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兒不宜過早接觸電子產品

很多父母認為, 孩子儘早接觸電子產品非但不是一件壞事, 反而可以從小培養孩子的智力, 從而把電子產品當成了孩子的“早教機”。 而早教專家提醒家長, 太小的孩子如果經常接觸電子產品, 非但不會培養所謂的“智力”, 反而會影響孩子的視力發育、交流溝通能力等正常發展。

潮爸潮媽熱衷用iPad早教

如今, 越來越多的80後為人父母, 80後多數是電子產品的熱衷者, 尤其是對於蘋果旗下的高端電子產品, 只要經濟條件允許, 出什麼新產品都會捧回家裡, 現在最火的要數iPhone4和iPad2了。 父母的電子產品同樣也成了他們孩子的新寵。

Advertisiment
由於現在電子產品不斷推陳出新, 遊戲種類越來越多, 所以即使是一兩歲的孩子也愛不釋手, 而年輕的家長看到孩子這麼小就對電子產品感興趣, 而且玩起電子產品來不哭不鬧, 自己也樂得省心了, 所以都把這些電子產品當做了“早教機”。

市民張先生的兒子15個月大, 別看年紀小, 他接觸電子產品已有近半年時間了, 自從張先生購買了一台iPad, 小傢伙就愛上了它, iPad裡教孩子認動物、給孩子講故事的軟體, 還有切西瓜、植物大戰僵屍、憤怒的小鳥等遊戲, 孩子十分感興趣, 每天都要玩上好幾個小時。 張先生告訴記者, 自己是個80後, 這個時代出生的人一般都是上中學後才接觸電腦、手機、遊戲機等電子產品的,

Advertisiment
現在孩子這麼小就對電子產品感興趣, 很多遊戲比他玩得還好, 他覺得很高興, 覺得這是對開發孩子智力的一種有效方法。

與張先生有相同想法的家長並不在少數, 前一段時間, 市民趙女士就特意為兩歲的兒子買了台iPad。 她說, iPad既是大人們喜歡的娛樂機, 又是功能齊全的幼兒“早教機”, 可以作為教輔工具。 趙女士下載了一些教育軟體, 讓孩子跟著iPad讀童謠, 翻看圖片, 學認各種水果、交通工具等, 還能借此認字。 趙女士還給記者舉了個例子:“我兒子特別喜歡一款“切西瓜”遊戲。 眼要快, 手要快, 還要在高速湧現的物品中, 細心分辨哪是水果、哪是炸彈, 我覺得這樣能夠很好鍛煉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 ”

幼兒不宜過早接觸電子產品

Advertisiment

然而, 這麼小的孩子經常玩電子產品, 真像家長想像的那樣能夠培養孩子各方面能力嗎?早教專家就指出, 從生理及心理發育方面來看, 幼兒不宜過早接觸電子產品, 家長更不應把電子產品當做“早教機”, 即使孩子要玩電子產品, 家長也該加以陪伴和引導。

我市一家知名早教機構的早教專家告訴記者, 經常會有家長問她這樣的問題:“我寶寶快兩歲了, 怎麼還不開口說話啊?”而這時她就會反問家長是不是經常給孩子看電視、玩iPad。 其實問題就出在這裡。 不同的年齡階段, 對寶寶來說都有不同的發育重點。 而現在, 不少孩子的語言發育是落後的, 這主要是因為電子產品中機械的聲音只是一種被動接受, 而不是主動交流,

Advertisiment
沒有交流就不存在發育, 這對孩子的語言發展沒有説明, 而且機械的聲音聽多了, 寶寶對父母和身邊人的聲音就會表現得不敏感, 互動交流減少, 更不利於孩子開口。

另外, 幼兒經常接觸電子產品最大的問題就是影響視力發育。 兩三歲的幼兒視力尚未發育成熟, 平時看電視都要限制時間。 iPad等電子產品的畫面多採用明亮的色彩, 視覺刺激過於強烈, 過長時間的注視, 會引發孩子視神經疲勞, 甚至誘發近視。

早教專家還指出, 過早專注於圖示化的電子產品, 可能會對孩子日後的文字學習造成障礙。 電子產品螢幕上的資訊瞬間萬變, 觸屏式的操作較快, 往往孩子還來不及想一想, 又進入了下一個畫面, “這種沒有‘消化’過程的資訊接收,

Advertisiment
就跟成年人不動腦筋看電視是一樣的, 長此以往, 孩子有可能會失去思考能力。 ”

因此, 早教專家建議廣大家長, 電子產品即使有萬般的好, 但是如果對孩子的發展是有傷害性的, 家長應該慎重對待。 孩子在2歲前儘量不要接觸任何電子產品, 包括電腦、電視、手機;2歲到3歲每天不要超過30分鐘, 最好分為兩次, 上下午各15分鐘;在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時, 家長應該陪伴, 並有選擇性的觀看或者玩健康、有意義的內容;另外, 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屬於人機交流, 而嬰幼兒在成長發育過程中人與人的交流才是必不可少, 所以家長每天要保持大量的親子時間, 與其把電子產品作為“早教機”, 不如親自陪伴孩子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