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幫助他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

如果你今天上班和同事有衝突, 本來就悶悶不樂, 結果回家後接到老公的電話, 說不回家了。 你放下電話就開始生氣, 竟然不回家, 哼, 天天不顧家, 孩子是你接, 飯是你做, 家是你收拾, 越想越氣, 這樣下去不如離婚得了……對, 給他打手機, 一分鐘都不能等, 如果不在30分鐘內回來, 就一輩子別回來了!

現在我們都為人父母了, 因為對情緒處理不當不知每天會上演多少這樣的戲劇, 與其我們30歲時再去尋找自己, 不如讓我們的孩子自小就會控制情緒。 請不要把一些虛假的, 不是孩子自己的情緒強加給孩子,

Advertisiment
最後把孩子弄糊塗, 然後到30歲的時候再像我們這樣去尋找自己。

聽孩子說話時要全神貫注, 不要分心

當時, 我正在吃著飯, 看著電視, 小龍兒問了我一個問題, 我“唔, 啊”地應承著, 沒有進行實質性的回答, 結果, 小龍兒微蹙著眉頭說:“媽媽, 請你不要這樣說話, 我聽不明白。 ”他甚至站到我面前, 用手去扳我的肩膀, 說道:“你不要這樣唔呀, 啊呀的, 看著我, 然後和我說話。 ”我趕忙收拾起自己的注意力, 認真回答了他的問題。 “我覺得孩子這樣要求我, 是他真實的內心需求, 可是我差點就忽略了。 ”

用“唔……嗯……這樣啊”等用語認可他們的情緒, 不要提問和給出建議

你正在廚房做飯, 你孩子(名字叫寶寶)邀請了一個小朋友(名字叫明明)到家裡來做客,

Advertisiment
一會兒, 你的寶寶跑進廚房來, 哭著說道:“明明把我的玩具摔壞了, 嗚嗚嗚……”你的第一反應會是如何?

最好的方式是啥意見也不要表達, 不提問, 不建議, 只是需要表示你聽著, 並很關心他就夠了。 尤其是問“為什麼呀, 為什麼他摔了你的玩具呀?”會讓孩子感覺到壓力, 他除了承擔自己的那份悲傷, 還需要想出理由來說明這個“為什麼”。 而且這個理由在成人眼裡可能不夠好。 建議, 尤其是很快地給出建議, “哦, 那就讓他說對不起唄。 ”這樣不僅剝奪了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 而且阻止了孩子完全表達自己的情緒, 這樣一而再、再而三會把孩子表達情緒的通道堵塞。 更可怕的是去否定孩子的感覺, 比如說:“沒關係, 壞就壞了吧, 不用哭了,

Advertisiment
不就是一個玩具嘛。 ”如果你這樣做了, 你會發現孩子馬上高八度地哭起來, 因為他的情緒沒有被理解。 如果你堅持一次又一次地這樣做下去, 總是否定孩子的感覺, 那麼, 孩子可能會逐漸認為你說得有理, 然後放棄自己的感覺, 最終迷失自己。

給他們的情緒一個名稱, 不要否定他們的情緒

繼續上邊的例子, 如果孩子敘述了過程:“我不想讓他玩那個玩具, 可是他非要玩, 他說是他先拿到的, 可這是我的玩具, 我不想讓他玩, 嗚, 嗚……”

請注意, 孩子並沒有完全講完他的情緒, 請繼續咬住你的舌頭, 不要給出建議。 你所要做的是識別孩子的情緒。 你可以說:“哦, 你很不高興, 是吧。 ”如果你識別正確, 孩子會說:“嗯, 我就是不高興他玩我的玩具。

Advertisiment
”這樣, 孩子對自己的情緒有了一個肯定, 這時通常孩子的情緒就獲得完全釋放了, 他會自己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用幻想誇張的手法虛擬實現他們的願望, 不要解釋或邏輯推理

這裡有個例子:

孩子:“我想吃薯片。 ”媽媽說:“咱家沒有薯片。 ”

孩子:“我就是要吃薯片。 ”媽媽說:“我剛和你說了, 家裡沒有薯片。 ”

孩子:“不, 就要!我就要吃薯片。 ”媽媽說:“吃點兒脆皮餅乾吧。 ”

孩子:“不嘛……唔唔唔……”媽媽生氣地坐在一邊說道 :“你真是不可理喻!”

孩子:“我想吃薯片。 ”媽媽說:“咱家沒有薯片。 ”

孩子:“我就是要吃薯片。 ”媽媽說:“我聽到了, 你特別特別想要薯片。 ”

孩子:“我現在就要吃薯片。 ”媽媽說:“我真希望我有魔力, 現在就能給你變出來一大盒來。 ”用手在空中做抓的姿勢。

Advertisiment
然後遞給孩子……

孩子:裝作吃的樣子, 然後自己提議說:“要不我吃點兒脆皮餅乾吧。 ”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