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幫助寶寶善待情緒的策略

對於剛剛出生的寶寶來說, 他們雖然具有一些先天特徵和差異, 但是在情緒培養上的方法還是有很多相通之處, 只有良好的養育方式和有意識的早期訓練, 才能提高寶寶善待自己情緒的能力。

幫助寶寶善待情緒的4項策略

1、根據新生兒的狀態培養情緒

新生兒一般會出現6種狀態交替:安靜覺醒狀態、活動覺醒狀態、安靜睡眠狀態(深睡)、活動睡眠狀態(淺睡)、瞌睡狀態(半睡半醒)和哭的狀態。

安靜覺醒狀態的新生兒會安靜地在小床裡呆一會兒, 喜歡觀察天花板、床上的氣球和媽媽的表情, 這時候媽媽可以逗逗他,

Advertisiment
但不要急著把寶寶抱起來, 以免打擾寶寶的安靜狀態, 寶寶自己與周圍環境的良性互動體驗, 有益於培養其情緒自☆禁☆慰能力。

當新生兒想吃奶或想入睡時, 便進入活動覺醒狀態, 他隨時可能激動煩躁, 這時媽媽不要立即把奶嘴送到寶寶嘴邊, 而是拿著奶瓶在寶寶眼前晃一晃、逗一逗, 如果寶寶吃母乳, 媽媽可以抱起寶寶拍幾下、走兩步, 這些行為都能幫助寶寶等待幾秒種, 培養他在期望得到滿足之前學會安慰自己、等待片刻。

處在活動睡眠狀態中的新生兒會出現眼球轉動、輕輕啜泣或者手腳偶然活動, 但並沒有醒來, 這時媽媽不要抱起寶寶, 否則他可能養成依賴大人抱哄的淺睡狀態, 以後再獨立睡覺就很難了。

Advertisiment

2、根據寶寶的不同需要分別應對

當哭聲響起的時候, 媽媽要學會辨別寶寶傳達的資訊。 如果寶寶傳達的是餓了、渴了、尿濕了、疼痛了等生理需要, 媽媽就要積極地回應和提供幫助, 這樣才能讓寶寶建立足夠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為寶寶形成良好的情緒反應塗好底色。 當然, 即便不能馬上提供幫助, 媽媽也可以先用語言和肢體動作安慰寶寶, 經觀察發現, 在養育寶寶的時候伴有相應的語言, 例如“寶寶餓了, 不哭, 一會兒就吃”等, 寶寶將得到更多的安慰資訊, 他以後可能模仿這些語言, 用自言自語的方式安慰自己, 進而促進從外部語言轉化為內部語言, 習得撫慰自己情緒的策略。

如果寶寶傳達的是煩了、寂寞了等情感需要信號,

Advertisiment
媽媽要逐步説明寶寶學習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 學會自我安慰。 請不要立即把寶寶抱在懷裡, 使他從別人那裡得到徹底的安慰, 媽媽的聲音和身影對寶寶也是一種安慰, 可以先走到他的旁邊, 輕輕地說說話, 或者固定播放一張CD, 以吸引寶寶的注意力, 這也能對他起到安撫的條件反射作用。 所以, 在寶寶的整個童年時代, 都不要不加控制地一下子給寶寶所有的愛, 使他對別人的愛產生了過度依賴, 卻不知道自己愛自己同樣也是快樂幸福的。

3、對難養型氣質的寶寶採取特別處理

寶寶一出生便具有不同的氣質, 難養型氣質的寶寶比較容易生氣、發怒、暴躁, 不易接受別人的安撫, 凡是得到科學養育的寶寶,

Advertisiment
這個氣質在長大後會有所改變, 但也有的寶寶就順著這個天性發展成為任性和難以調教。 因此, 在寶寶2歲之前還聽不懂道理的時候, 建議媽媽先耐心接納寶寶的現狀, 等到2歲以後, 寶寶身體更結實一些、又聽懂道理了, 再逐步給他明確各種行為的界限, 教他以行為規則管理自己的情緒, 而不能讓寶寶由著性子放任自己的情緒。

4、客觀地瞭解和對待寶寶的壞情緒

通過很多觀察發現, 媽媽常常誇張地描述寶寶的壞情緒, 把寶寶發脾氣的程度和時間說得比實際情況要嚴重, 這會直接導致媽媽的壞情緒加重, 甚至把這個壞情緒再轉到正在虐待自己情緒的寶寶身上, 如此一來, 以虐待對待虐待的媽媽自然不會再有心情去教育孩子了。

Advertisiment

建議媽媽列一張表格, 對寶寶的壞情緒做個客觀記錄, 例如哭鬧的時間、持續時間、表現特點、可能的原因、採取的策略、策略的效果等, 連續記錄半個月, 將有利於幫助尋找適合寶寶的個性教養方案。 把這個記錄保存起來, 等孩子長大後讓他看看, 他也會因感動而學會感激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