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幫助孩子走出內心的冷漠

孩子的冷漠是一個很令家長擔憂的現象, 有時候父母父母對孩子付出的愛換來的竟是冷冷的回應, 確實很令人心寒。 小女孩敏敏, 父母對她傾注了滿腔的愛, 天天怕她冷著, 怕她餓著;別人家孩子有的, 從不會讓她缺了;她哪兒不舒服了, 父母恨不得讓自己生病, 換來她的健康……然而讓人傷心的是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無私忘我的摯愛, 換來的卻是孩子對父母的自私和冷漠。

讓孩子走出內心的冷漠

每天放學回家, 她從不關心爸爸媽媽工作累不累, 一進屋就喊:“餓死了, 飯做好了沒有?”有一次媽媽因為生意多,

Advertisiment
中午回家晚了一點兒, 敏敏竟對她大喊大叫:“媽媽, 你怎麼能對我不管不顧?我還要吃飯還要上學呢!”

媽媽說:“我都快累死了, 你也得體諒一下呀。 ”

敏敏竟然嘟囔道:“你是大人, 還要孩子體諒, 您說這叫什麼話呀?”

夏天的一個正午, 天特別熱, 敏敏吵鬧著要吃西瓜。 媽媽趕快去買。 當滿頭大汗地拎著西瓜剛進家門時, 敏敏卻在嚷:“媽, 你怎麼這麼慢啊?我都渴死了!”媽媽趕忙走進廚房, 洗淨後切開西瓜, 下意識地嘗嘗西瓜甜不甜。 這時候, 她突然聽見孩子那刀子一樣的呵斥:“誰讓你先吃啊, 你趕快給我吐出來!”

還有一次, 媽媽感冒發高燒, 叫敏敏幫倒杯水, 她竟說:“等我爸爸回來, 讓他給你倒吧, 我忙著呢。 ”其實她只是在打遊戲機。

Advertisiment

我們在要求孩子努力學習的同時, 是否忽視了孩子心靈的健康?我們在對孩子無償地奉獻愛時, 是否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愛?

這種現象已不值得驚奇, 這都是父母為自己種下的苦果。 現在許多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 像掌上明珠那樣供著, 特別溺愛與嬌慣, 漸漸地就形成了孩子這種自私自利的行為。 所以, 做父母的一定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就是一個中心, 大家都應該圍著他轉, 從而助長了孩子的佔有欲和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

怎樣才能糾正孩子缺乏愛心, 不關心他人的不良心理呢?請家長朋友參考一下下面的經驗之談吧。

第一, 父母一定要成為孩子關心他人的榜樣。

俗話說, 言傳身教,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也是最有效的。

Advertisiment
逢年過節給老人買東西、送禮物, 這是無言的表達, 孩子看在眼裡, 長大了自會模仿。

第二, 營造互相關心的家庭氛圍。

充滿溫情的家庭氛圍對培養孩子的愛心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父母間經常爭吵、謾駡甚至大打出手, 使孩子時常處在恐懼、憂鬱、仇視的環境裡, 又怎能要求孩子去關心別人呢?所以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關心, 特別是夫妻之間要恩愛、相互體貼, 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第三, 讓孩子瞭解生活中的一些真實情況。

家長總是擔心孩子受苦受難, 擔心孩子遭受挫折。 既然我們在提倡和孩子建立朋友關係, 建立平等關係, 就應該讓孩子瞭解一些我們的喜怒哀樂, 就如我們瞭解孩子的喜怒哀樂一樣,

Advertisiment
讓孩子學著承擔我們的一些喜怒哀樂。

第四, 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不要讓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 只有勤快的孩子才會懂事, 才知道關心體貼別人。 一般情況下, 勤快是培養出來的, 所以家長要樹立這種觀念, 並付諸行動。 要循序漸進地教會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大膽地放手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第五, 不給孩子特殊待遇。

不要讓孩子有與眾不同的心理。 儘量避免給孩子特殊待遇, 不能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需求, 讓孩子知道自己與別人是一樣的, 沒有任何不同的地方。 這樣可避免孩子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 一旦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做家長的要堅決給予拒絕, 不可心軟。

Advertisiment

第六, 鼓勵孩子關心幫助他人。

在能夠説明別人的情況下, 而別人又有事相求的時候, 家長可以教孩子如何幫助別人解決困難。 也可帶孩子參加一些募捐活動, 當然要在經濟條件許可的範圍內進行。 孩子會通過實際活動和父母的思想啟發去認識問題, 逐漸養成良好的助人為樂的精神。

小編總結:孩子內心的冷漠不要僅僅只看到孩子本身的問題, 其實這和父母平時的教育也有很大的關係。 父母最好能和孩子成為朋友, 並且成為孩子關心他人的榜樣, 平時多點鼓勵孩子, 幫助孩子驅趕內心的冷漠。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