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年輕父母 管住自己別變“唐僧”

如果把父母最招孩子反感的行為進行票選, 嘮叨極有可能拔得頭籌。 “一件事, 念了又念, 一回家, 嘴巴就像水龍頭打開一樣, 口水濺得不忍直視”, 開啟嘮叨模式的父母簡直是小小孩子的“緊箍咒”, 直讓寶貝頭疼欲裂。 父母愛嘮叨, 育兒專家們總結出了幾大原因。

1、父母對“所有物”的控制欲

大部分父母對孩子這塊“身上掉下來的肉”有著極深的控制欲。 雖然父母為孩子付出了一切, 金錢、時間精力, 但這些做法的前提是孩子要“聽話”, 如果孩子沒有及時回應, 父母就感覺自己喪失威望, 於是就不停的“苦口婆心”。

Advertisiment
久而久之, 就變成整天碎碎念的“怨婦”。

2、嘮叨是畸形的“愛”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用在父母對孩子身上絕無誇大。 可憐天下父母心, 為孩子付出了所有, 自然想從孩子身上看到“成效”。 可惜, 幼小孩子由於認知問題, 很難理解家長的關心, 所以, 家長為了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期望發展, 只好嘮叨。 但當孩子逐漸長大, 不再是“小不點”了, 此時再對孩子已掌握的能力或他們想嘗試的行動不厭其煩地“說教”, 孩子必然反感。

Advertisiment

3、嘮叨是父母不自信, 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父母可能在對比“別人家的孩子”後, 對自己的教育成果感到不自信;或者因為本身的社會地位等導致對孩子“成龍”“成鳳”的過度期盼;又或是感受不到孩子心中自己的重要性。 種種原因導致父母希望通過嘮叨的方式讓孩子“成材”, 得到孩子的關注。

4、父母會嘮叨因為親子關係不佳

親子關係疏遠的標誌之一, 就是“無話可說”或沒有回應, 於是就出現了孩子高舉“沉默牌”, 父母是“宜將剩勇追窮寇”, 可這樣的做法極有可能拉大親子距離。

Advertisiment
所以, 與其語重心長對孩子說“心裡話”, 還不如找原因、想辦法促進親子溝通。

5、父母的嘮叨是讓孩子無隱私?

很多父母怕孩子做壞事、交狐朋狗友, 於是事無巨細地想知道孩子日常的一切, 這本無可厚非。 但是如果孩子不願說, 父母就不停的嘮叨追問, 孩子可能更加反抗。 其實幼小的孩子很難記住當天所發生的一切, 而童年期以後的孩子, 假設沒有良好親子關係, 他們甚至連嘮叨的機會都不給父母。

6、嘮叨是父母對孩子問題的無能

每當孩子出現某些問題, 家長既想好好處理, 又完全“不知道”應該如何去解決, 只好學習祥林嫂, 不停的嘮叨了。 一般孩子對最初幾次的嘮叨, 還能聽進去一部分, 家長就感覺“管用”, 然後無限次的使用這種辦法,

Advertisiment
可這無疑是飲鴆止渴。

7、嘮叨是父母有太多的慣性思維

每當孩子出現問題, 家長總是按照自己的思維來判斷孩子的對錯, 完全忽視孩子的認知和發展。 完全把錯誤歸咎于孩子身上, 打斷孩子的話, 還認為孩子是“狡辯”。 這直接導致父母失去信任,

Advertisiment
並使孩子自尊心遭到傷害, 不再和家長說任何事情!

8、嘮叨的出現, 是親子交談興趣點的不一致

不少家長在做親子交流時, 往往只從成人的角度來說, 比如關注孩子的人品、人際、健康等, 而這些對孩子而言, 也許“沒什麼好說的”。 若加上父母更看中結果而忽視過程, 而孩子更樂意分享感受, 親子交流就缺乏共同語言。 而且有些家長經常插孩子的話, 孩子的思維一旦被打斷就很難恢復, 於是交談直接變成了父母單方面的嘮叨。

孩子還小的時候, 需要父母不停的重複説明其記憶和掌握技能, 比如穿衣吃飯, 但是當孩子慢慢長大的時候, 父母還是學會做“清心家長”, 別再嘮嘮叨叨惹人嫌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