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醃菜絲的溫情

家鄉有許多獨特的方味小菜, 而我卻對乾菜絲情有獨鍾。

幹醃菜絲最主要的原料當然是大白菜, 而從大白菜變成幹醃菜絲, 卻有一個形式複雜卻有簡單的製作的過程。 二三月分的農村, 太陽散散的照著, 花辨一樣的光芒左左右右的晃動。 農家菜園子裡的白菜也都一棵棵白白胖胖的, 似妊婦一樣碘著大肚子。 母親這時總是挑著一擔籮筐, 到自家的菜園子裡去砍回滿滿的一擔, 然後在清澈的河水中整棵, 整棵的洗清在醃大白菜之前是不把整棵白菜分開的, 只粗略的洗一下。 經過母親的手洗過的大白菜,

Advertisiment
頓刻就變得更加的綠的紮兒, 讓人巴不得此時就吃上幾口。

菜洗過後, 緊接著就是殺青。 所謂殺青就是把大白菜放入沸水中泡一下。 這是, 母親會在大鍋中燒一鍋水, 直至水不停的叫喚時, 就把大白菜放入沸水中泡一下。 這泡的大白菜當然是一個挺重要的環節, 放在沸水中泡得太久, 那樣白菜就熟了, 而時間泡得太短暫, 殺青又沒有好。 母親是始終可以把握恰到火候, 而又可以在嫋嫋的水氣之中, 準確無誤的將一棵棵大白菜, 用往昔在火塘夾火的火鉗快捷的撈起, 又扔進早已準備好的缸子裡。 大白菜在此時就沒有清水出浴時的那份神氣和嬌媚了而更象一位醉酒的婦人那樣的醉眼迷離。

把菜放入水缸,

Advertisiment
上面用一個和水缸口同等大小的蓋子封住, 而後又須在蓋子的上面放上幾塊結實的大石塊把菜壓緊, 讓它們可以足夠的緊緊的擁抱在一起, 這就是所謂的醃白菜了。 在醃時無須放任何東西, 過後自然是價廉物美了。 如果你喜歡酸, 那就需讓大白菜在水缸中呆的時間長一些。 反之, 如果你的口味一般, 只需讓大白菜在水缸中呆上十天、半個月就足夠了。 醃菜出缸, 此時就需選擇一個風和日麗、天公作美的日子了。 因為此時要把缸內的醃菜撈出用刀切成絲狀, 然後放在太陽底下幹, 此時的醃菜就變成了一條條黑黑的細絲了, 放在鼻子底下帶著一股青菜的芳醇, 醃菜的酸勁, 太陽的火暴氣息。 喜愛之意擁上心頭。

幹醃菜絲固然大製成了,

Advertisiment
如果燒魚放入些許幹醃菜絲, 放的幹醃菜絲把魚遮掩了, 喧賓奪主, 燒豆製品放幹醃菜絲把豆製品取代了, 毫無禮讓—因它是一個獨立的, 個性的物兒。 不過把醃菜絲放入爐中用炭火慢慢的燉在幹醃菜絲中放入許些的豬肉油或是臘肉和幹豆絲, 味道就又更顯豐厚了, 熟後, 夾一口放入口中, 慢慢的餓咀嚼, 越咀嚼越有大白菜的那古青青氣息和母親那份綿長的溫情。 吃不應多, 應一小口一小口的細品。 口中的味兒便可自然而出。

而今, 隨著家鄉仙島湖開發區的開發, 幹醃菜絲已經發展成一種在大城市中熱銷的食品, 我很高興。 但我依然喜歡母親自製成的幹醃菜絲。 我品嘗著它時, 得到了精神的滿足和心靈的慰藉。

Advertisiment
不可名狀, 難以言表。 幹醃菜絲以得到了昇華。 我禁不住在心擊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