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鮮紅斑痣
扁平狀, 不高出皮膚, 顏色鮮紅或暗紅, 壓迫後可退色。 鮮紅斑痣常在寶貝出生時就存在, 以後很少再擴大。
2毛細血管瘤
最常見於皮膚, 以枕、頭面、四肢及背部多見, 長在口唇、舌的也不少見。 瘤體大小差別很大, 小的直徑僅數毫米, 大的可占面部或肢體的大部分皮膚。 毛細血管瘤又分為兩類:
◎ 單純性毛細血管瘤。 略高出皮膚, 呈鮮紅色或紫紅色斑塊狀, 壓迫後不退色。
◎ 楊梅狀血管瘤。 突出皮膚表面, 形似楊梅。
提醒:
毛細血管瘤在患兒出生後即可存在, 一般在6個月內生長迅速, 約1-2歲後逐漸停止生長,
Advertisiment
3海綿狀血管瘤
不僅在皮膚、皮下組織、肌肉, 有時在肝、腎、骨骼、膀胱等處也可發生。 瘤體由多數擴張的血管竇和充滿血液的腔隙構成, 呈紫紅色, 摸著比較柔軟, 有彈性。 隨著患兒年齡的增大, 血管瘤也會增大, 有時生長得很大或很深, 會破壞周圍組織, 對患兒的容貌影響較大。
TIPS:
患下肢肌肉海綿狀血管瘤的患兒, 有時皮膚上隱約可見暗藍色, 可有輕壓痛。 患兒走路時多有下肢酸痛、發脹。 由於疼痛, 患兒有患肢肌肉萎縮及跛行。 如果整個肢體被侵犯, 可出現巨大肢體畸形。
4蔓狀血管瘤
這類血管瘤比較少見,
Advertisiment
血管瘤
◎ 血管瘤是起源於皮膚血管的良性腫瘤, 多發生于嬰兒或兒童。 據統計, 血管瘤平均發生率在0.8%左右。 女孩發病率較高, 是男孩的2倍。
◎ 在小兒良性腫瘤中, 血管瘤約占1/4, 大多數為單發, 多發的僅占1/5。
◎ 多見於頭、面、頸部皮膚, 但黏膜、肝臟、腦、肌肉等亦可發生。
◎ 長在眼睛、咽喉、肢體末端等部位的血管瘤具有一定的危險性。
◎ 小兒血管瘤約有3/4病例在出生時就存在, 其餘也多在嬰兒期出現。
◎ 有些患兒血管瘤生長較為迅速, 因影響外觀而容易引起患兒父母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