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齡兒童剛剛入學, 首先要學會適應新環境, 適應環境之後孩子才能在其中學習生活。 這樣一來, 教育孩子如何適應新環境就變得很重要了。 那麼, 家長與老師應該怎麼幫助孩子適應環境呢?
求教于師, 要和孩子一起成長。 其實, 在孩子入學後乃至低年級階段, 環境、人際、角色等方面的適應, 皆屬於外在的適應物件, 只要老師和家長合力, 解決起來就不會很困難。 但學習態度和方法的培養, 則是內在的、長久性的一種能力適應, 更何況孩子是剛從毫無壓力的幼兒轉換成小學生。 因此, 在這個階段, 作為家長,
Advertisiment
營造氛圍, 做好適應新環境教育
對於剛踏入校門的孩子而言, 環境、角色的變化會引起他們對校園環境陌生, 對老師、對學校制度和課堂常規等心理上難以適應, 以致出現身體和心理上感到負擔過重, 茫然不知所措,
Advertisiment
幫助孩子適應新環境
環境的突然改變, 必然會使剛踏入校門的孩子面臨著新的問題。 柏林南路小學申麗英老師說, 營造氛圍, 做好新生適應新環境教育至關重要。
針對6-7歲的孩子對事物的感受主要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的認知特點, 申麗英老師在佈置教室時以可愛的圖畫為主, 力求生動活潑, 令新生第一天踏入教室就感受到一種別樣的“新家”感覺, 消除其緊張情緒。 同時, 仿照幼稚園的“拼音果樹”佈置了一棵類似的“果樹”, 引導孩子們注意這棵果樹上的很多豐碩果實, 讓他們明白進入小學階段, 只要努力學習、不怕困難, 跳一跳, 就能摘到果子。 另外, 還在“拼音果樹”的右邊,
Advertisiment
作為老師, 還應該以良好的心態和以媽媽的角色來面對天真活潑的孩子們, “溝通心靈”互動, 消除師生間的陌生感;創設情境, 在遊戲中培養好習慣;在互動遊戲中強化班規班紀。 最重要的是老師要傾注愛心, 讓孩子儘快融入集體。
“喜歡聽表揚是兒童的心理特點, 表揚運用得恰當、適度, 孩子的積極因素就會發生連鎖反應, 實現良好行為的‘正遷移’。 ”佳樂是離異家庭的孩子, 在家不聽家長的話, 在校不聽老師的教誨, 站沒有站相, 坐沒有坐相。 家長騎自行車送他上學, 他從自行車上掉下來好幾次,
Advertisiment
家長在家庭中教育孩子時, 也可以借鑒類似的做法。 有了家長和老師的配合, 教育孩子可能會成為一件輕鬆的事情。
小編總結: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總是要面對種種變化, 每個成長階段都要面對新的環境, 這個時候的孩子難免會覺得無所適從。 那麼, 這個時候老師和家長要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