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是兒童生活時間的標誌, 而時間對於兒童的心理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一方面, 兒童心理發展要以生理發展為基礎, 年齡越小, 生理年齡特徵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制約相對越大, 而生理成熟受年齡影響;
另一方面, 兒童心理發展和他的知識經驗有關, 而知識經驗積累需要時間, 時間是兒童心理發展的必要條件, 年齡對兒童心理發展有規律性的制約。 年齡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而不能決定兒童心理發展的特徵。
兒童心理發展年齡特徵的穩定性根源於本質未變的制約因素:神經聯繫的建立是有次序的;兒童腦的發育是有穩定順序和階段的;人類知識經驗的掌握是有一定順序的,
Advertisiment
每一階段都有其獨特的心理表現, 即有不同的特徵。 兒童心理年齡特徵就是指兒童心理發展的各個不同年齡階段所形成和表現出來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質的心理特徵, 是穩定性和可變性的統一, 是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統一,
Advertisiment
幼兒的心理活動以無意性為主, 開始向有意性發展。
1、心理活動開始向有意性發展。 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和教育的影響, 幼兒中期開始, 已能初步按成人的要求做事, 到了5~6歲時, 幼兒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行為, 有目的地進行活動, 心理活動開始向有意性發展。
2、認識過程以無意性為主。 認識過程中的無意性在幼兒的認識活動中表現非常突出, 特別是表現在幼兒的注意、記憶和想像等心理活動之中。 幼兒的記憶也是以無意性為主。 他們往往不能自覺地或專門地去記住一些東西, 而是在他們感興趣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地記住。
3、情緒對活動的影響大, 自我控制能力差。 幼兒心理活動的無意性還表現在幼兒的心理活動易受情緒的影響。
Advertisiment
幼兒心理隨年齡增長而逐漸發展。 兒童的心理發展與兒童年齡的增長有著密切的關係。 即使都在幼兒時期, 年齡不同, 心理活動水準也不相同。
在幼稚園, 有不同的年齡班, 小班(3~4歲)的孩子明顯不同于中班(4~5歲)的孩子, 與大班(5~6歲)孩子的心理水準就更不相同。 這表明, 幼兒時期心理的發展也顯示出階段性特徵。 但要注意, 我們只是說年齡與幼兒的心理特徵存在著一定的關係, 而不是說年齡決定幼兒的心理發展。
幼兒的認識活動以具體形象性為主, 開始向抽象邏輯性發展。
Advertisiment
1、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 整個幼兒期, 思維的主要特點是具體的、形象的, 但是, 5~6歲幼兒已明顯地出現了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
2、對事物的認識主要依賴於感知。 幼兒在對事物的認識過程中, 離不開對事物的直接接觸, 他們不能夠離開實物來理解事物。
3、表像活躍。 表像雖然不是實際的事物, 但它是直觀的、生動形象的, 因而表像也有具體性的特點。 幼兒頭腦中充滿了具體形象。
幼兒個性開始形成, 向穩定傾向性發展。
1、表現出最初的性格特點。 幼兒在活動與交往中, 逐漸形成了對人、對事和對物的態度和相對穩定的行為方式。
Advertisiment
2、出現了初步具有一定傾向性的興趣愛好。
3、表現出較為明顯的氣質特點。 幼兒出生時就已表現出一定的氣質差別, 到了幼兒期, 這種氣質特點表現更為突出, 穩定性也逐漸增強。
幼兒的情感由易外露開始向穩定和有意控制發展。
1、由情感易外露、自我控制能力差向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發展。 幼兒是純真的, 他們的情緒情感大部分是表露在外的, 他們不會掩飾自己的情感。 年齡較小的幼兒不會控制自己的情感, 常表現得比較衝動。
2、由情感易變化向逐步穩定方向發展。 幼兒的情緒情感比較容易變化, 而且不能自覺地加以控制。 就幼兒來說, 年齡小的孩子情感變化比較大, 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教育的影響, 5~6歲的孩子情緒情感逐漸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