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在生長發育期, 爸爸媽媽們除了要注意孩子身體的發育, 更要注重孩子的心理教育。
有些孩子的心智發育水準在同齡孩子面前會顯得跟不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平時及時的觀察和預防。 讓我們來看看一些常見的兒童心理行為異常的五大障礙表現。
1.五大心智障礙
智力發育障礙
在發育期間兒童的智慧顯著低於同齡兒水準, 同時伴有明顯的社會生活適應能力障礙, 這種小孩看上去很幼稚, 表情呆滯, 有的孩子有很特別的面容, 還可能伴有一些畸形, 遇上這種情況應馬上到醫院去檢查,
Advertisiment
學習障礙
這種孩子智力正常, 在早年可能有一些不明顯的語言和運動發育上的問題未引起重視, 小孩主要表現為閱讀障礙, 拼寫障礙和運 算障礙, 因此學習成績差。 若自己的小孩有這類問題也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以進行特殊矯治。
缺陷多動障礙
這類小孩智力正常, 表現為不分場合的多動, 但注意缺陷是實質問題, 由於注意缺陷影響聽課效果, 所以學習成績很差, 這種情況也應及時到醫院檢查和矯治。
語言發育障礙
小孩理解語言和說話延遲或理解和說話能力不如正常兒, 智力發育在正常範圍, 應儘早到醫院或專業機構進行語言訓練。
發育協調障礙
這種小孩自幼運動發育落後, 大運動, 精細運動不協調,
Advertisiment
2.其他行為問題
(1)吸吮手指
嬰兒吸吮手指是一種正常現象, 以後隨年齡增加, 對外界環境的興趣增加, 對自身刺激的注意力減少, 吸吮手指的行為會自行消退。 一歲後, 若小孩仍然經常吸吮手指則屬一種不良的行為表現。 造成這種行為不消退的原因有:與人交往、玩耍過少, 饑餓時未及時哺乳等。
專家建議:
在小孩出生後就應經常給小孩講話, 因2-3個月的小孩特別喜歡注視正在說話的人臉, 並對說話人的面部表情和口形進行模仿,
Advertisiment
(2)咬指甲
咬指甲是兒童期常見的一種不良習慣。 多發生於3一6歲的小孩, 症狀可持續至青春期。 咬指甲的發生常與家庭不和、心情矛盾、精神過度緊張等有關。 多數兒童可隨年齡增加自行消失, 少數人可持續至成年期。
專家建議:
防治這種不良習慣主要應改善和消除造成兒童精神情緒緊張的一切因素。 嚴重者或較大兒童應到醫院進行矯治。
Advertisiment
(3)倔強
2~3歲小孩, 在意志開始發展的早期階段有一些違拗和反抗心理屬正常行為, 對不利於自己的事表示抗拒或拒絕也是正常現象, 但3~4歲後隨語言、思維、社會情感的發展和教育的作用自我控制能力逐漸增強, 調控情緒的能力增加, 這種違拗和反抗行為會逐漸減少, 在這年齡階段的孩子, 若凡事仍然表現出強烈的違拗和反抗行為, 或毫無道理地固執要求他想要做的事, 拒絕成人的合理要求, 偏做成人禁止做的事, 則為不正常行為。 平時過於嬌慣寵愛孩子, 稍不如意就滿足小孩不合理的要求或成人脾氣暴躁, 經常打罵小孩, 對小孩的正當要求過於冷漠等都可導致小孩產生強烈的違拗和反抗心理。
專家建議:
Advertisiment
防治的關鍵在於改善家人教養孩子的態度, 要關心孩子成長, 要正確對待孩子的合理要求, 對待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有原則性, 避免過多責罰。
(4)依賴行為
不同年齡的兒童都有一定程度的依賴性, 尤其在嬰幼兒時期是正常現象, 但過分依賴與年齡不相稱時則為不正常行為。 家庭成員的過分照顧是造成兒童依賴性的最主要原因, 相反, 缺乏照顧, 小孩得不到父母的足夠的支持和教養或對小孩要求過高, 使小孩屢受挫折, 不能形成有關獨立成功的經驗都可能導致小孩不正常的依賴行為。
專家建議:
防治的重點在於從小應鼓勵小孩做力所能及的事, 不要提過高要求。 小孩能獨立完成的事, 成人應少幫助, 讓其從中獲得獨立成功的經驗, 小孩不能獨立完成的事,應給予一定的指導和幫助。
(5)退縮行為
在陌生的環境中有短暫的退縮行為對兒童來講是正常現象,若過分怕生,不願到公共場所去玩或隨父母去親朋家中做客,從不主動與其他兒童交往,平時表現孤獨退縮、膽小怕事、沉默少言,喜一人獨自玩。但可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與熟悉的人玩耍自如。大多數兒童可隨年齡的增加而自行消失。
專家建議:
小孩不能獨立完成的事,應給予一定的指導和幫助。(5)退縮行為
在陌生的環境中有短暫的退縮行為對兒童來講是正常現象,若過分怕生,不願到公共場所去玩或隨父母去親朋家中做客,從不主動與其他兒童交往,平時表現孤獨退縮、膽小怕事、沉默少言,喜一人獨自玩。但可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與熟悉的人玩耍自如。大多數兒童可隨年齡的增加而自行消失。
專家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