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往是幼兒的基本需要
孩子從小就表現出與人交往的需要:當媽媽喂嬰兒吃奶時, 用“呵呵”的聲音與嬰兒交往, 孩子會用眼睛看著媽媽或以笑作答, 這是親子之情的流露和表現;孩子也非常喜歡跟小夥伴交往, 即使不認識, 只要碰在一起, 八、九個月大的嬰兒便會互相摸抓, 以表示親熱。 年齡大一點的則因為有共同的樂趣、相互能懂的語言, 很自然地在一起玩耍。 而且當孩子的這種交往需要得到滿足時, 往往特別高興。 因此, 家長應正確認識幼兒與人交往的需要, 有意識地創設交往的條件,
Advertisiment
2、交往有利於孩子的智慧發展
人際交往是一種基本智慧, 指能夠察覺並區分他人的情緒、意圖、動機和感覺, 並運用語言、動作、手勢、表情、眼神等方式與他人交流資訊、溝通情感的能力。 2~6歲是人際交往智慧成長的關鍵時期, 當媽媽生病時, 能理解、感受媽媽的難受, 並且說一些關心的話語;對遊戲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和糾紛, 能夠學會克制獨佔、利己的想法, 能與他人共同協商等等。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提出, 人際交往能力是教育的四個支柱之一, 兒童早期的人際交往技能、交往狀況會深深影響其未來的人際關係、自尊, 甚至幸福生活。
3、交往有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
心理學家們普遍認為:人際關係代表著人的心理適應水準、是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標誌,
Advertisiment
2 如何提高幼兒人際交往能力
1、要培養孩子積極主動的交往態度
給他一個充滿愛的溫暖家庭, 經常與他一起做遊戲, 讓他有一種喜歡與人交往的態度。
2、要注重為孩子創設交往的機會
多請小朋友到家裡做客, 帶孩子訪親會友, 擴大他的接觸面, 讓他有機會和各種人打交道, 並體驗交往的樂趣。
3、要注重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
Advertisiment
語言是交往的工具, 6歲以前是語言發展的重要時期, 當孩子會說話後, 除了多聽故事外, 還要讓他多講故事, 多編故事, 有意識地訓練他的語言表達能力。
4、要引導孩子掌握交往的技巧和規則
從懂禮貌、會合作、能分享、守規則等方面入手, 教會孩子在與其他小朋友觀點不一致時要商量, 要遵守規則, 輸了不能耍賴等, 同時有針對性地訓練他發表自己的觀點, 讓他理解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3 培養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的誤區
1、朋友越多越好
讓孩子擁有至少一個固定交往的朋友很重要。 孩子一個朋友也沒有, 這固然是不正常的交往狀態, 但如果孩子有很多朋友, 但友誼卻不能持久, 您也要反省孩子是不是在交往上出了問題。
Advertisiment
2、孩子大聲說話, 能給人開朗的感覺, 這就是“會交際”
大聲嚷嚷並不比用溫和的口吻說話更有說服力。 孩子和新夥伴的交往也需要一定的基礎, 例如彼此真誠對待、能和朋友分享、能愉快地玩在一起等。 在孩子的交往中, 能不能維繫友誼才是問題的關鍵。
3、孩子還小, 禮貌不周全沒關係
孩子待人接物的態度在很大的程度上會影響他的人際關係。 講禮貌的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 而是從小培養起來的。 您的孩子越早擁有禮貌的態度, 他就越容易被別人接受。
4、認識新朋友才是“交際”
孩子的“交際”不是成人的“公關”, 認識新朋友固然可以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
Advertisiment
5、孩子應該和“聰明”的孩子交往
有時候會聽到一些父母這樣訓斥孩子:“不要和笨小孩一起玩!”他們希望孩子結交“聰明”的小朋友, 這些家長認為“聰明”就是學習好, 例如識字多或英語說得好。
6、家長代替孩子交往
一些家長在孩子交往問題上表現得比較好面子, 有時會擔心孩子不會交往不好, 就索性代替孩子交往。 當家長代替孩子交往的時候, 實際上是在保全自己所謂的“尊嚴”和“面子”。 這樣做, 家長雖然保全了“面子”, 孩子卻損失了可貴的交往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