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擊性行為是幼兒最常見的行為問題。 有攻擊性的幼兒不但給他人和整個班級帶來不好的影響, 而且也影響到幼兒自身的發展, 攻擊性行為較多的孩子一般與同伴的關係就較差, 得不到同伴的接納和認可, 也成為教師眼中不受歡迎的人。 如果幼兒長期生活在這樣一種消極的環境中, 其身心發展就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而且, 從小攻擊性強的孩子, 如果不注意克服和制止, 長大後容易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因此, 如果孩子經常出現攻擊性較強的行為時, 家長切不可掉以輕心, 必須及早予以矯治。
Advertisiment
孩子是否具有攻擊行為?
攻擊性行為是指主體的需要受挫折時出於敵意對客體實施的傷害性行為。 所有孩子在某些時段都會具有攻擊性行為, 但當攻擊性行為持續下去、不斷反復, 或非常極端時, 家長就需要特別注意。
學齡前兒童的攻擊行為包括兩方面:身體攻擊:推人、咬人、拽人。 言語攻擊:罵人。 而且具有攻擊性行為的孩子一般都表現的很急躁、易怒、情緒不穩定。
幼兒的攻擊性行為是如何形成的?
所謂“人之初, 性本善”, 當孩子小的時候, 他根本沒有攻擊的意識, 但是隨著慢慢長大後, 出現了攻擊性行為, 是什麼導致幼兒的這種不良行為的呢?
第一, 家長對幼兒的百般遷就、溺愛, 使幼兒在家養成了任性霸道的脾氣,
Advertisiment
第二, 體罰可使幼兒遷怒于其他幼兒身上, 表現出攻擊行為。 而且成人對幼兒的體罰本身就起到了示範作用, 使幼兒崇尚暴力, 相信暴力手段的有效性。 當幼兒面對衝突時, 就會用成人對待他的方式, 去對待別人。
第三, 模仿使幼兒學會了攻擊。 模仿是幼兒學習各種知識技能的主要途徑。 他們模仿的物件包括周圍的一切事物, 尤其是那些新奇的有趣的人和事。 而幼兒的攻擊行為的主要模仿對象是武打、兇殺暴力影視鏡頭和周圍環境中的成人攻擊行為。
第四, 分辨是非能力差, 自我控制力不強, 社會交往能力弱也是幼兒發生攻擊性行為的一個主要原因。
Advertisiment
第五, 挫折可以導致幼兒的攻擊行為。 心理學家認為, 人在受到挫折時, 易出現攻擊行為。 幼兒也是這樣, 由於受到別人的批評或自己的成就感沒有得到滿足, 他就會將不滿發洩到別的幼兒身上, 而出現攻擊行為。
第六, 錯誤的教育方式鼓勵和強化了攻擊行為。 現在雖然許多人都在使用強化, 但往往強化的行為不對, 或強化的時間不對, 而使強化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合理的強化應該是強化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