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不良行為形成的原因 不良行為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來自家庭、幼稚園和幼兒自身的身心特點。
1、家庭成員言行的影響是幼兒不良行為的直接原因 家庭成員尤其是父母的言行,
從飲食起居到待人接物,
從思想意識到行為方式,
對幼兒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
幼兒好奇心重,
模仿能力強,
而他們的分辨能力又非常之弱,
良莠不分,
只能兼收並蓄。
父母不正確的教育方法也必將導致幼兒不良行為的形成。
有的家長由於工作忙,
顧不上管孩子,
認為有幼稚園老師管就行了,
看到孩子的不良行為,
Advertisiment
簡單說兩句就算了,
或者乾脆視而不見,
聽之任之,
有的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
孩子的要求就象“聖旨”一樣,
只要能讓孩子高興,
一切都可以依從。
這些不當的教育方法,
長此下去,
勢必使幼兒形成任性、自私、霸道等不良行為習慣。
2、教師的教育不當是幼兒不良行為產生的重要原因 首先,
在幼稚教育活動中,
如果教育方法不當,
將錯過糾正幼兒不良行為的時機。
對幼兒的要求千篇一律,
整齊劃一,
只要按老師的說法去做,
就是好孩子,
不允許幼兒有不同于老師的想法和做法。
久而久之,
孩子就會養成說一套做一套的不良習慣。
其次,
教師自身的某些不嚴謹行為也會對幼兒起著不良的影響。
老師在幼兒心目中具有神聖的地位,
Advertisiment
幼兒認為老師的言行就是判斷對錯的標準。
有時孩子被他人指出錯誤時,
他卻理直氣壯的叫道:“老師就是這樣的。
” 3、幼兒的身心特點是產生不良行為的根本原因 首先,
幼兒有很強的好奇心,
五彩繽紛的世界中未知的東西是那麼誘人,
但幼兒不具備分辨是非、對錯的能力,
經常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情。
例如“偷拿”幼稚園或小夥伴的東西,
只是因為太喜歡了,
自己卻沒有;在公園裡採摘鮮花,
是因為這花太漂亮了,
想把它放到自己家的窗臺上,
從而誘發了不良行為的發生。
其次,
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差,
有的幼兒也明明知道自己這樣做是錯誤的,
但是經不住誘惑,
出現了“明知故犯”、“屢教不改”的情況。
第三,
有的幼兒偶爾發生的不良行為,
Advertisiment
逃過了老師或家長的眼睛,
沒有受到批評,
反而嘗到了甜頭,
這種僥倖得到的甜頭使其感到滿足和喜悅。
二、 幼兒不良行為的矯正 幼兒的一日生活活動主要是在幼稚園度過的,
除了必要的家庭教育外,老師在矯正幼兒不良行為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 維護幼兒的自尊,
增強克服不良行為的信心 幼兒教師是幼兒的知心朋友,
要尊重幼兒,
同他們多交流溝通。
在思想交流的過程中,
老師只要隨時掌握孩子的思想脈搏,
透過不良行為的現象看到問題的癥結所在,
就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幼兒的教育工作。
幼兒有時為保護自己脆弱的自尊心,
會去說謊、作假、爭吵、打架。
在矯正幼兒不良行為的過程中,
Advertisiment
一定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因為有自尊才會有自信,
才會積極向上、勇於糾正自己的不良行為。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消除幼兒的反抗心理 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幫助幼兒改正不良行為的一個重要條件。
如果老師和幼兒的關係是對立的,
那麼一切教育都會變得蒼白無力。
幼兒的反抗心理和自我保護意識很強,
他若認為老師對他不好,
他就會對你所說的一切都回答“不”。
對待那些有不良行為的幼兒,
一定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只有讓他認可你,
才能接受你的教育。
反之,
如果老師經常指責他,
對他態度冷漠,
就不利於其不良行為的矯正。
如前面提到的蔣博春小朋友,
經常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
有一個階段,
他常常趁老師不注意,
Advertisiment
而“偷吃”小朋友帶來的感冒藥,
發現藥沒有了,
我很著急,
因為藥不是什麼好吃的東西,
弄不好要出事的,
於是我就留了一個心眼,
在一天午餐後,
蔣博春又偷偷地溜到老師辦公桌上去拿藥了,
我輕輕地拍拍他的背,
見是我,
他緊張地想溜,
我問他以前幾次是不是都是他拿的?為什麼要吃藥?他心虛地點點頭,
說他媽媽給他吃過,
很好吃。
我告訴他,
這是藥,
不能瞎吃,
會吃壞的。
好吃只是因為怕小朋友們不肯吃,
所以才做成甜的,
你喜歡吃糖,
那明天老師給你帶,
可不能再吃藥了。
他高興地點點頭,
從那以後,
雖然他還是不時的犯一些小錯誤,
但再也沒有“偷吃”過藥。
3、 正確對待“反復”,
堅持耐心疏導 幼兒的不良行為常常會反復出現,
尤其對一個情緒不穩、自我控制能 力較弱的幼兒來說更是常見的。這就需要老師的耐心,不要急於求成,更不要失去信心。要在幼兒每次的“反復”中發現點滴的進步,稍有一點進步就應給一份肯定,讓幼兒多一份信心。 4、 運用多種形式,實行靈活教育 老師堅持運用多種形式,採取靈活的教育方式,恰當地運用表揚、批評和藝術作品的效能來矯正幼兒的不良行為,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表揚要恰當。恰當的運用 表揚如同給有不良行為的幼兒加了一次油。這種表揚是對幼兒進步的肯定,而不是空乏的,沒有分量的,是值得幼兒來珍惜的。這種表揚最好在公共場合,讓每個小朋友都能看到他的進步,從而讓他產生愉悅的心情,增強糾正不良行為的信心。 其次,批評要謹慎。要儘量避免因批評而帶來消極情緒,要心平氣和地講道理,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讓他感到老師時刻都在關心他、幫助他。批評最好是單獨進行,這樣才能保住他的面子,不損傷他的自尊心。 第三,要充分發揮藝術作品的效能。兒童的思維具體形象,對抽象的概念難以接受,而利用幼兒最喜愛的藝術形象進行教育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不講衛生的孩子聽了“小豬變乾淨了”的故事後,就會變得講衛生、愛乾淨了,養成了勤洗手、勤洗澡的習慣。
尤其對一個情緒不穩、自我控制能 力較弱的幼兒來說更是常見的。這就需要老師的耐心,不要急於求成,更不要失去信心。要在幼兒每次的“反復”中發現點滴的進步,稍有一點進步就應給一份肯定,讓幼兒多一份信心。 4、 運用多種形式,實行靈活教育 老師堅持運用多種形式,採取靈活的教育方式,恰當地運用表揚、批評和藝術作品的效能來矯正幼兒的不良行為,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表揚要恰當。恰當的運用 表揚如同給有不良行為的幼兒加了一次油。這種表揚是對幼兒進步的肯定,而不是空乏的,沒有分量的,是值得幼兒來珍惜的。這種表揚最好在公共場合,讓每個小朋友都能看到他的進步,從而讓他產生愉悅的心情,增強糾正不良行為的信心。 其次,批評要謹慎。要儘量避免因批評而帶來消極情緒,要心平氣和地講道理,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讓他感到老師時刻都在關心他、幫助他。批評最好是單獨進行,這樣才能保住他的面子,不損傷他的自尊心。 第三,要充分發揮藝術作品的效能。兒童的思維具體形象,對抽象的概念難以接受,而利用幼兒最喜愛的藝術形象進行教育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不講衛生的孩子聽了“小豬變乾淨了”的故事後,就會變得講衛生、愛乾淨了,養成了勤洗手、勤洗澡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