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常見的新生兒產傷護理手冊

產傷是指新生兒在出生過程中所受到的損傷。 造成產傷的主要原因有:先露異常、臀位產、器械助娩、頭盆不稱等。

頭顱血腫。 由於分娩時新生兒顱骨骨膜下血管破裂出血, 血液積留于骨膜下形成腫塊, 較常發生于產鉗助產嬰兒。 新生兒出生後頭顱血腫在生後2~3天明顯, 觸之有波動感, 腫塊不超過骨縫, 一般生後3~8周可自然消退, 不需特殊處理, 對孩子腦的發育無任何影響。

顱內出血。 由於缺氧或分娩創傷導致顱內腦組織、硬腦膜下、蛛網膜下、腦室內或硬膜出血。 患兒表現為抽搐、神智不清、焦躁不安、呼吸暫停等症狀。

Advertisiment

骨折。 最常見為顱骨骨折, 因生產時頭骨受到壓迫引起。 其他有鎖骨骨折、肱骨骨折和股骨骨折, 單純的線性骨折大部分不會合併其他傷害, 也不需要特殊治療, 會自行癒合。

面神經麻痹。 可能與產鉗使用有關, 受傷的眼睛無法閉眼, 患側的臉部無表情變化。

媽媽招術——護理有方。

頭顱血腫的新生寶寶護理。 讓嬰兒保持側臥位;保護好新生寶寶血腫表面皮膚, 以防感染;還要注意觀察血腫大小部位, 禁止按摩受壓。

顱內出血的新生寶寶護理。 讓新生寶寶保證絕對靜臥;儘量減少對寶寶的移動和刺激;如果寶寶體溫過高要進行物理降溫, 體溫過低時可用熱水袋保暖。

讓新生寶寶保持側臥位, 多靜臥少移動;經常注意繃帶鬆緊度,

Advertisiment
觀察有無紅腫及血循環不良情況, 發現異常及時調整繃帶鬆緊度;淋浴時勿弄濕繃帶、夾板。

一般的患兒在1個月內能自行痊癒, 不需特別護理;個別患兒因神經撕裂需手術修補;眼睛不能閉合者注意保護角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