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兒入園焦慮怎麼辦 七招有效應對

很快到幼稚園入園的日子了, 每年9月都有一批寶寶像小企鵝一樣, 搖搖晃晃走進幼稚園大門。 但新生入學階段, 經常會看到幾個哭得昏天暗地的小寶寶, 眼淚嘩啦啦地流, 那撕心裂肺的哭聲, 連我這個路人媽媽聽了都會覺得心疼!

研究表明, 初上幼稚園的孩子, 80%都會出現不同情況的分離焦慮, 並且這種焦慮會持續一周到一個月, 甚至更久!孩子從來沒有離開過家, 也不理解上幼稚園的意義在哪, 因此出現焦慮甚至反抗情緒都是正常的, 關鍵在於家長怎麼去引導。

如果擔心自家的寶貝難以適應幼稚園生活,

Advertisiment
那麼提前做足功課非常必要:

1、瞭解孩子的分離焦慮, 提前演練

曾經看過一個幼稚園的紀錄片, 片中的小女孩不斷重複問身邊的老師和小夥伴:“爸爸媽媽還會來接我嗎?”即使老師和小夥伴給了肯定回答, 小女孩還是不斷地問, 同時因焦慮而哭泣。

孩子初上幼稚園會大哭, 有時不僅僅是簡單的分離焦慮, 而是擔心自己的爸爸媽媽會將自己永遠都留在那裡。 在孩子的眼裡, 一天、甚至一小時的概念和“永遠”是等同的。

為了讓孩子知道這一點, 爸爸媽媽可以提前和孩子玩角色扮演的小遊戲:

例如家裡的玩具小熊要上幼稚園了, 爸爸媽媽(由孩子扮演)將小熊送到幼稚園, 小熊在幼稚園交了很多好朋友, 玩得很開心,

Advertisiment
到了晚上, 爸爸媽媽來接小熊回家了。

提前練習, 讓孩子知道, 上幼稚園只是暫時和爸爸媽媽分開, 放學後爸爸媽媽是一定會來接自己回家的。

2、讓孩子學會簡單的生活技能

除了分離焦慮, 讓孩子難以適應幼稚園生活的第二大原因是沒有掌握簡單的生活技能。 一個懂得簡單生活技能的孩子, 會比其他孩子更能適應幼稚園生活, 同時他們在情感上也不會太依賴大人, 獨立性比較強。

通常來說, 孩子在上幼稚園之前, 需要掌握以下幾個生活技能:學會自己握勺子吃飯、懂得自己擦嘴洗手、需要上廁所了會自己找廁所(或向老師報告)、會自己穿衣服鞋子等。

提前讓孩子學會這些技能, 能讓孩子更好地適應沒有家人在身邊的集體生活。

Advertisiment

3、讓孩子學會尋求幫助、表達需求

即使掌握了簡單的生活技能, 但在一個全新的環境裡面生活, 孩子還是有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突發情況。 例如不小心尿濕褲子了、杯子裡面沒有水了、甚至是身體不舒服等, 告訴孩子, 如果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 要及時向老師求助, 這樣可以減輕孩子的焦慮。

讓孩子學會尋求幫助、表達需求, 也是我們要提前教會孩子的一個必備技能。

4、培養孩子的午睡習慣

午睡時間一切活動都暫停了, 孩子的注意力得不到轉移, 分離的悲傷情緒便會在這時被放大, 於是出現哭鬧聲此起彼伏的情況。 因此才會有幼稚園老師說, 孩子午睡的時間是最讓人崩潰的。

提前讓孩子養成午睡的習慣,

Advertisiment
能讓孩子更好地適應這“漫長”的午睡時間。 就算孩子暫時睡不著, 也要讓孩子靜靜躺著, 慢慢養成這個習慣。 另外也可以讓孩子帶上自己熟悉的玩偶, 身邊有自己熟悉的“小夥伴”陪著, 孩子會更有安全感。

5、創造機會, 鼓勵孩子和同齡小夥伴玩耍

如果孩子能體會到和同伴相處的快樂, 那麼他的分離焦慮自然會減輕很多。 平時爸爸媽媽可以多創造機會, 讓孩子多接觸年齡相仿的小朋友, 學會相處的規則。 一個合群、喜歡集體遊戲的孩子, 會更容易喜歡上幼稚園的生活。

6、提前參觀幼稚園, 或上親子班

提前帶孩子參觀幼稚園, 讓孩子熟悉自己家到幼稚園的路線, 有助於建立孩子對幼稚園生活的期待, 同時消除孩子對幼稚園的陌生感。

Advertisiment
有條件的爸爸媽媽, 還可以和孩子一起上親子班, 提前讓孩子形成“上學”的概念。

7、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上幼稚園是孩子離開家庭, 邁向集體生活的第一個階段, 這裡是一個講規則的地方, 有規則意識的孩子, 自然會適應得更好。 如果孩子經常不聽指令、喜歡搶東西、甚至有打人的情況, 父母及時調教, 能讓孩子形成規則意識, 有助於孩子更好地融入集體生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