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平安夜的聖誕讚美詩歷史由來是什麼

一八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上, 在奧地利薩爾劄赫河畔的奧本村裡, 有一隻老鼠大膽地溜進村裡古老的聖尼哥拉斯教堂風琴樓廂裡。 這只饑寒交迫的小東西東跑西竄, 到處咬噬, 終於幹下了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 導致了一曲膾炙人口的聖誕讚美詩的誕生。 翌日清晨, 一位身穿黑色禮服大衣的中年人走進教堂, 徑直來到風琴旁邊坐下。 此人名叫弗蘭茲-格魯伯, 正當三十一歲, 有著一頭黑髮, 高高的鼻樑和一雙富有感情的眼睛。 他雖然默默無聞, 但在這偏僻地區很受村民尊敬。 因為他是本村的小學教師,

Advertisiment
又是聖尼哥拉斯教堂的風琴演奏家。 他坐下來, 踩著踏板, 按下了琴鍵。 可是風琴只發出幾聲嗚咽似的微弱氣息。

當格魯伯正要俯身去察看究竟時, 他的好朋友約瑟夫-莫爾來了。 莫爾是個教士, 也是一位音樂家。 奧本村教堂的正式神父還不曾派來, 莫爾是臨時被派來頂替這職位的。

格魯伯見他張惶, 不覺一怔, 連忙問道:“天主降福!什麼事兒, 約瑟夫?”那位元年輕的代理神父舉起雙手, 做出一副絕望的神態, 並示意讓朋友起來跟他走。

莫爾領著格魯伯走到樓廂裡的風琴鍵盤後面, 指著鼓風的皮風箱上一個大洞說:“今早我發現這個洞, 一定是老鼠咬破的。 現在一踏下去, 什麼聲音都沒有了!”格魯伯仔細地檢察了風箱上的那個洞。

Advertisiment
聖誕之夜做彌撒而沒有風琴奏樂, 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他禁不住喊道:“真該死!現在可糟了, 我們該怎麼辦呢?”

“有辦法, ”莫爾神父有點靦腆地說:“我寫了一首短詩, 倒可以作為歌詞一湊合著頂用一下的。 ”接著他又嚴肅地說道:“這可不是“那一類”的歌呀。 ”

格魯伯看見他的朋友這麼激動, 不覺微笑起來。 因為大家都知道, 莫爾的確很喜歡“那一類”的歌--就是當農婦和船工歡飲時, 在齊特拉琴伴奏下所唱的那種所謂粗俗的民歌小調。 這種東西往往引起那些固執守舊的虔誠教徒的不滿, 使得道貌岸然的長老們大皺眉頭。

格魯伯拿起莫爾所寫的詩讀了頭幾段, 頓時覺得好像有一股奇異的靈氣貫穿脊樑。 這的確不是“那一類”的歌。

Advertisiment
它好像是抓住了他的心, 溫和純樸和動人地向他訴說。 他從來都未曾這麼深刻地感動過。 他耳邊隱隱響起了這些詩句的樂音。

莫爾幾乎是抱歉地說:“我只是這麼想, 既然我們的風琴已經不響了, 那麼你是否可以把這東西給我們的吉他琴配個曲, 也許還可以搞個小小的童聲合唱隊來唱唱, ……你看怎麼樣?”

平安夜 格魯伯說:“好呀, 好, 好!也許我們可以這樣做。 給我吧, 我拿回去看看是否能把曲子寫出來。 ”

格魯伯踏著地上的積雪, 慢步走回安斯村。 他一路上沉浸在他的樂曲構思中。

“平安夜, 聖善夜,

萬暗中, 光華射。

他就像耳聾的貝多芬一樣, 在內心深處聽見了所有的旋律:

照著聖母也照著聖嬰,

多少慈祥也多少天真,

Advertisiment

靜享天賜安眠,

靜享天賜安眠。 ”

他準備寫給童聲合唱的曲調已在腦際回蕩。 他回到他那簡樸的住房, 坐在他那古老的鋼琴邊, 面對牆上掛著的十字架, 終於譜寫稱了完整的歌曲。

那天下午, 莫爾的書房裡聚集了十二名男孩和女孩。 他們穿著羊毛長襪、外套和圍裙, 整齊而漂亮。 他們並排站在一圈圈的冬青花環下, 益發顯得生氣勃勃。

聖誕老人排練開始了, 格魯伯和莫爾各自彈起他們的吉他琴, 不時滿意地對視微笑。 開始時, 大家對歌曲不甚熟悉, 彈唱都嫌粗糙了些。 第三部分也不太妥當, 但很快便改好了。 行了, 這歌曲終於完成了。

聖誕夜, 教堂裡點燃的幾百支燭光, 在光潔的金盤碟和聖餐杯上映輝爭耀, 給那些僵硬呆板的哥德式聖母態像,

Advertisiment
賦予了盎然生氣和溫柔慈祥的風采。 教堂裡到處都用青松、萬年青和聖漿果等裝飾起來。 全體教徒擠坐在長條硬板凳上。 男人們穿著臃腫的羊毛外套, 婦女則被披上了醒目的圍裙和有色的披巾。

當莫爾和格魯伯提著他們的吉他, 隨著十二名男女兒童走上聖壇前時, 驚訝的群眾頓時轟動起來。 格魯伯向他的樂隊微微點頭示意, 琴弦便撥響了。 接著, 莫爾神父的男高音和格魯伯先生的男低音, 便和諧地共鳴著響徹那古老的教堂。

於是, 流傳久遠的聖誕讚美詩便這樣首次被人們唱出來了。 然而, 第二天也就被人忘記了。 當時參加聖誕彌撒的教徒之中, 誰也不曾料到這首歌後來竟會風靡世界。

後來僅僅是由於一次偶然機會,才使這一傑作得以免遭淹沒的命運。第二年春天,從齊勒塔爾來了一位風琴修理師,卡爾·毛拉赫。他在閒聊中隨便問起:既然風琴壞了,那麼你們是怎樣進行聖誕彌撒的?格魯伯這才提起那曲子的事,他說:“這是個不值一顧的東西,我甚至已忘記把它塞到哪裡去了。”在教堂的後部有一個小櫥,裡頭塞滿了塵封已久的亂紙堆。格魯伯從這裡找到了那首曲譜。

那風琴修理師看著樂譜,微微動著雙唇,從他那寬闊的胸腔裡哼著這調子。“有意思,”他輕輕地說,“可以讓我帶回去看看嗎?”

格魯伯大笑起來。“行,行,你儘管拿去就是了。再說,你把琴修好後,這東西就更加是一點用處都沒有了。”毛拉赫走後,格魯伯也就忘了這件事。然而平安夜卻在可愛的齊勒塔爾山中迴響,並且從此開始了它遠播世界的歷程。

這歌曲作為民間音樂,從奧地利傳到了德國。它越過國界,隨著德國移民遠涉重洋,傳播各地。但直到不久前,莫爾和格魯伯才被公認為這首歌曲的創作者。他們當時什麼都沒有得到,他們死時仍和生時一樣貧窮。但是,格魯伯的那具古老的吉他琴至今仍在為他歌唱,它已成為傳家寶,被格魯伯家代代相傳。現在,每逢聖誕夜,人們便要把這吉他琴帶到奧本村去。而世界各地的教徒們,則再次齊唱這首為人喜愛的聖誕讚美詩……

後來僅僅是由於一次偶然機會,才使這一傑作得以免遭淹沒的命運。第二年春天,從齊勒塔爾來了一位風琴修理師,卡爾·毛拉赫。他在閒聊中隨便問起:既然風琴壞了,那麼你們是怎樣進行聖誕彌撒的?格魯伯這才提起那曲子的事,他說:“這是個不值一顧的東西,我甚至已忘記把它塞到哪裡去了。”在教堂的後部有一個小櫥,裡頭塞滿了塵封已久的亂紙堆。格魯伯從這裡找到了那首曲譜。

那風琴修理師看著樂譜,微微動著雙唇,從他那寬闊的胸腔裡哼著這調子。“有意思,”他輕輕地說,“可以讓我帶回去看看嗎?”

格魯伯大笑起來。“行,行,你儘管拿去就是了。再說,你把琴修好後,這東西就更加是一點用處都沒有了。”毛拉赫走後,格魯伯也就忘了這件事。然而平安夜卻在可愛的齊勒塔爾山中迴響,並且從此開始了它遠播世界的歷程。

這歌曲作為民間音樂,從奧地利傳到了德國。它越過國界,隨著德國移民遠涉重洋,傳播各地。但直到不久前,莫爾和格魯伯才被公認為這首歌曲的創作者。他們當時什麼都沒有得到,他們死時仍和生時一樣貧窮。但是,格魯伯的那具古老的吉他琴至今仍在為他歌唱,它已成為傳家寶,被格魯伯家代代相傳。現在,每逢聖誕夜,人們便要把這吉他琴帶到奧本村去。而世界各地的教徒們,則再次齊唱這首為人喜愛的聖誕讚美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