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兒報讀小學在即

日前, 在上音薈思實驗學校舉行的低幼銜接專家講座對話會上, 出現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場面:“來, 小朋友到後面的門口, 我們一塊去學彈琴”, 隨著老師的安排, 幾十位跟著家長前來與會的孩子, 快慢不一地向門口走去, 有一個女孩馬上找到了友伴, 雙方攙起了手, 比較多的孩子對這種場面不適應, 不知做什麼好, 而另一個男孩離開家長後慌了神, 好不情願, 拉著大人的手不肯放鬆, 直到提醒他, 他還是不合群。  

這小小的“鏡頭”蘊含許多資訊, 因為孩子上小學往往會在人際交往和環境適應上產生問題,

Advertisiment
而現在家長片面地把所有目光集中在擇校上, 這不利於孩子成長。 就在讓孩子與家長稍稍“隔離”的一瞬間, 目光敏銳的華東師大學前教育系教授李季湄看出了名堂。  

眼下正是家長為孩子上小學就讀而奔波的時候, 一些家長重擇校、輕視孩子入學適應能力培養的問題顯得十分突出。 他們以為, 為孩子選擇了名校, 就萬事大吉了, 實際上並非如此。 維華幼稚園園長孟漪舉例說, 有個家長找名校, 先後安排孩子到6所學校面試, 結果弄得孩子沒有自信心, 心情糟透了。 她認為, 家長只考慮學校的名氣, 而不顧及孩子的適應性, 這是目前家長擇校的一大誤區。 實際上, 只有適合孩子具體情況的學校才是最好的學校。  

在座的許多家長紛紛提問,

Advertisiment
對幼小銜接的話題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上音薈思實驗學校十分注重孩子入學這一關, 組織對話活動, 就是給家長提供了正確引導孩子的機會。 校長張錦堂認為, 幼小銜接, 需要家校配合, 在教育觀念和方法上形成合力。 華東師大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教授崔允?蛉銜?, 評判孩子的“尺子”該換一換了, 現在家長往往是從學業上單方面來衡量孩子入學表現的, 實際上孩子處在這個階段, 生理、心理能否健康成長和學會社會適應是最重要的, 為什麼幼稚園的一些“好學生”到了小學就變成了“問題學生”, 問題雖然發生在孩子身上, 可仔細想想, 家長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至少在引導上有偏差。  

李季湄告誡家長,

Advertisiment
孩子初上小學不適應, 主要表現在身體、學業、心理和人際交往上, 個體差異很大。 有的幾天就適應了, 有的則需要整整一個學期。 家長不應把眼光盯在學業上, 而應對他們全面關心, 甚至對他們在校的上廁、喝水等細小問題, 也應予以切實關心。 因此, 入學前, 對孩子進行適應性方面的培養顯得格外重要。 這是入學前的必要一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