理降溫方法介紹

發熱是人體的一種防禦反應, 是兒科最常見的症狀。 但發熱時間過長或過度發熱, 會使機體代謝過度、消耗過多、器官負擔過重, 尤其是中樞神經系統過度興奮還會導致驚厥, 故發熱時, 小兒煩躁不安、食欲不振。

發熱是體內免疫機制與外來致病因數相拼搏鬥產生的反應, 一般體溫在38℃以下屬於輕度發熱, 全身症狀輕微, 不必給予降溫處理。 但如體溫超過38℃, 則可根據患兒情況予以藥物降溫(也可稱化學降溫)。 如果體溫驟升至39℃以上, 患兒嚴重煩躁不安, 或既往有過高熱驚厥史, 則應採用快速降溫, 也就是用物理降溫方法使溫度不超過39℃以上。

Advertisiment

物理降溫的方法很多, 其含義是與化學製劑降溫相對而言, 主要是通過增加散熱、輻射等方法使體內的熱量迅速排出, 以達到降低體溫的目的。

常用的物理降溫方法有如下5種:

(1)酒精擦浴。 對體溫驟升的患兒, 或用降溫藥物效果不明顯的患兒可採用此方法, 臨床上經常用於新生兒或較小嬰兒超高熱時。

擦浴時, 應把全身衣服解開, 蓋上毛巾, 關好門窗。 用乾淨小毛巾或紗布浸濕酒精, 可用75%醫用酒精或高濃度白酒(56~65度)對一半水, 也可直接用38度低度白酒, 擦拭順序為四肢、頸部、腋窩、腹股溝處, 擦拭時勿用力過度。 擦拭某一部位時, 應把其他部位蓋好。 擦浴時要用兩塊小毛巾交替使用, 不致使酒精揮發而不起作用。

Advertisiment
用酒精擦浴時, 要注意皮膚黏膜顏色及患兒的呼吸、脈搏, 一旦發現寒戰、面色蒼白應立即停止。 另外, 擦拭時儘量避免開懷敞腹, 也不要用酒精擦拭胸、腹部。 對未成熟兒、體質衰弱、病情危重、有嚴重皮膚病或對冷刺激特別敏感的患兒, 不宜採用此法。

(2)全身溫濕療法。 在夏天, 對高燒患兒可洗溫水澡, 當然洗澡時要避免著涼, 洗後應用幹毛巾擦乾皮膚。 通過水流經皮膚, 把體內過多的熱量經皮膚散去。 溫水浴的水溫應為40℃左右, 或接近皮膚溫度, 過熱或過冷都會對散熱不利或加重發熱。 在冬天, 家長很難接受洗溫水浴, 因此可用浸透溫水的大毛巾將孩子覆蓋, 通過毛巾吸收體內熱量, 或應用濕毛巾,

Advertisiment
輕輕擦拭全身皮膚, 也可應用多塊小毛巾浸濕後, 放在頭部、枕部、頸部、腋窩部、腹股溝處, 因為這些部位皮膚較薄, 血管淺表, 有利於散熱。

(3)保持室內溫度適宜, 注意通風。 在北方, 冬天通風應避免對流風;在夏天, 有條件的家庭, 也可用空調來調節溫度, 一般室溫應保持在30℃~32℃, 以免驟冷, 引起皮膚下血管收縮, 反而不利散熱而加劇高熱。

(4)冰水灌腸。 這個方法不常採用。 多半在盛夏, 用於患有中毒性痢疾的患兒, 高熱不退或有驚厥, 但還未排便, 不能確診時。 此時, 可在生理鹽水內加冰塊, 待水溫下降至10℃左右時, 通過灌腸器注入肛門, 每次水量依據年齡不同而不同;亦可邊灌入, 邊排出, 反復多次。 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取大便以便確診, 另外通過反復清洗,

Advertisiment
減輕細菌在局部產生的毒素被體內吸收, 還能起到降低體內溫度的作用。 當然, 用冰水灌腸的方法, 多數只能在醫院進行, 同時也要由技術熟練的醫務人員操作。

(5)頭部冷敷。 這是最簡便易行的方法。 一般主張用冷自來水浸濕毛巾, 擰乾後敷在頭部;目前市售的“冰袋”, 可先放在冰箱中, 一旦需要時, 取出後外包一塊毛巾放在頭部, 也有人將其放在枕後。 主要目的是使頭部局部溫度下降, 減低腦血管擴張, 並可降低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減少高熱驚厥發生的可能性。

近年來, 關於利用物理降溫退熱的方法有些爭議。 爭論的焦點是強行降溫對機體抵抗致病因數不利, 而且冷敷、酒精擦浴等又會造成肢體寒戰,

Advertisiment
加重病情。 但目前臨床上對高熱40℃以上、服退燒藥未起作用者, 採取一些物理降溫方法, 仍有一定作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