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人說, 現在的孩子人小鬼大, 好吹牛, 好逞強。 也有很多父母認為孩子還小, 吹牛說謊沒什麼關係, 反倒覺得很可愛逗人。 然而認真分析孩子吹牛和撒謊還是有區別的, 也都是有其原因的。 幼兒的這些行為對其品德性格的形成, 既有積極的作用, 也有負面的影響。 問題是做父母的先要正確區分吹牛和撒謊的界限, 瞭解其產生的原因, 才能對症下藥, 恰當地督促孩子糾正問題行為, 幫助孩子正確地建立自信心。
如果父母不重視這個問題, 任孩子養成撒謊的習慣, 則會影響孩子自我意識以及性格的健康發展。
Advertisiment
善意的吹牛是自信的快樂表達方式
常見幾個幼兒在一起互相比著吹牛:“我去的公園比你多。 ”“我家的書多得看不完。 ”“我爸爸的力氣最大。 ”他們說這樣的大話時, 往往帶著十足的自信和優越感, 以此來證明自己的強大和自我滿足感。 其實學齡前兒童自我吹噓誇耀很正常, 因為此刻他們正處在自我意識形成發展階段, 需要自我肯定, 自我欣賞, 更要在同伴面前顯示、誇耀自我,
Advertisiment
短鏡頭一:
星期一, 幼稚園的幾個小朋友又見面了。 亮亮說:“昨天我爸帶我去遊樂園玩, 坐過山車, 玩激流勇進, 可刺激了。 ”毛毛的口氣更大:“那有什麼, 我和媽媽去了天文館, 我們還一起做太空梭到宇宙看星星呢!”“天文館沒有太空梭。 ”亮亮反駁道。 “我去過天文館, 我證明沒有太空梭。 你吹大牛。 ”楠楠也來幫腔。 他們就這樣你一句我一句爭論得可激烈了。
幾個4歲多的女孩在一起玩過家家。 美美說:“我昨天吃了肯德基, 可好吃了, 咱們給娃娃做肯德基吧。 ”娟娟不同意:“我媽媽會做西餐, 比肯德基香多了, 我天天吃。
Advertisiment
專家觀點:4歲左右的幼兒還不能把現實和幻想區別開來。 他們的想像力十分豐富, 表現力強, 接受能力也很快, 能夠用驚人的速度吸收各種新事物。 只是他們尚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 無法分清想像與現實, 常常會把想像的事物當作現實的事物, 把聽到的故事、看到的事物隨意地想像套用到現實的人或事上去, 給成人的直觀印象就是吹牛(撒謊)。 但是他們的吹牛是幻想型的, 沒有明確的目的, 一般也不具有危害性。
給父母的建議:對這類愛吹牛的孩子, 父母應該理解和滿足孩子的想像力, 鼓勵孩子自編故事,
Advertisiment
撒謊是掩飾錯誤逃脫責怪減輕壓力的手段
幼兒撒謊多出現在不小心做錯事, 害怕父母的批評責怪, 為隱藏事實逃避處罰而撒謊。 幼兒天生有很強的好奇心, 見到什麼新鮮東西, 就想拿過來仔細看看, 大人越是不讓動, 他越想動, 結果一不小心碰壞了。 這時孩子內心緊張而恐懼, 害怕父母訓斥打罵, 不自覺地開始說謊。 也有的孩子在做錯事情後, 內心受到壓力,
Advertisiment
短鏡頭二:
兩歲的妞妞伸手夠桌上的桃子, 不小心碰倒了一個水杯, 水灑了一桌子。 媽媽問:“是你弄翻了水杯嗎?”妞妞一個勁地搖頭否認。 媽媽看著她機靈可愛的樣子忍不住笑了起來, 她知道此時責備孩子撒謊, 不會有好的效果。 於是媽媽和藹地說:“水杯碰倒了, 妞妞怕挨媽媽罵不敢承認, 是不是?”妞妞不好意思點點頭。 “你看水杯也怕妞妞挨批評, 它轉了一個圈停住了, 沒有掉地下摔碎。 你還怕什麼?”妞妞笑了:“它是我不小心碰倒的。 ”
專家觀點:妞妞撒謊的原因是懼怕家長的責備, 有的家長會因這點小事對孩子吼叫甚至打罵。 妞妞媽媽深知孩子說謊的心理, 巧妙地糾正了孩子的撒謊行為, 並且告訴孩子無論做了什麼事都要跟大人講清楚, 不能說假話;撒謊是不對的,是會遭到懲罰的。這種理智的態度會消除孩子的恐懼感,自然也就沒有說謊的必要了。
給父母的建議:針對這種情況,父母應該很細心地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首先應該知道他們撒謊的原因,原諒他們因為心理及動作發育不成熟而出現的錯兒,儘量創造利於幼兒成長的寬鬆環境,舒緩給其帶來的壓力,然後再一事一議採取合理的方式去啟發教育他們,告訴他們做錯了很正常,改正了就是好孩子,沒有必要掩飾錯誤。
撒謊是為保持父母眼中好孩子的形象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幼兒從出生那天起就被父母灌輸要做乖寶寶、要做好孩子的觀念。幼兒從小就知道大人喜歡乖寶寶,喜歡不做錯事的好孩子。因此,在幼兒的頭腦中的印象就是――做個乖孩子,爸爸媽媽才會愛我。當他們想把事情做好,又很難辦到時,為了讓父母高興,從而得到更多獎勵,只好“說謊”了。
短鏡頭三:
淘氣包陸陸想要一輛電動遙控車。媽媽說:“你都5歲了,在幼稚園還整天闖禍。要是你能表現好,兩個星期不犯錯誤,還受到老師表揚,我就給你買。”過了兩天,陸陸從幼稚園回家告訴媽媽:“我今天得了一朵小紅花。”媽媽說:“有進步,要堅持呀。”第二天,陸陸又從幼稚園帶來了好消息:“媽媽,今天我午睡沒說話,老師表揚我了,還讓我給小朋友發蘋果。”媽媽很高興地親了親他。可是轉天媽媽到老師那裡一問,根本不是這麼回事,陸陸表現並不好,還和小朋友打架了。媽媽很生氣,這孩子怎麼能撒謊,這不成了品德問題嗎?
專家觀點:幼兒天性純真、直率,他們不會隱瞞自己的意圖,不會掩飾自己的情緒,為了討父母的歡心和誇獎,最本能的做法是報喜不報憂,做了錯事總想掩飾起來,編造一些故事來美化自己,以保持自己在父母眼中好孩子的形象。有這種行為問題的孩子還不能分清說真話與說假話的區別,需要認真對其解釋,幫助他逐步樹立正確的道德意識和行為規範。
給父母的建議:對於這種類型的說謊,聰明的父母千萬不要責備和體罰孩子,要懂得和孩子溝通,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喜歡乖孩子,更喜歡誠實的孩子。雖然他可能一時達不到父母提出的要求,但只要有進步,就會得到父母的表揚;用說謊話騙取父母的獎勵,是不好的行為。父母還可以給他講撒謊會造成嚴重後果的故事,比如:《皮諾曹》,《狼來了》等,讓他知道撒謊的危害。另外,父母在給孩子定行為目標時,最好與孩子協商,不要一次定得過高,也不要以物質作誘餌,以減少造成孩子說謊的誘因。
不能說假話;撒謊是不對的,是會遭到懲罰的。這種理智的態度會消除孩子的恐懼感,自然也就沒有說謊的必要了。給父母的建議:針對這種情況,父母應該很細心地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首先應該知道他們撒謊的原因,原諒他們因為心理及動作發育不成熟而出現的錯兒,儘量創造利於幼兒成長的寬鬆環境,舒緩給其帶來的壓力,然後再一事一議採取合理的方式去啟發教育他們,告訴他們做錯了很正常,改正了就是好孩子,沒有必要掩飾錯誤。
撒謊是為保持父母眼中好孩子的形象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幼兒從出生那天起就被父母灌輸要做乖寶寶、要做好孩子的觀念。幼兒從小就知道大人喜歡乖寶寶,喜歡不做錯事的好孩子。因此,在幼兒的頭腦中的印象就是――做個乖孩子,爸爸媽媽才會愛我。當他們想把事情做好,又很難辦到時,為了讓父母高興,從而得到更多獎勵,只好“說謊”了。
短鏡頭三:
淘氣包陸陸想要一輛電動遙控車。媽媽說:“你都5歲了,在幼稚園還整天闖禍。要是你能表現好,兩個星期不犯錯誤,還受到老師表揚,我就給你買。”過了兩天,陸陸從幼稚園回家告訴媽媽:“我今天得了一朵小紅花。”媽媽說:“有進步,要堅持呀。”第二天,陸陸又從幼稚園帶來了好消息:“媽媽,今天我午睡沒說話,老師表揚我了,還讓我給小朋友發蘋果。”媽媽很高興地親了親他。可是轉天媽媽到老師那裡一問,根本不是這麼回事,陸陸表現並不好,還和小朋友打架了。媽媽很生氣,這孩子怎麼能撒謊,這不成了品德問題嗎?
專家觀點:幼兒天性純真、直率,他們不會隱瞞自己的意圖,不會掩飾自己的情緒,為了討父母的歡心和誇獎,最本能的做法是報喜不報憂,做了錯事總想掩飾起來,編造一些故事來美化自己,以保持自己在父母眼中好孩子的形象。有這種行為問題的孩子還不能分清說真話與說假話的區別,需要認真對其解釋,幫助他逐步樹立正確的道德意識和行為規範。
給父母的建議:對於這種類型的說謊,聰明的父母千萬不要責備和體罰孩子,要懂得和孩子溝通,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喜歡乖孩子,更喜歡誠實的孩子。雖然他可能一時達不到父母提出的要求,但只要有進步,就會得到父母的表揚;用說謊話騙取父母的獎勵,是不好的行為。父母還可以給他講撒謊會造成嚴重後果的故事,比如:《皮諾曹》,《狼來了》等,讓他知道撒謊的危害。另外,父母在給孩子定行為目標時,最好與孩子協商,不要一次定得過高,也不要以物質作誘餌,以減少造成孩子說謊的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