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幫孩子走出孤獨的陰影

孤獨是指人的社會交往動機、合群行為得不到滿足時所產生的內心體驗。 有的媽媽對於孩子保護過度, 從小就將孩子封閉在“象牙塔中”, 使他們與外界隔離, 雖然可以起到很好的防護作用, 可以避免外界“病毒”的侵擾, 但是同時也過濾掉了很多孩子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養分”。 這類孩子最容易體驗到孤獨的情緒, 沒有人和他們一起分享成長的喜悅和成長的煩惱。

孤獨讓孩子失去了友誼的溫暖, 感受不到融入集體的快樂與自信。 長期獨處的孩子性格變得越來越孤僻、冷漠, 將來很難融入社會。

Advertisiment
因此, 對孩子的孤獨症, 如果媽媽不及早進行積極的矯治, 將會影響他一生的事業和幸福。

不要因為害羞而獨處, 不要因為挫折而獨處, 不要因為怕受騙而獨處。 唯有敞開心懷對人, 才能取得他人的信任。 不論生活和學習上遇到什麼問題, 孤獨不可能幫孩子解決, 唯有讓孩子融入群體之中, 孩子才不會害怕。 孫荊山, 9歲, 上小學三年級。 孫荊山小時候, 媽媽由於工作原因, 將他交給爺爺奶奶撫養, 六歲時, 他才回到媽媽的身邊。 孫荊山的父親忠厚老實、不愛說話;母親卻脾氣暴躁, 常與鄰居、同事發生糾紛, 還嫌老公窩囊無能, 並常因一些小事向老公和孫荊山發火。 孫荊山也因從小不在媽媽身邊生活, 從感情和生活習慣上都不太適應他們。

Advertisiment

但他更不能忍受的是母親蠻橫粗暴的態度, 也不能理解父親對母親的聽之任之, 因而認為在這個家裡根本不存在快樂、溫暖、友善和親情。 他總是把自己關在屬於他的那個小空間裡, 做完功課便蒙頭睡覺。 在學校裡, 看到同學們喜笑顏開的樣子, 他怎麼也高興不起來。 聽到同學談起媽媽的話題, 他在羡慕的同時, 深深地感到自卑和無奈。

孫荊山木然的表情和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冷漠使同學們感到不易接近, 紛紛遠離他, 這更使他覺得孤獨無助, 認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理解和接受自己。

他很少與別人說話, 即使在集體活動中也會感到孤立無援。 時間一長, 他無論做什麼事都天馬行空、獨來獨往, 心中的那份孤獨、寂寞和空虛時時刻刻在折磨著他。

Advertisiment
上課時他注意力集中不起來, 學習成績不斷下降, 整日心情十分壓抑, 性格也越來越孤僻、怪異。 孤獨封閉是一種很不健康的性格特徵, 一個人如果長期被孤獨感所籠罩, 勢必嚴重影響心理健康, 心理也會提前老化。 正像孫荊山, 他長期情緒抑鬱、精神委靡、多愁善感、寡言少語, 周圍的任何事物都引不起他的興趣和愛好, 因而對一切都感到索然無味。 除了上學、吃飯、睡覺之外, 他再無其他生活內容, 缺少情趣和親情, 沒有朋友和知己, 遇事總感到困難重重, 社會適應能力相當低。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在交往的過程中, 會不斷地萌發各種社會動機, 形成合群、歸屬的心理需要。 當這種需要獲得滿足時,

Advertisiment
合群行為和歸屬感得到強化, 就會產生友愛、歡悅的心理體驗。 相反, 當一個人的合群行為和歸屬感得不到滿足時, 就會感到孤獨、寂寞和憂愁。 長期被孤獨感困擾的人, 內心的感受會固定下來, 形成孤僻的性格。

孤僻者被沮喪、消沉、自卑、抑鬱、憂愁, 甚至仇恨、憤怒等有害情緒所控制, 心情煩躁不安, 導致人際關係緊張。 長期的孤獨感還能明顯地改變人的生理環境, 降低人體免疫力, 使人容易感染各種疾病。 嚴重的孤獨症患者一旦患病, 由於平時離群索居, 不與人交往, 因而缺少來自別人的關心和安慰, 倘若一時想不開, 很可能失去戰勝病魔的信心, 甚至失去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 從而走上輕生的絕路。

Advertisiment

媽媽應該這樣做

面對孤獨的孩子, 媽媽應該怎樣辦呢?建議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1.鼓勵孩子多與同學交往。

魚魚是個膽小孤僻的孩子, 沒有一個夥伴, 在學校裡獨來獨往, 回到家中也不出門, 週末的時候, 常常一個人在家裡看電視。 媽媽見魚魚這樣, 很是擔心, 就鼓勵魚魚試著跟同學多交往。 開始的時候, 魚魚總是害怕, 還因為不善於交流, 跟同學鬧了很多矛盾。 但是媽媽總是鼓勵和幫助魚魚。 漸漸地, 魚魚有信心了, 也交到了幾個好朋友。 儘量使孩子和同學在一起, 共同探討學習, 切磋人生, 通過廣泛的交往尋覓知音。 有些孩子雖然身邊常常朋友成群, 但是真正能與其分享快樂和憂愁的卻沒有幾個, 所以也會感到孤獨。 因此, 培根說:“沒有真摯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獨的人。”有了知心朋友,小學孩子彼此之間就能相互信任、相互理解,高興時有人分享快樂,悲傷時有人分享苦悶,感情有所寄託,就不會感到孤獨了。

2.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和愛好。

五年級的常浩,以前是個孤僻的孩子,但是現在他的朋友很多。在二年級的時候,媽媽看到別的孩子三五成群地在一起談論某個話題,而常浩什麼都不懂,只是站在旁邊傻傻地聽別人說,媽媽就決心培養常浩的多種愛好。經過一番努力,媽媽終於培養出了常浩的多種愛好,而每種愛好都讓常浩交到了幾個志趣相投的好朋友。孤獨的孩子往往興趣狹窄,如果興趣廣泛,孩子便能在自己喜歡的有意義的活動中尋找樂趣,充實生活,當一種活動不能滿足孩子自己的需要時,還可以進行另一種活動。另外,有共同的興趣和愛好的人,也容易廣泛地交友,這可是治療孤獨的良藥。

3.讓孩子正確看待孤獨。

有的孩子喜歡嘈雜的環境,總希望有人陪伴在自己的身邊,即使是很短暫的孤獨也不能忍受。其實,作為正常的心理現象,適當的孤獨也沒有什麼不好,它可以使浮躁的心情平靜下來,也可以使模糊的思想變得清晰起來。就像人本主義心理學家認為的那樣,獨處是人的需要。媽媽要讓孩子把孤獨看做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設法去戰勝它、超越它,那麼孩子就會在短暫的孤獨中享受到某種歡樂。

培根說:“沒有真摯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獨的人。”有了知心朋友,小學孩子彼此之間就能相互信任、相互理解,高興時有人分享快樂,悲傷時有人分享苦悶,感情有所寄託,就不會感到孤獨了。

2.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和愛好。

五年級的常浩,以前是個孤僻的孩子,但是現在他的朋友很多。在二年級的時候,媽媽看到別的孩子三五成群地在一起談論某個話題,而常浩什麼都不懂,只是站在旁邊傻傻地聽別人說,媽媽就決心培養常浩的多種愛好。經過一番努力,媽媽終於培養出了常浩的多種愛好,而每種愛好都讓常浩交到了幾個志趣相投的好朋友。孤獨的孩子往往興趣狹窄,如果興趣廣泛,孩子便能在自己喜歡的有意義的活動中尋找樂趣,充實生活,當一種活動不能滿足孩子自己的需要時,還可以進行另一種活動。另外,有共同的興趣和愛好的人,也容易廣泛地交友,這可是治療孤獨的良藥。

3.讓孩子正確看待孤獨。

有的孩子喜歡嘈雜的環境,總希望有人陪伴在自己的身邊,即使是很短暫的孤獨也不能忍受。其實,作為正常的心理現象,適當的孤獨也沒有什麼不好,它可以使浮躁的心情平靜下來,也可以使模糊的思想變得清晰起來。就像人本主義心理學家認為的那樣,獨處是人的需要。媽媽要讓孩子把孤獨看做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設法去戰勝它、超越它,那麼孩子就會在短暫的孤獨中享受到某種歡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