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幫寶寶告別“鸚鵡學舌”的時代

寶寶最初的語言能力來源於對聲音的模仿, 最初學會的詞彙和話語, 都是經過周圍大人反復地重複, 從而被收錄在腦海中形成的深刻印象。

在一到兩歲的時候, 寶寶已經儲備了基本的詞彙量和語法技能, 開始從簡單的詞彙、短語向完整的語句發展。 寶寶的發音器官和語言機能有限, 在說話的過程中還是會存在一些語法錯誤, 但他/她已經可以將自己經常聽到的一些故事, 用自己笨拙的語言進行複述, 還能夠背誦簡單的兒歌。

寶寶喜歡降低難度, 用疊詞來表達自己常見的食物, 比如, 車車, 燈燈。

Advertisiment
隨著寶寶的生活經驗越來越豐富、認知能力得到提高, 爸爸媽媽應該採用多樣化的方式來教寶寶說話, 改變單純的模仿, 激發寶寶在語言學習上的積極性、自覺性和創造力, 變被動為主動。

事實證明, 寶寶在實踐、社交活動中主動學會的語言, 更容易被記住, 也更容易被舉一反三地運用, 由此加速語言能力的發展。

寶寶學習語言, 是從具體到抽象的變化過程。 如果完全由爸爸媽媽一字一句地教寶寶, 這是什麼, 那又是什麼, 最多能夠強化寶寶對這一種物體的認識和記憶, 寶寶學會的是單個的詞彙, 而不是語言的能力。

所以, 在這一時期的語言學習, 應該以激發為主, 而不是單純的詞彙灌輸。 爸爸媽媽不要覺得, 寶寶可以說過更多的詞彙,

Advertisiment
才是語言能力提高的表現, 實際上, 訓練他/她積極認知世界, 並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再創造, 之後再用語言袁達出來的話語, 更難能可貴。

即便這些話可能會破綻百出, 也是寶寶在積極地運用和開發自己語言技巧的表現。 爸爸媽媽要多跟寶寶交流溝通, 鼓勵寶寶說出自己的話, 漸漸告別“重複”的語言時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