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幫寶寶化解與小朋友的危機

孩子們在一起, 隨時都可能發生糾紛, 假如你的寶貝正和其他孩子“舌戰”或產生激烈的衝突, 你會做出怎樣的反應?

寶寶“鬧翻了”不全是壞事

寶寶們在“鬧翻了”的過程中肯定要爭吵, 從某種意義上說, 這是對寶寶的一種磨練, 他們會從中明白:每個人都要考慮到別人的感受、理解他人情感, 富於同情心、愛心, 要善於自我克制、懂得謙讓、遵守遊戲規則……這對培養寶貝的社交能力大有好處。

同時, 爭吵也是一種語言競爭, 寶寶必須選擇流暢、簡練、有說服力的語言駁斥對方;此時大腦思維活躍, 有益於孩子逐步學會分析、綜合、演繹、歸納等最基本的思維方法,

Advertisiment
提高思維的敏捷性和邏輯性, 刺激語言的發展和大腦的發育。

這樣幫孩子

·試試協商和分享

從幼稚園回家的路上, 笑笑告訴媽媽:“圓圓壞……”原來, 在下午的自由活動時間, 圓圓憑藉自己“人高馬大、力大無比”, 把笑笑正在玩兒的拼圖搶到手, 還把笑笑推倒在地上……

達標做法:聽到孩子受委屈的消息後, 媽媽在對笑笑表示同情外, 更應該告訴她:說別人“壞”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這樣說話也很不友好。 接著, 啟發孩子想想, 有什麼方法, 既保證自己玩兒, 又能皆大歡喜?比如, 問問孩子:“拼圖只是一個人玩的嗎?”讓她悟出:有些玩具, 可以兩個甚至更多的小朋友一起玩兒, 如果自己和小朋友都想玩兒,

Advertisiment
可以彼此商量:“咱們一塊玩吧!”這樣大家的願望都能得到滿足, 自己也不受傷害, 並能從中學會協商和分享, 掌握與同伴相處的技巧, 最終消化了矛盾。 而且, 真正和小朋友共同玩一件玩具, 還會發現, 合作的感覺其實真的很好。

·嘗試自己解決問題

輝輝和多多在草地上踢球, 突然, 輝輝跑到媽媽跟前, 委屈地說:“多多踢了我一腳!”多多也跑過來:“是他先踩我的, 他踩了還不承認, 看, 他把我的新旅遊鞋都踩髒了!”

達標做法:寶貝雖小, 卻已有了一點的道德準則和是非觀念, 這正是啟發他們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的關鍵。 孩子之所以發生爭吵, 是因為起初都認為自己有理。

面對來告狀的孩子, 媽媽們最好先聽聽事情的經過,

Advertisiment
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發現他們之間發生矛盾的原因, 再分析一下。 比如, 問多多:“輝輝為什麼會踩你的腳?他是存心要把你的新鞋弄髒嗎?”再問輝輝:“不管出於什麼原因, 踩了人家的腳, 你都應該怎樣做呢?”使孩子明白, 即便不是故意傷害他人, 也必須道歉、認錯;而對於被傷害的孩子, 不能以血還血、以牙還牙, 要學會寬容和諒解。 這時, 輝輝媽不妨悄悄給孩子一塊濕紙巾, 讓他主動給多多把鞋擦乾淨。 最終將小事化了, 二人和好如初。

在這個過程中, 媽媽要多調動孩子的思維, 讓他們感到自己有權利也有責任去思考、解決自己的問題;避免孩子養成一遇到不愉快就本能地請爸爸媽媽或老師當幫手的習慣。

在傾聽中化解矛盾

Advertisiment

軒軒和表妹莎莎分別搭積木。 突然, 軒軒無意中用胳膊肘碰了表妹的臉。 頓時, 莎莎不滿:“你怎麼打人呀?!”軒軒說:“我沒有打你!”莎莎堅持:“你打了, 你打了!”軒軒急了:“我就沒打!你再說, 我真打你了!”說著, 軒軒舉起了手, 莎莎哭了起來……

達標做法

如果父母出面, 以哥哥要讓著妹妹為由, 訓斥軒軒、安慰莎莎, 爭吵和哭鬧也許能夠被很快制止。 但是軒軒多半會心裡不服氣, 莎莎則會誤以為哭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這對兩個孩子的性格成長都沒有好處。 所以, 遇到這種情況, 父母不妨讓孩子們坐在一起, 由他們各自說說到底為什麼爭吵, 一方說的時候, 另一方不要插嘴。 然後, 啟發軒軒說:“對不起, 我是無意中碰疼你的。 好了, 不哭了,

Advertisiment
我幫你擦擦眼淚吧。 ”再引導莎莎說:“好吧, 我相信你, 剛才是我冤枉你了, 對不起。 ”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讓孩子能夠彼此慢慢地靜下心來, 傾聽對方的想法、反思自己的言行, 發現對方做法中的合理成分和自己做法中的不恰當成分, 有助於問題的解決。 同時, 讓孩子明白, “傾聽”是有禮貌、對對方尊重的一種表現。 以後再碰到類似的事情, 先聽對方解釋清楚或自己爭取向對方解釋的機會, 和平處理好糾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