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觀念篇
寶寶在長牙之前, 都是靠吸吮乳汁、果汁或是各種流質的輔食, 來獲得營養和水分。 這些流質食物, 很容易附著于口腔周圍的軟組織黏膜上, 例如上下嘴唇與牙齒之間、口腔底部黏膜、咽喉黏膜等。
寶寶未長牙前的口腔保健
1、細菌的溫床
乳汁的營養價值特別高, 若是長期滯留在口腔黏膜上, 就會變成口腔內細菌生長的溫床。
Advertisiment
口腔的症狀, 有時是在疑似感冒症狀改善後才出現的。 如果是牙齒已經萌發, 腫脹的牙齦更易造成食物的殘留, 適當的清潔可以減緩牙齦發炎。 由於發炎, 清潔時可能會出血, 可用濕的紗布或棉棒代替牙刷來清潔, 若能儘量清潔乾淨, 出血情形會獲得改善。
媽媽在餵食乳汁時, 要防止過熱, 以避免增加寶寶的不適。 一般這些症狀會在1~2周改善, 若症狀持續則應再就醫處理。
2、用開水漱口
喂寶寶喝奶或果汁時, 爸媽要注意維護寶寶口腔的清潔。 爸媽可以用餵奶後再喂些白開水, 沖洗或沖淡附著於口腔黏膜上的食物,
Advertisiment
3、紗布清口腔
爸媽也可以用乾淨的紗布, 纏在手指上蘸些開水, 把寶寶舌頭及牙齦處的奶渣擦拭乾淨, 最好每次餐後清潔1次, 而最少每次睡前要1次, 包括午睡及晚上睡前。
二、長牙篇
1、1歲之前會長牙
從寶寶出生開始, 爸媽就要為寶寶清潔口腔。 等到長出乳牙時, 更要為寶寶徹底做好牙齒清潔的工作, 才能維持口腔健康, 預防奶瓶性齲齒的發生。
時間: 許多寶寶大約在6~7個月大時, 開始長出第1顆牙, 到了1歲, 通常已經長出6~8顆乳牙。 不過, 並非每個寶寶長牙的時間和順序都一樣, 只要在1歲之前長出第1顆牙齒, 就可以算是正常。
徵兆: 寶寶要長牙時, 牙肉的地方會有一點鼓鼓的, 甚至會有紅腫的感覺。
Advertisiment
順序: 一般而言, 寶寶長出的第1顆牙, 是在下顎正中間, 稱為“下顎正門齒”。 每個寶寶的情況不一定相同, 也有先長上顎門牙的寶寶, 但大多還是先長出下顎門牙。 在下顎正門齒長出後, 會陸續長出下顎側門齒、上顎正門齒、上顎側門齒、後方臼齒, 約3歲前會長齊20顆乳牙。
不適: 當寶寶長出第1顆牙時, 爸媽可能就會發現寶寶比以前更會流口水, 還經常把東西放入嘴裡咬。 這時候的寶寶可能會有點不舒服, 而且情緒也較容易起伏。 爸媽可在清潔口腔時, 順便幫寶寶按摩牙肉, 舒緩寶寶不舒服的感覺。 但是, 長牙時並不會高燒不退, 或者有上呼吸道不適, 例如咳嗽、流鼻水等症狀。 若有這類症狀的發生,
Advertisiment
2、奶嘴VS長牙
也許有許多爸媽都有這樣的疑慮, “吃奶嘴到底會不會影響牙齒的發育?”正確使用奶嘴的情況下, 是不會影響寶寶牙齒發育的。 有的寶寶因為吸吮奶嘴過於用力, 而影響了前門牙的咬合, 形成了“暴牙”。 甚至有的太過用力, 連整個齒槽骨(包圍牙齒的骨頭)也都變形。 就算換成恒齒時, 也是一樣暴牙。 如果寶寶常常把奶嘴吸壞, 就要注意是不是有過於用力吸吮的問題。 三、看牙篇
1、長牙前先看牙醫
很多爸媽都認為, 寶寶還小, 不需要刷牙, 當然更不用說“看牙醫”, 而且牙齒又沒有疼痛的問題, 應該不需要多此一舉吧。 其實這是不對的。
寶寶長牙期的口腔保健
2、獲得口腔資訊
第一次口腔檢查的目的,
Advertisiment
建立良好口腔保健習慣 齲齒通常是因為飲食習慣及清潔口腔習慣不佳。 因此, 寶寶長牙前看牙醫, 爸媽可以獲得正確的觀念, 幫助寶寶建立良好的口腔清潔的習慣。
爸媽也要有一口好牙 有項研究指出, 寶寶口中的細菌, 約有70%與媽媽或照顧者相同。 從這項研究可以得知, 媽媽口中造成齲齒的細菌, 可能會傳遞給寶寶, 因此媽媽若有齲齒, 寶寶齲齒的幾率就會提升。 爸媽或是照顧者若有齲齒, 也應該要將齲齒治療好。
3、預防勝於治療
若是在口腔疾病發生後,才接受牙醫專業的治療與照顧,通常已經比較晚了。因此,在寶寶有長牙徵兆時,就可以做第一次的口腔狀況評估,同時可詢問醫師有關寶寶長牙以及清潔口腔的問題。
四、蛀牙篇
1、奶瓶性齲齒
很多嬰兒有睡前喝奶的習慣。晚上睡眠時間長是細菌滋生、導致蛀牙好機會,因此當寶寶喝完奶後,一定要讓寶寶刷完牙、清潔過口腔再上床睡覺,否則很容易造成“奶瓶性齲齒”。
早期幼兒齲齒 奶瓶性齲齒是一種相當嚴重的“早期幼兒齲齒”之一,而且並非一定使用奶瓶才會發生。這種早期幼兒齲齒,通常一開始最先發生在上顎前門牙,會有齲齒窩洞的產生,接著第一顆乳臼齒也有齲齒情形發生。
2、脫鈣現象是徵兆
寶寶的上顎前門牙,與嘴唇接觸的齒面會先出現白斑,這是脫鈣。接著,白斑會變成窩洞,而窩洞又因為食物的色素,而被染成棕黑色的外觀。
3、嚴重牙冠斷裂
若是繼續惡化,就可能會發生牙冠斷裂,寶寶的齲齒通常進行得相當快速,甚至有爸媽以為寶寶的牙齒就是這麼短,其實是因為還來不及長就被蛀掉了! 五、清潔篇
1、幫寶寶清潔口腔
寶寶口腔清潔保健少不了
情境: 選擇光線充足的環境,才能清楚觀察到寶寶口腔的每一個地方。為寶寶清潔口腔時,可對寶寶唱歌、講話,讓寶寶覺得清潔口腔是一件愉快的事。
姿勢: 媽媽坐著,讓寶寶頭朝向媽媽,側身平躺在媽媽的腿上,寶寶眼睛看著天花板,身體與媽媽平行或成90度皆可,媽媽從正上方看到寶寶口腔的每個部位。
用具: 長牙前:紗布數塊、開水一杯。
長牙後:小牙刷(牙齒數量少量也可用紗布)、兒童用漱口水。
步驟
長牙前:
1、將紗布裹在食指上,再以開水蘸濕紗布。
2、將裹紗布的食指伸入寶寶口腔。
3、擦拭舌頭、牙齦和口腔黏膜。
長牙後:
1、用牙刷蘸兒童用漱口水,使牙刷濕潤。
2、以水準橫向的方式,幫寶寶清潔乳牙。
若寶寶不適應漱口水,一樣可以用開水清潔或是稀釋漱口水,讓寶寶逐漸適應。
醫師提醒
1、口腔靠近鼻子方向的部位,這裡最容易被忽略,但卻是最容易藏汙納垢之處,因此更要注意此處的清潔。
2、幫寶寶刷牙時,要注意牙齒的裡面、外面、咬合面,依序清潔。特別是咬合面,因為高低不平,因此要有耐心慢慢旋轉,才能清潔到最深處。
3、當乳牙一顆一顆長出,牙齒之間的接合面也需要清潔。可利用牙線清潔,但要特別提醒的是,同一牙縫有2顆牙的接合面,爸媽在為寶寶清潔時,必須分別緊貼2個接合面做清潔。
4、不建議使用鹽水清潔,尚未證實鹽水有殺菌效果,且若是寶寶的口腔有傷口,反而會有刺痛的感覺。
5、不建議使用牙膏,因為牙膏會產生泡沫,使爸媽無法看清楚寶寶口腔的每一處。
從小就幫寶寶建立口腔清潔的習慣,保有一口潔白的好牙,相信長大後,必定能展露自信的微笑。
綜上所述,寶寶牙齒的保健工作還是挺繁瑣的,但是為了讓寶寶有口健康的牙齒,家長們只能辛苦點了。
(兼職編輯:王澤玲) 也應該要將齲齒治療好。
3、預防勝於治療
若是在口腔疾病發生後,才接受牙醫專業的治療與照顧,通常已經比較晚了。因此,在寶寶有長牙徵兆時,就可以做第一次的口腔狀況評估,同時可詢問醫師有關寶寶長牙以及清潔口腔的問題。
四、蛀牙篇
1、奶瓶性齲齒
很多嬰兒有睡前喝奶的習慣。晚上睡眠時間長是細菌滋生、導致蛀牙好機會,因此當寶寶喝完奶後,一定要讓寶寶刷完牙、清潔過口腔再上床睡覺,否則很容易造成“奶瓶性齲齒”。
早期幼兒齲齒 奶瓶性齲齒是一種相當嚴重的“早期幼兒齲齒”之一,而且並非一定使用奶瓶才會發生。這種早期幼兒齲齒,通常一開始最先發生在上顎前門牙,會有齲齒窩洞的產生,接著第一顆乳臼齒也有齲齒情形發生。
2、脫鈣現象是徵兆
寶寶的上顎前門牙,與嘴唇接觸的齒面會先出現白斑,這是脫鈣。接著,白斑會變成窩洞,而窩洞又因為食物的色素,而被染成棕黑色的外觀。
3、嚴重牙冠斷裂
若是繼續惡化,就可能會發生牙冠斷裂,寶寶的齲齒通常進行得相當快速,甚至有爸媽以為寶寶的牙齒就是這麼短,其實是因為還來不及長就被蛀掉了! 五、清潔篇
1、幫寶寶清潔口腔
寶寶口腔清潔保健少不了
情境: 選擇光線充足的環境,才能清楚觀察到寶寶口腔的每一個地方。為寶寶清潔口腔時,可對寶寶唱歌、講話,讓寶寶覺得清潔口腔是一件愉快的事。
姿勢: 媽媽坐著,讓寶寶頭朝向媽媽,側身平躺在媽媽的腿上,寶寶眼睛看著天花板,身體與媽媽平行或成90度皆可,媽媽從正上方看到寶寶口腔的每個部位。
用具: 長牙前:紗布數塊、開水一杯。
長牙後:小牙刷(牙齒數量少量也可用紗布)、兒童用漱口水。
步驟
長牙前:
1、將紗布裹在食指上,再以開水蘸濕紗布。
2、將裹紗布的食指伸入寶寶口腔。
3、擦拭舌頭、牙齦和口腔黏膜。
長牙後:
1、用牙刷蘸兒童用漱口水,使牙刷濕潤。
2、以水準橫向的方式,幫寶寶清潔乳牙。
若寶寶不適應漱口水,一樣可以用開水清潔或是稀釋漱口水,讓寶寶逐漸適應。
醫師提醒
1、口腔靠近鼻子方向的部位,這裡最容易被忽略,但卻是最容易藏汙納垢之處,因此更要注意此處的清潔。
2、幫寶寶刷牙時,要注意牙齒的裡面、外面、咬合面,依序清潔。特別是咬合面,因為高低不平,因此要有耐心慢慢旋轉,才能清潔到最深處。
3、當乳牙一顆一顆長出,牙齒之間的接合面也需要清潔。可利用牙線清潔,但要特別提醒的是,同一牙縫有2顆牙的接合面,爸媽在為寶寶清潔時,必須分別緊貼2個接合面做清潔。
4、不建議使用鹽水清潔,尚未證實鹽水有殺菌效果,且若是寶寶的口腔有傷口,反而會有刺痛的感覺。
5、不建議使用牙膏,因為牙膏會產生泡沫,使爸媽無法看清楚寶寶口腔的每一處。
從小就幫寶寶建立口腔清潔的習慣,保有一口潔白的好牙,相信長大後,必定能展露自信的微笑。
綜上所述,寶寶牙齒的保健工作還是挺繁瑣的,但是為了讓寶寶有口健康的牙齒,家長們只能辛苦點了。
(兼職編輯:王澤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