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兒童在涉世之初, 各方面的認知都還是朦朧的。 在這個時期, 他們有了自己的想法, 想做一些自己做主的事, 並開始有“違背”大人要求的叛逆行為, 這是孩子處在青春期的正常行為, 也正是孩子的“心理斷乳期”。
在青春期, 青少年的情感忽上忽下, 就如同一個人在蹦床上跳上跳下。 德國兒童心理學家羅德・謝爾形容說, 父母在這個過程中的作用像蹦床的床面, 因為為了能夠尋找自我, 青年人必須首先把那些比他們更有權力的、有關係的人震動一次。 在他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 這些人還曾經保護過他們。
Advertisiment
處於青春期的少年是如此變化莫測, 即使是來自“好人家”的孩子也會突然進入員警的視野, 兒童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青春期放縱”, 酗酒、吸毒和其他犯罪行為都包括在其中。 另外一種相反的行為是“青春期苦行僧”。 他們靜悄悄地龜縮在自己的世界裡, 回避和他人的談話, 過著完全漫無目的、毫無計畫的生活。
有一個被父母認為很乖的孩子, 突然有一天離家出走到一個陌生的城市。 在那裡再也沒有老師和父母煩心的嘮叨, 當然, 也沒有了父母片刻不離的噓寒問暖。
在那個光怪陸離的都市, 五百塊錢像一杯水倒進沙漠裡一樣, 很快就滲透沒了。 看著日漸乾癟的錢包, 少年想到了放棄。 但一想到回家可能會受到的嘲笑,
Advertisiment
城市很華麗, 但少年很難找到她的入口, 因為他的成長與這個城市的喧鬧無關。
為了生存, 這個在家連自己衣服都很少洗的少年, 開始去一些小店打工。 勞累一天, 只為能擁有一頓熱飯和一個可以遮蔽風雨的住所――這些他曾經唾手可得而又沒有絲毫珍惜過的東西, 在那個離家遙遠的城市, 伴隨著少年叛逆的成長。
春去秋來, 一年很快要過去了。 少年在飯店刷過盤子, 在大公司做過保安, 在酒店做過門童, 在夜市裡做過擺攤兒的小販……少年的雙手終於在疲於奔命的生活中漸漸長滿老繭。 少年的心也隨著日出日落, 懂得了以前父母生活的不易和他們對自己拳拳的愛心。
終於,
Advertisiment
父親說:“如果找到了你要的東西就回來吧!家裡的門永遠為你開著。 ”
在掛斷電話的一刹那, 少年淚流滿面。 不久, 少年登上了回家的火車。 在行囊中, 多了兩件買給爸媽的內衣, 包裝得樸實而美麗。 這是一個懂事了的兒子, 用自己的雙手為父母換來的新年禮物……
故事到了這裡, 就結束了。 但少年的成長仍在繼續, 這只是他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階段。 雖然短暫, 卻是最為關鍵的一個階段。
從叛逆到理解, 心才真正長大了。 其實, 這個少年就是我們, 是所有青春期朋友的一個縮影。 他的喜怒哀樂, 就散落在我們的生活當中。
許多少年,
Advertisiment
但叛逆也正敗露了他們的幼稚和不成熟。 就像一個標籤在告訴世人, 他們在長大中、在躁動中尋找一種叫做獨立的東西。 這時, 作為父母, 要耐心地等待他們成長, 給予他們理解, 小心地呵護他們。 終歸, 叛逆是要回歸到理智, 衝動過後便是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