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幫助孩子克服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在青少年中很常見, 如在學習上, 當看到同班同學的成績超過了自己, 心理便覺得很不舒服;在人際交往方面, 當看到自己的朋友與其它同學來往密切, 便會生氣、怨恨;在社會評價方面, 當別人獲得成功得到讚揚、稱頌, 而自己默默無聞或是遭遇失敗時, 心中便會憤憤不平, 充滿妒意。 此外, 青少年還會因他人的身材長相, 生活條件, 各種用品等比自己的強, 而產生嫉妒心理。

嫉妒是對才能、成就, 地位以及條件和機遇等方面比自己好的人, 產生的一種怨恨和憤怒相交強織的複合情緒。 通常所說的"紅眼病",

Advertisiment
就是嫉妒心理的典型表現。

嫉妒心理對與青少年身心發展都是有害的。 有人曾說過嫉妒心是不知道休息的, 它具有最持久的消耗力, 會直接影響到人的身體健康;心懷嫉妒的人, 往往妒火中燒, 憂心仲仲, 人際關係不良。 種種消極情緒的淤積, 極易導致心理障礙的產生。 有研究表明:嫉妒能造成人體內分泌紊亂, 腸胃功能失調, 睡眠品質下降導致神經衰弱, 經常腰酸背疼;嫉妒者多脾氣暴躁, 性格敏感多疑。 上述這些狀況若不能有效改善, 就會轉化為個人穩定的心理特徵, 形成影響各方面順利發展的不良性格。 嫉妒者有時還會對所嫉妒的物件採取一些不正當的行為方式, 例如用冷言冷語、背後說壞話、故意挑毛病等方式,

Advertisiment
設法令對方難堪, 打擊自信心。 甚至導致傷人及人身安全的違法亂紀事件的發生, 造成害人害已的惡果。 因此, 家長要注意幫助孩子從狹隘的嫉妒心理中走出來。 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引導和幫助孩子。

培養孩子豁達的性格、寬廣的胸懷。 孩子好勝心強, 希望自己能夠超過別人, 這是無可非議的, 積極的上進心是孩子不斷進取的動力。 但是父母要引導孩子懂得, 人人都有參與競爭的權利, 人人都有獲得成功的權利。 那種只允許自己領先, 容不得別人超過自己的心理是不恰當的。 在人生的道路上, 重要的不是超越他人, 而是超越自己。

指導孩子學會不斷自我完善。 當孩子對某一個同學產生嫉妒心的時候,

Advertisiment
便會對這個同學充滿莫名的憤恨。 甚至會採取一些不當的方式來發洩。 這時, 父母要引導孩子冷靜下來, 用平和的心態分析別人為什麼會比自己強, 找一找別人的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從而發現其中值得自己借鑒的方式方法。 告訴孩子要把對方的長處學到手, 這樣你也能不斷進步, 取得成功。 同時還可以啟發孩子與自己嫉妒的同學交朋友, 消除妒意。

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己, 樹立恰當的努力目標。 幫助孩子困難克服和預防嫉妒心理最理想怕方法是, 指導孩子清醒地認識到各個方面都超過別是不可能的。 你可以超過一個比你強的人, 但你不可能超過所有的人。 一個人也不可能事事都如意, 一切都順利。 要承認和接納天外有天,

Advertisiment
山外有山的事實。 要正確分析自己的具體情況, 為自己確定恰當的目標。 這些目標定得即不要過高, 過於苛求自己, 使自己難以實現, 最終喪失信心, 放棄努力;同時也不能過低, 影響自己前進的步伐。 理想的目標是從自己現有的水準出發, 略高於現有水準一些, 使自己通過努力便能實現。 父母還要注意幫助孩子建立起多種自我評價的指標, 和學會享受多種生活的樂趣。 事實證明, 孩子只看重自己某一方面的本領和能力, 會更多地體驗到壓力和失敗;若能夠從多個角度來看待自己, 總能發現自己在某一方面是有優勢的, 從而獲得應有的自信和自尊, 避免受挫感的產生, 減輕來自學習和生活的緊張。
Advertisiment
這樣, 便可克服和預防嫉妒心理的產生。 (來源/星星生活週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