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力普·G.津巴多在《靦腆:事實與對策》一書中提出:如果一個人小時候靦腆, 父母卻漠不關心, 那麼, 這種狀況就可能持續終身。
靦腆者大多收入低, 無法擔任責任重大的工作, 即使身懷絕技也可能因社交障礙而難以謀到好職。
極少數靦腆者孤僻成性, 需要找專家給予特殊治療。 但對大多數人來說, 父母滿懷愛心的幫助足以使他們度過困難期。 以下是專家們推薦的克服靦腆的九項措施。
①細心觀察、聆聽
津巴多到一所小學聽課調查時, 老師告訴他, 每個班“只有一兩個靦腆學生”,
Advertisiment
調查結果表明:5個小學生中就有2個靦腆的孩子, 程度因年齡不同而略有差別。 至於在初中, 50%的男生和60%的女生都是靦腆的。
這些孩子常以課堂討論不發言、課外活動當觀眾、平時大家都笑了他才笑等等方式把自己這種特點掩飾起來。 津巴多說:“靦腆者竭力把自己變成貼牆紙, 使人覺察不到他們的存在。 ”
不過, 津巴多也指出:有時, 靦腆者也會走向另一個極端。 在恃強淩弱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一部分人事實上是很靦腆的。 有個幼稚園的男孩成天傻裡傻氣說個不停, 一旦停下來便對同學拳打腳踢。 直到他12歲時, 他的父母才發現這個孩子其實很靦腆, 他的攻擊行為不過是一種掩飾。
②不要貼“標籤”
Advertisiment
父親如果說“我兒子靦腆”或“她是我們家臉皮最薄的”都會產生消極作用, 人們可能會對孩子另眼相看, 結果加重了他的心理負擔。
③體貼而勿指責
靦腆的孩子總是聽到指責──即使別人不指責, 他們也會自責。
對於這樣的孩子, 不管在什麼情況下, 首先要給予鼓勵。 一位母親關切地問9歲的女兒:“靦腆是什麼滋味?”她答:“就像被咒語鎮住了, 手腳都發僵。 ”
她母親則說:“我們堅信不管它多麼嚴重, 在我們的幫助下你都能克服!”女孩聽到這種鼓勵後說道:“就像白馬王子飄然而至, 魔咒被解除了。 ”
④提高自我評價
靦腆的孩子往往自我感覺差, 在社會活動中有一種“被拋棄”感。 因此, 父母要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長處。
一位女士曾對12歲的女兒很擔憂──這孩子不愛與同齡人交往,
Advertisiment
於是這位母親安排女兒輔導一個鄰居小孩學習, 以使她的長處得到充分發揮。 很快, 其他小孩也來找她幫助。 她的成功以及孩子們的“崇敬”大大增加了她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⑤尋找校方幫助
學校常常是孩子最先表現出靦腆的地方, 也是糾正這種弱點的重要陣地。 然而, 老師們很可能因忙於應付那些“調皮鬼”。 而忽視了沉默內向的孩子。 因此, 家長要主動爭取教師的幫助, 以把孩子拉出自我封閉的圈子。
請老師設法讓你的孩子儘量輕鬆地參與討論問題。 告訴老師, 孩子可能想問有特殊興趣的話題, 請老師對他的書面作業給予特別注意──在這個領域裡靦腆不會構成障礙。
Advertisiment
⑥利用家庭優勢
讓孩子把夥伴帶到家裡來, 而不要強迫他“到約翰尼家去玩!”訓練孩子接電話、代傳電話留言──可使他在不面對面的情況下與陌生人打交道。
為孩子選擇年齡小些的夥伴, 這樣, 怯場的孩子有機會成為受人敬仰的“頭領”。 或者, 如一位研究靦腆的專家建議的, 為他找一個心腸好、有正義感而又不太頤指氣使的孩子當“大哥”, 讓他把靦腆“小弟”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
⑦進行“色色”演練
靦腆孩子常常訴苦:“我從不知道該說什麼!”通過預先排練在不同交際場合怎樣說話, 就能有效地幫他打破這層“堅冰”。 可以寫出你建議的“開場白”, 甚至把“正文”也打個提綱,
Advertisiment
津巴多則安排靦腆孩子給陌生人打電話, 以及搞電話社會調查, 逐步引導他們脫離靦腆。 這位心理學教授說:“當孩子認真承擔起某個角色以後, 他們便毫無羞怯之感了!”
⑧引導參加活動
讓孩子參加他感興趣的各種娛樂部和課外活動, 由於各成員間被共同的責任和義務聯繫在一起, 因此能有效地幫助孩子擺脫靦腆心理。 非體育性活動中的藝術和手工、體育項目中的體操, 都可以優先考慮。 總之, 要選擇每個人都有機會參加的活動, 確保你的靦腆孩子不至被排在圈外。
⑨不可失去耐心
要幫助孩子克服靦腆, 最重要的一條是要耐心──理解要耐心、支持也要耐心、在短期未見效時更要耐心, 不要奢望一夜之間會出現奇跡。要相信,在你滿懷愛心的幫助下,被靦腆困擾的孩子一定能從中擺脫出來,更完美地享有自己前程似錦的人生!
不要奢望一夜之間會出現奇跡。要相信,在你滿懷愛心的幫助下,被靦腆困擾的孩子一定能從中擺脫出來,更完美地享有自己前程似錦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