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兒對玩玩具有自己的想法

在我們成年人看來, 書是用來閱讀的, 積木是用來堆著玩的。 但在幼兒看來, 書並不一定要看, 積木也不一定要堆著才能玩。

不只是書本和積木, 所有玩具的玩法, 都是大人們想出來的, 並要求小孩按這個玩法來玩。 如果小孩不按規定的玩法玩玩具, 大人就會很不高興, 因此常要限制他們:“要這樣玩才對。 ”

可是, 孩子無論怎樣使用玩具, 只要是憑他自己的想法玩得很愉快, 儘管玩法不同, 遊戲的目的還是達到了。 如果大人以自己對玩具的觀點, 硬叫孩子按自己的意思去玩, 那等於截斷了孩子正要萌芽的創造力,

Advertisiment
使他們失去參加遊戲的興趣。

對於小孩子, 書有時是被當作隧道替代品, 有時被當作畫紙, 有時又是撕撕拆拆的物件。 父母若一味地規定書是用來讀的, 慢慢的小孩便會對書產生一種抗拒心理, 比一開始便不給書效果更壞。

其實, 父母用不著這麼著急。 隨著小孩漸漸長大, 無需用人教, 小孩也會明白, 書用來讀讀看看最有意思, 這時小孩就會對它產生興趣。

對小孩而言, 沒有比原來就做好的, 或不用自己動手做的玩具更乏味的東西。 任何價格昂貴的玩具, 如果沒有讓孩子發揮創造性與研究的餘地, 他就會覺得不值錢。 玩具的價錢與實際效果並不一定成正比。

每個有多個孩子的父母都會有這樣的經驗, 自己初為人父人母之時,

Advertisiment
都會買回一大堆玩具, 到了生第二胎時, 便不大買了。 其中的原因是, 他們到這時候已經明白, 按大人的想法買的玩具, 孩子並不太喜歡。

幼兒為何對玩具有著與大人不同的看法。 在幼兒的心理上, 覺得可以看, 可以摸的東西都是玩具。 所以, 根本不必強迫孩子按照大人既成的玩法, 去玩現成的玩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