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
小兒婦科, 是指新生兒到14歲這段時期, 圍繞女孩生☆禁☆殖☆禁☆器官的生長、發育、性生理改變及疾病而形成的相對獨立的一門學科。
病例重現:
幾天前, 小梅跟媽媽說她下身很癢, 媽媽一開始以為是蚊蟲叮咬, 仔細查看後, 發現小梅的短褲上有黃色分泌物, 而且有異味, 就帶她到醫院小兒婦科就診, 醫生問明病情後替小梅做了檢查, 結果診斷為“黴菌性陰☆禁☆道炎”, 根據病情, 醫生在開出外用藥的同時, 囑咐小梅媽給小梅陰☆禁☆道用藥, 小梅媽驚慌失措。 醫生看出了小梅媽的心思, 告訴她不要擔心, 並指導其在不捅破處☆禁☆女☆禁☆膜的前提下,
Advertisiment
醫 囑:
及時就醫
現在許多女孩都會患上不同程度的婦科病, 染病的原因非常多。 小梅就是因其母患有黴菌性陰☆禁☆道炎, 日常生活不注意被傳染的。 一般家長都認為孩子小, 不敢帶孩子到婦科看病, 以為醫生會做婦科檢查。 其實家長不必擔心, 醫生即使需要檢查, 也只是用肛診。 如果確實要陰☆禁☆道用藥, 一定會在確保處☆禁☆女☆禁☆膜完整的情況下實施。 因此, 家長如發現孩子有不適——不明原因的外☆禁☆陰陰☆禁☆道出血;8歲以前乳☆禁☆房發育;男女性別難以分辨;外☆禁☆陰瘙癢、炎症、潰瘍、創傷;下腹部疼痛等, 不要難為情, 要毫不猶豫地帶孩子到醫院檢查, 並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日常護理不可忽視
Advertisiment
●清潔外☆禁☆陰。 在嬰兒期, 每次便後要為孩子洗淨、擦乾。 每晚應清洗外☆禁☆陰。 盆、布要專用, 水要清潔, 不要使用洗臉、擦身後的污水。
●不要給女孩穿開襠褲, 內褲要經常換洗, 洗時要與成人內衣分開, 以防污染。
●避免孩子翻躍或跨☆禁☆坐在硬物上, 防止外傷。
●媽媽患滴蟲、淋病等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時, 不要與孩子同床睡覺, 更不要一起洗盆浴, 以免傳染。
●給孩子擦屁股時, 應從前向後擦, 不可反方向, 防止大便污染尿道口和陰☆禁☆道口。
●發現女孩外☆禁☆陰紅腫、外傷、陰☆禁☆道流液, 有尿急、尿頻、尿痛, 或突然發生尿床時, 應及時帶她到婦科就診。
外☆禁☆陰陰☆禁☆道炎:孩子外生☆禁☆殖☆禁☆器發育未成熟, 抗感染能力差, 易患炎症。 常見的病原體有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滴蟲、黴菌等。
Advertisiment
陰☆禁☆道異物:孩子由於好奇或企圖解除瘙癢, 將髮卡、扣針或小玩具等放入陰☆禁☆道內, 時間長了會引起炎症, 使分泌物增多, 呈膿血性並有惡臭, 久而久之, 陰☆禁☆道黏膜形成潰瘍或炎症, 引起肉芽組織增生。 較大的異物肛查可以發現,
Advertisiment
性☆禁☆早☆禁☆熟:一般認為, 女孩在8歲以前出現陰☆禁☆毛、腋毛, 乳☆禁☆房增大, 10歲以前開始月經初潮, 身高、體重均超過同齡孩子, 即為性☆禁☆早☆禁☆熟。 防止孩子性☆禁☆早☆禁☆熟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不宜服用補品, 如人參、蜂王漿等;嚴禁服用含有激素的藥物, 如避孕藥等;平時, 家長要注意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 發現性☆禁☆早☆禁☆熟要立即去醫院做全面檢查, 找出原因再進行治療。
處☆禁☆女☆禁☆膜閉鎖:發病率0.3%, 為女孩常見畸形, 多數在青春期前因陰☆禁☆道積液形成腫塊, 阻塞泌尿生殖道就醫而被發現。 性成熟後有週期性痙攣性下腹疼, 但無月經來潮, 時間長了會形成陰☆禁☆道積血, 壓迫尿道及直腸, 造成尿瀦留、排便困難、便秘。 檢查可見處☆禁☆女☆禁☆膜無孔,
Advertisiment
外生☆禁☆殖☆禁☆器出血:常由創傷或腫瘤所致。 外☆禁☆陰碰撞在突出的硬物上, 如椅子背、凳子角、自行車把等, 產生局部疼痛, 部分患者出現外☆禁☆陰血腫或皮膚裂傷, 出血量多少不一。 輕者用局部冷敷並以抗生素控制感染即可。 有活動性出血並且量較多時, 則需立即縫合止血。
腫瘤所致的出血常見者為葡萄狀肉瘤, 好發于嬰幼兒的陰☆禁☆道、子宮頸、膀胱、尿道等部位, 預後不良。 腫瘤多呈粉紅色息肉樣組織, 外觀如葡萄狀, 故稱葡萄狀肉瘤。 惡性程度很高, 癌症發展迅速, 當癌症感染壞死時, 陰☆禁☆道有流血性、惡臭分泌物, 常伴有尿頻, 夜尿增多。 如發現孩子有上述症狀, 應提高警惕, 以免延誤診斷。
另外,還有兩性畸形、先天性無陰☆禁☆道等等,因不多見,這裡不一一贅述。(文/洪玉)
(媽咪愛嬰網-------育兒寶典------學齡前)
以免延誤診斷。另外,還有兩性畸形、先天性無陰☆禁☆道等等,因不多見,這裡不一一贅述。(文/洪玉)
(媽咪愛嬰網-------育兒寶典------學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