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常見的兒童心理異常行為

兒童在生長發育期, 爸爸媽媽們除了要注意孩子身體的發育, 更要注重孩子的心理教育。

有些孩子的心智發育水準在同齡孩子面前會顯得跟不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平時及時的觀察和預防。 讓我們來看看一些常見的兒童心理行為異常的五大障礙表現。

1.五大心智障礙

智力發育障礙

在發育期間兒童的智慧顯著低於同齡兒水準, 同時伴有明顯的社會生活適應能力障礙, 這種小孩看上去很幼稚, 表情呆滯, 有的孩子有很特別的面容, 還可能伴有一些畸形, 遇上這種情況應馬上到醫院去檢查,

Advertisiment
以儘早治療。

學習障礙

這種孩子智力正常, 在早年可能有一些不明顯的語言和運動發育上的問題未引起重視, 小孩主要表現為閱讀障礙, 拼寫障礙和運 算障礙, 因此學習成績差。 若自己的小孩有這類問題也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以進行特殊矯治。

缺陷多動障礙

這類小孩智力正常, 表現為不分場合的多動, 但注意缺陷是實質問題, 由於注意缺陷影響聽課效果, 所以學習成績很差, 這種情況也應及時到醫院檢查和矯治。

語言發育障礙

小孩理解語言和說話延遲或理解和說話能力不如正常兒, 智力發育在正常範圍, 應儘早到醫院或專業機構進行語言訓練。

發育協調障礙

這種小孩自幼運動發育落後, 大運動, 精細運動不協調,

Advertisiment
平衡功能也很差, 如容易摔跤或者拍球和書寫困難, 甚至口腔、舌體等運動不協調還可導致進食、說話和閱讀困難, 智力發育可在正常範圍, 如發現自己的小孩有這類問題應也儘早到醫院或專業機構進行訓練。

2.其他行為問題

(1)吸吮手指

嬰兒吸吮手指是一種正常現象, 以後隨年齡增加, 對外界環境的興趣增加, 對自身刺激的注意力減少, 吸吮手指的行為會自行消退。 一歲後, 若小孩仍然經常吸吮手指則屬一種不良的行為表現。 造成這種行為不消退的原因有:與人交往、玩耍過少, 饑餓時未及時哺乳等。

專家建議:

在小孩出生後就應經常給小孩講話, 因2-3個月的小孩特別喜歡注視正在說話的人臉, 並對說話人的面部表情和口形進行模仿,

Advertisiment
當小孩5個月會抓物體和對外界環境的興趣明顯增加時, 應經常給小孩玩玩具, 並常帶他們到戶外去玩, 去接觸其他小孩, 饑餓時應及時哺乳等。 總之在他們醒著的時候應有豐富多樣的生活環境, 這樣他們才會將對自身刺激的注意力逐漸轉向周圍世界。

(2)咬指甲

咬指甲是兒童期常見的一種不良習慣。 多發生於3一6歲的小孩, 症狀可持續至青春期。 咬指甲的發生常與家庭不和、心情矛盾、精神過度緊張等有關。 多數兒童可隨年齡增加自行消失, 少數人可持續至成年期。

專家建議:

防治這種不良習慣主要應改善和消除造成兒童精神情緒緊張的一切因素。 嚴重者或較大兒童應到醫院進行矯治。

Advertisiment

(3)倔強

2~3歲小孩, 在意志開始發展的早期階段有一些違拗和反抗心理屬正常行為, 對不利於自己的事表示抗拒或拒絕也是正常現象, 但3~4歲後隨語言、思維、社會情感的發展和教育的作用自我控制能力逐漸增強, 調控情緒的能力增加, 這種違拗和反抗行為會逐漸減少, 在這年齡階段的孩子, 若凡事仍然表現出強烈的違拗和反抗行為, 或毫無道理地固執要求他想要做的事, 拒絕成人的合理要求, 偏做成人禁止做的事, 則為不正常行為。 平時過於嬌慣寵愛孩子, 稍不如意就滿足小孩不合理的要求或成人脾氣暴躁, 經常打罵小孩, 對小孩的正當要求過於冷漠等都可導致小孩產生強烈的違拗和反抗心理。

專家建議:

Advertisiment

防治的關鍵在於改善家人教養孩子的態度, 要關心孩子成長, 要正確對待孩子的合理要求, 對待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有原則性, 避免過多責罰。

(4)依賴行為

不同年齡的兒童都有一定程度的依賴性, 尤其在嬰幼兒時期是正常現象, 但過分依賴與年齡不相稱時則為不正常行為。 家庭成員的過分照顧是造成兒童依賴性的最主要原因, 相反, 缺乏照顧, 小孩得不到父母的足夠的支持和教養或對小孩要求過高, 使小孩屢受挫折, 不能形成有關獨立成功的經驗都可能導致小孩不正常的依賴行為。

專家建議:

防治的重點在於從小應鼓勵小孩做力所能及的事, 不要提過高要求。 小孩能獨立完成的事, 成人應少幫助, 讓其從中獲得獨立成功的經驗, 小孩不能獨立完成的事,應給予一定的指導和幫助。

(5)退縮行為

在陌生的環境中有短暫的退縮行為對兒童來講是正常現象,若過分怕生,不願到公共場所去玩或隨父母去親朋家中做客,從不主動與其他兒童交往,平時表現孤獨退縮、膽小怕事、沉默少言,喜一人獨自玩。但可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與熟悉的人玩耍自如。大多數兒童可隨年齡的增加而自行消失。

專家建議:

小孩不能獨立完成的事,應給予一定的指導和幫助。

(5)退縮行為

在陌生的環境中有短暫的退縮行為對兒童來講是正常現象,若過分怕生,不願到公共場所去玩或隨父母去親朋家中做客,從不主動與其他兒童交往,平時表現孤獨退縮、膽小怕事、沉默少言,喜一人獨自玩。但可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與熟悉的人玩耍自如。大多數兒童可隨年齡的增加而自行消失。

專家建議: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兒童心理學研究是針對什麼年齡層的?

    兒童心理學一般以個體從出生到青年初期(14~15歲)心理的發生和發展為研究物件。在西方文獻中,兒童心理學與“兒童發展”,以及狹義的“發展心理學”在意義和範圍上基本相同。兒童心理學著作有按年齡階段如新... [詳細答案]

  • 1回答

    兒童心理學研究中的自然實驗法是什麼意思?

    對3歲前的兒童不能使用實驗法,因為實驗法是在一定條件下的觀察法。為了便於觀察而改變兒童生活的自然條件,會使兒童的心理發生不自然的變化,這樣做毫無疑問是得不出正確的結果的。他認為在有的實驗中,可以不改... [詳細答案]

  • 1回答

    在西方,兒童心理學是如何發展的?

    在西方,兒童心理學研究可以追溯到文藝復興以後的一些人文主義教育家,如科梅紐斯、盧梭、裴斯泰洛齊、福祿貝爾等人的工作。他們提出尊重兒童、瞭解兒童的新教育思想,為兒童心理學的產生奠定了最初的思想基礎。達... [詳細答案]

  • 5回答

    怎麼開展兒童心理教育?

    想給小孩進行好的心理教育。那麼,你就需要這樣來對小孩進行心理教育才可以:1.擺正獨生子女與成人的關係,在家庭中,父母既要盡保護子女的責任,也有教育子女的責任。2.培養獨生子女良好的生活習慣,獨生子女... [詳細答案]

  • 5回答

    如何做好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導?

    根據你的情況來看,你想做好留守兒童的心理教育。那麼,你可以進行這樣的教育方法:1、用教師的情感來感染留守兒童。在教學中,教師的情緒感染力是一種間接的、同時又是無形的情緒情境。教師是影響學生最積極,最...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