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老男孩和老女孩們步入婚姻, 很多人自己都還未脫離“孩子”的角色定位.......
與其等有了孩子再為爭執發愁, 不如未雨綢繆, 在孩子出生前就溝通好幾樁關鍵事。
結婚後是否馬上要孩子?
當老男孩和老女孩們步入婚姻, 很多人自己都還未脫離“孩子”的角色定位, 更毋庸談什麼養育下一代。 無論是夫妻意見不統一, 還是你們跟長輩的想法不一致, 總之, 是不是要孩子、什麼時候要, 是造人前必須溝通的第一件事。
TA為什麼不想要孩子?
找不到母愛/父愛的激發源:如今的年輕夫妻多是獨生子女, 相對于從前兄弟姐妹多的情況,
Advertisiment
心理成熟的腳步不一致:40歲之前“不想要孩子”的男性比女性多, 其實他們不是徹底不想要, 只是目前還沒準備好。 英國調查機構OnePoII網站所做的一項調查表明, 女性比男性的心理成熟期要早3年。 於是, 很多女人放下玩樂、決心做媽媽的時候, 男人們卻還在惦記著浪漫舒服的二人小世界呢。
模擬父母旅行,
Advertisiment
如果你或者他目前尚不確定對孩子的感覺, 那麼就可以來一場“模擬父母旅行”吧:帶上親戚或朋友的小孩出去玩上一天, 最好是離家有一段距離的地點(比如郊區), 並且不要有小孩父母的陪伴。 由此你就能夠看出, 在未知的狀況下, 你是否能處理一些孩子的問題, 並且能夠接受孩子帶來的各種麻煩。 如果你們雙方都樂此不疲, 那麼孕育寶寶的日子就不遠了。 如果你們之中有一人或者兩人都對此感到厭煩, 那麼這個問題的確應該放一放再考慮。
是否一定要男孩?
不一定是重男輕女, 有的人也許更愛女孩。 然而無論怎樣, 對於孩子的性別, 準備做爸媽的你們是否會有爭議呢?
TA為什麼對性別有執著?
Advertisiment
給性別太多“附加值”:如果夫妻中的一方執著于孩子的性別, 那麼不妨瞭解一下, 在他/她心裡是否認為性別存在著很多附加值。 比如覺得這樣可以滿足老人的心願, 比如生男孩在朋友中才有面子, 再比如女孩一定比男孩更貼心……
把孩子當成“另一個我”:也有一些父母覺得自己的男人/女人形象不夠完美, 但又不能重頭來過, 於是希望生一個兒子/女兒, 通過培育他們來達成心願——重塑心中完美的男人/女人形象。
問問別人的想法, 放下對性別的執念問問父母:受傳統觀念影響, 我們總覺得爺爺奶奶盼孫子。 但是, 如今很多老人出於經濟、教育等方面的考慮, 都覺得孫女比孫子好。 所以, 關於孩子的性別, 你們跟父母溝通了嗎?還是只憑一己的臆想在推測?
Advertisiment
問問孩子:你完全可以在幼稚園或者馬路邊問一個孩子:男孩和女孩有什麼區別?也許那些五花八門的答案可以打破你強加於性別上的“附加值”, 讓它回歸最簡單的意
孩子應該由誰來帶?
怕自己帶孩子沒經驗, 怕老人帶孩子太溺愛, 又怕保姆帶孩子不安全——有了孩子該由誰來帶?若是讀懂了這個問題背後的心理原因, 在溝通時必然可以少些爭執。
TA為什麼怕別人帶孩子?
愛的爭奪戰:如果你的伴侶寧肯無視現實條件, 也要拒絕他人來帶孩子, 那麼不妨探討一下, 他/她是不是在害怕被人搶走了孩子的關注與愛。 一般說來, 媽媽更容易出現這樣的心理——別人帶大的孩子還會跟我親嗎?我決不能容許心肝寶貝更愛別人!
Advertisiment
家族關係的隱憂:我能跟婆婆相處好嗎?岳父岳母會不會影響我們的夫妻關係?事實上, 要不要老人來帶孩子, 背後還有許多關於家族關係的擔憂。 如果你能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 打開伴侶的心門, 讓他/她放下這方面的擔憂, 那麼你們的分歧就更容易消弭。
兩種做法, 試著打破擔憂的壁壘
教、養分開:媽媽不能全職帶孩子, 老人和保姆的加入無可避免。 但是, 育兒專家們提倡“教、養分開”的形式——即使有別人幫你帶孩子, 也必須分工明確:他們照顧孩子起居, 但是孩子的性格培養、親密感建立等方面, 父母必須親為。 一來有助於孩子的教育, 二來也能緊密親子關係, 父母關於“愛的爭奪”的擔憂就能降低。
父、母都要做:傳統心理學向來看重孩子與父母的依戀關係,同時強調父母的不同性別角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到的不同作用,譬如教給他建立自己的性別意識、樹立評判異性的標準等。所以,在要孩子之前,你們起碼應該溝通好分工問題,比如媽媽照顧起居、爸爸陪伴遊戲等,讓孩子知道男女角色的不同。
奶粉一定要進口的嗎?
不僅僅是奶粉,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孩子必須吃進口食品、玩進口玩具才算享受了最好的童年。但是,與之相反,也有一些人覺得,即使跟我們的童年一樣物質匱乏,孩子也能夠健康長大。
TA為什麼一定要堅持“進口養育論”?
需要一個補償:說到底,一些堅持“進口養育論”的人是出於一種補償心理——我小時候沒吃好沒玩好,甚至於我都沒感受到父母的愛。所以我一定要在物質上滿足孩子,讓他在最優越的條件中體會我的愛。很多人正是用這種徹底的付出,來彌補從前渴望而未得到的關懷。
被誇大的恐慌:當然不能否認,目前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問題也是引發“進口養育論”的一個重要原因。各種屬實或不實消息的流傳,讓很多准父母噤若寒蟬。再加上一點點從眾和攀比心理作祟,這種恐慌就會蔓延擴大,變成育兒理念中的一種堅持。
3個問題,把堅持變支持
如果伴侶特別堅持“進口貨”,那麼不妨問他3個問題,讓他知道正確、及時的知識支持,絕對比外國貨更重要。
1、最害怕什麼:是擔心孩子吃上毒奶粉?還是怕他受轉基因食品的危害?
2、進口的怎麼樣:國外食品的添加劑含量、是否轉基因,他都瞭解嗎?
3、瞭解多少相關知識:比起產品是國外的還是國內的,一些更基本的健康知識他知道嗎?比如兒童1歲之內的飲食禁忌、兒童食品的營養配比等。
孩子一定要是天才嗎?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被看做是理所應當的“天下父母心”。但也許正像“童話大王”鄭淵潔說的那樣:正因為我們不是龍和鳳,所以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說到底,准爸媽們溝通這個問題,既關乎對後代的教育理念,又能夠讓你更多地發現自己、瞭解伴侶。
望子成龍心,藏了哪些原因?
發掘新的價值:昔日的夢想無處安放,平凡的我們渴求關注而不得,但好在父母的身份給我們一個機會去發掘新的價值——教育一個好孩子,證明我的基因是優秀的,我的理念是正確的,甚至於我是有才華有能力的。
想讓孩子活得輕鬆些:年輕父母們深知從考學大軍中拼殺出來有多麼不易,雖然心疼孩子,卻又害怕他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各種補習班都得上。於是希望孩子能夠聰明些,天才最好,這樣就可以少受苦,在日後應對學業和事業的競爭時輕鬆些。
對症下藥,兩種嘗試不可少
關於價值:與其糾結于孩子會不會成龍,不如把這當成一個機會,讓自己更靠近成龍的夢想。你還有什麼目標未曾實現?你渴望變成什麼樣的人?一旦你著手自我完善,就不會再苛求孩子,但同時又會給未來的他做一個好榜樣。
關於輕鬆:就像愛迪生說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任何人的成功路都不是平坦的。一些天才童星的生活甚至比普通孩子還要辛苦,因為越高的期望帶來越沉重的責任與負擔。所以,你真覺得往天才去培養,孩子的人生會更輕鬆嗎?
親愛的,你會被孩子搶走嗎?
美國作家諾拉·艾芙隆在作品《心痛》中說:“有了孩子,你就在婚姻中引了一個爆炸。騷亂平息時,你的婚姻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它不一定更好,也不一定會更差,只是和原來不一樣。”而這場騷亂中夫妻雙方最擔心的是,另一半的注意力和關愛從此都被孩子搶走。
你們知道對方都在擔什麼心嗎?
丈夫的心事:男人是永遠長不大的孩子,妻子身上總有著母性的角色在。一旦有了孩子,你是否還能像從前那樣隨時關注我?更何況母子連心,你們的親密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我會不會被排擠在家庭核心之外?
妻子的心事:孕育下一代的痛苦辛勞終究會讓女人憔悴,你是否還能像現在這樣喜愛我的容顏?而且我不能保證有了孩子之後,我不會變得瑣碎愛嘮叨,你還會愛那樣性格的我嗎?
1個心態、2點技巧、3種方法,讓你們的情感聯結更密切
1個心理前提:必須承認,孩子的降生一定會分散伴侶的愛與關注。一旦有了這個心理前提,面對現實,你就不會不平衡了。而且這並非只害無利,因為你的情感也多了一個寄託之處,同時孩子也讓你多了一個情感支持的來源。
2點技巧準備:一是平時要多表達愛意,只做不說並不是絕對的美德;二是偶爾唱唱反調,讓伴侶知道即使沒有孩子,他/她也不能永遠佔據“孩子”的角色。這些方法都有助於做好心理鋪墊。
3種方法調節:要解決分歧需要增加溝通機會,同時也需要引開你們焦灼於矛盾點上的視線。
1、電腦時間變孩子時間:把下班後守在電腦前的時間用來討論關於孩子的問題,並把它作為一種習慣延續到寶寶出生後;
2、培養共同的情趣:大到做義工、做公益,小到一起玩手工、玩攝影,你們需要構建一個共同的興趣愛好,分散注意力,同時培養對自然和生命的熱愛;
3、參加家庭聚會:很多年輕夫妻喜歡自在的二人生活,不願意參加大家庭的聚會。其實,家庭聚會可以讓你們跟更多人建立情感聯結,不會把喜怒哀樂只系于對方身上。
做了媽媽,女人就該圍著孩子轉?
妊娠紋、身材走樣,這些興許還不是准媽媽們最怕的,更多的糾結還在於:做了媽媽,我是不是就得放棄事業照顧家庭?而丈夫與你的分歧,不僅是因為對女性角色的定位不同,也折射著你們各自不同的內心需求。
YESorNO,丈夫的兩種心態你知道嗎?
YES——傳統與面子的合力:如果丈夫的答案是要你以家庭為重,那麼他一定受到傳統教育觀(父親負責養家,母親負責教育孩子)和面子(獨立養家的男人有面子)的影響。
NO——不願意獨自承受壓力:也有不保守的丈夫,但也許他只是不願意獨自承受養家的壓力。所以,瞭解他的壓力來源,並且減輕這方面的顧慮才是關鍵。
轉換思路,父性教育未嘗不可
近年來,父性教育大受追捧,甚至有人提出:父親帶得多的孩子,智商發育比較好。而且有些男性也表示,他們對“主夫”身份可比職場更感興趣。所以,夫妻雙方不妨轉換一種思路,父親更多地承擔照顧孩子的責任,而母親專注于事業發展也未嘗不可。
父、母都要做:傳統心理學向來看重孩子與父母的依戀關係,同時強調父母的不同性別角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到的不同作用,譬如教給他建立自己的性別意識、樹立評判異性的標準等。所以,在要孩子之前,你們起碼應該溝通好分工問題,比如媽媽照顧起居、爸爸陪伴遊戲等,讓孩子知道男女角色的不同。
奶粉一定要進口的嗎?
不僅僅是奶粉,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孩子必須吃進口食品、玩進口玩具才算享受了最好的童年。但是,與之相反,也有一些人覺得,即使跟我們的童年一樣物質匱乏,孩子也能夠健康長大。
TA為什麼一定要堅持“進口養育論”?
需要一個補償:說到底,一些堅持“進口養育論”的人是出於一種補償心理——我小時候沒吃好沒玩好,甚至於我都沒感受到父母的愛。所以我一定要在物質上滿足孩子,讓他在最優越的條件中體會我的愛。很多人正是用這種徹底的付出,來彌補從前渴望而未得到的關懷。
被誇大的恐慌:當然不能否認,目前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問題也是引發“進口養育論”的一個重要原因。各種屬實或不實消息的流傳,讓很多准父母噤若寒蟬。再加上一點點從眾和攀比心理作祟,這種恐慌就會蔓延擴大,變成育兒理念中的一種堅持。
3個問題,把堅持變支持
如果伴侶特別堅持“進口貨”,那麼不妨問他3個問題,讓他知道正確、及時的知識支持,絕對比外國貨更重要。
1、最害怕什麼:是擔心孩子吃上毒奶粉?還是怕他受轉基因食品的危害?
2、進口的怎麼樣:國外食品的添加劑含量、是否轉基因,他都瞭解嗎?
3、瞭解多少相關知識:比起產品是國外的還是國內的,一些更基本的健康知識他知道嗎?比如兒童1歲之內的飲食禁忌、兒童食品的營養配比等。
孩子一定要是天才嗎?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被看做是理所應當的“天下父母心”。但也許正像“童話大王”鄭淵潔說的那樣:正因為我們不是龍和鳳,所以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說到底,准爸媽們溝通這個問題,既關乎對後代的教育理念,又能夠讓你更多地發現自己、瞭解伴侶。
望子成龍心,藏了哪些原因?
發掘新的價值:昔日的夢想無處安放,平凡的我們渴求關注而不得,但好在父母的身份給我們一個機會去發掘新的價值——教育一個好孩子,證明我的基因是優秀的,我的理念是正確的,甚至於我是有才華有能力的。
想讓孩子活得輕鬆些:年輕父母們深知從考學大軍中拼殺出來有多麼不易,雖然心疼孩子,卻又害怕他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各種補習班都得上。於是希望孩子能夠聰明些,天才最好,這樣就可以少受苦,在日後應對學業和事業的競爭時輕鬆些。
對症下藥,兩種嘗試不可少
關於價值:與其糾結于孩子會不會成龍,不如把這當成一個機會,讓自己更靠近成龍的夢想。你還有什麼目標未曾實現?你渴望變成什麼樣的人?一旦你著手自我完善,就不會再苛求孩子,但同時又會給未來的他做一個好榜樣。
關於輕鬆:就像愛迪生說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任何人的成功路都不是平坦的。一些天才童星的生活甚至比普通孩子還要辛苦,因為越高的期望帶來越沉重的責任與負擔。所以,你真覺得往天才去培養,孩子的人生會更輕鬆嗎?
親愛的,你會被孩子搶走嗎?
美國作家諾拉·艾芙隆在作品《心痛》中說:“有了孩子,你就在婚姻中引了一個爆炸。騷亂平息時,你的婚姻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它不一定更好,也不一定會更差,只是和原來不一樣。”而這場騷亂中夫妻雙方最擔心的是,另一半的注意力和關愛從此都被孩子搶走。
你們知道對方都在擔什麼心嗎?
丈夫的心事:男人是永遠長不大的孩子,妻子身上總有著母性的角色在。一旦有了孩子,你是否還能像從前那樣隨時關注我?更何況母子連心,你們的親密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我會不會被排擠在家庭核心之外?
妻子的心事:孕育下一代的痛苦辛勞終究會讓女人憔悴,你是否還能像現在這樣喜愛我的容顏?而且我不能保證有了孩子之後,我不會變得瑣碎愛嘮叨,你還會愛那樣性格的我嗎?
1個心態、2點技巧、3種方法,讓你們的情感聯結更密切
1個心理前提:必須承認,孩子的降生一定會分散伴侶的愛與關注。一旦有了這個心理前提,面對現實,你就不會不平衡了。而且這並非只害無利,因為你的情感也多了一個寄託之處,同時孩子也讓你多了一個情感支持的來源。
2點技巧準備:一是平時要多表達愛意,只做不說並不是絕對的美德;二是偶爾唱唱反調,讓伴侶知道即使沒有孩子,他/她也不能永遠佔據“孩子”的角色。這些方法都有助於做好心理鋪墊。
3種方法調節:要解決分歧需要增加溝通機會,同時也需要引開你們焦灼於矛盾點上的視線。
1、電腦時間變孩子時間:把下班後守在電腦前的時間用來討論關於孩子的問題,並把它作為一種習慣延續到寶寶出生後;
2、培養共同的情趣:大到做義工、做公益,小到一起玩手工、玩攝影,你們需要構建一個共同的興趣愛好,分散注意力,同時培養對自然和生命的熱愛;
3、參加家庭聚會:很多年輕夫妻喜歡自在的二人生活,不願意參加大家庭的聚會。其實,家庭聚會可以讓你們跟更多人建立情感聯結,不會把喜怒哀樂只系于對方身上。
做了媽媽,女人就該圍著孩子轉?
妊娠紋、身材走樣,這些興許還不是准媽媽們最怕的,更多的糾結還在於:做了媽媽,我是不是就得放棄事業照顧家庭?而丈夫與你的分歧,不僅是因為對女性角色的定位不同,也折射著你們各自不同的內心需求。
YESorNO,丈夫的兩種心態你知道嗎?
YES——傳統與面子的合力:如果丈夫的答案是要你以家庭為重,那麼他一定受到傳統教育觀(父親負責養家,母親負責教育孩子)和面子(獨立養家的男人有面子)的影響。
NO——不願意獨自承受壓力:也有不保守的丈夫,但也許他只是不願意獨自承受養家的壓力。所以,瞭解他的壓力來源,並且減輕這方面的顧慮才是關鍵。
轉換思路,父性教育未嘗不可
近年來,父性教育大受追捧,甚至有人提出:父親帶得多的孩子,智商發育比較好。而且有些男性也表示,他們對“主夫”身份可比職場更感興趣。所以,夫妻雙方不妨轉換一種思路,父親更多地承擔照顧孩子的責任,而母親專注于事業發展也未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