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兒怎麼預防佝僂病

體內維生素D的來源有兩條途徑: 一條途徑是內源性, 即人體皮膚中含有7-脫氫膽固醇, 經陽光中紫外線照射後, 變成維生素D, 這是體內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 但陽光中的紫外線有時會被塵埃、煤煙、霧氣、衣帽、玻璃所遮擋而影響了人體的照射。 因此, 不經常曬太陽者或曬的方法不妥, 如戴著有沿帽, 隔著玻璃曬等, 均易患佝僂病。 另一條途徑是外源性, 即吃進含有維生素D的食物, 如動物肝臟、牛奶、奶油、魚子、蛋黃等, 或是服用維生素D製劑。 如果寶寶的膳食中缺乏維生素D, 而且又沒有服維生素D製劑, 就容易患佝僂病了。

Advertisiment

維生素D在體內儲存於脂肪組織中, 如果寶寶因經常生病而消瘦, 特別是患有脂肪代謝性疾病, 使體內維生素D耗損過多, 均容易患佝僂病。 此外, 一些生長速度過快的孩子, 因為需要維生素D的量較大, 如果供應不足, 也容易發生佝僂病。 膳食結構也很重要, 如人乳中的鈣比牛奶中的鈣易吸收, 穀類食物中的鈣不易吸收。 如果小嬰兒以牛奶餵養為主, 添加輔食時以穀類食物為主, 便容易出現佝僂病。

NO2:佝僂病的表現與危害僂病的表現: 出汗多, 特別是睡覺或吃奶時頭部出汗多, 因摩擦使枕部出現了脫髮區, 醫學上稱作枕禿;睡覺不踏實, 易驚醒, 平時表現煩躁愛哭鬧, 有時表情呆滯, 失去小孩應有的活潑性;還有肌張力低下、腹部膨隆、韌帶鬆弛、輕度貧血、肝脾腫大及容易反復生病等。

Advertisiment

骨骼畸形是佝僂病的主要表現, 小嬰兒頭部可見顱囪加大, 顱縫加寬, 邊緣較軟, 顱骨軟化(用手指輕輕按壓, 頭部像觸乒乓球樣的感覺), 方顱(頭形呈方形)。 胸部肋骨骺部膨大似算盤珠子, 醫學上稱作串珠肋。 肋弓緣上部內陷, 形成溝狀, 醫學上稱作郝氏溝。 同時可出現肋骨外翻, 胸骨柄前凸, 形成了所謂的雞胸。 個別嬰兒也可以出現漏斗胸。 佝僂病的孩子如久坐, 會引起脊柱後彎、側彎。 有的患兒骨盆前後徑縮短。 如手腕、腳腕部膨大, 則形成醫學上所謂的"手鐲"、"腳鐲"。 由於四肢骨質軟化, 可出現"O形腿"、"X形腿"。 嚴重的佝僂病患兒率易出現病理性骨折。 佝僂病的危害: 雖然很少直接危害生命,

Advertisiment
但因其發病緩慢而不被重視, 一旦發現明顯症狀後, 機體抵抗力已很低, 容易併發肺炎、腹瀉。 佝僂病患兒如併發腹瀉、肺炎, 則病情重, 病程長, 病死率高。 特別是胸部骨骼的改變, 極大地影響了孩子的心肺功能。 女孩子骨盆的改變長大後會出現難產。 嚴重的佝僂病還會影響運動功能的發育, 如坐、立、走等。 運動的發育時間都可推遲, 或已經會的動作因患此病而使活動能力減退。 NO3、預防佝僂病預防佝僂病首先要從胎兒期抓起, 母親在孕末期要注意營養, 多吃蛋類、動物肝臟等含維生素D及蛋白質多的食物, 經常曬太陽, 並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維生素D和鈣劑。 合理餵養對預防佝僂病是十分重要的。 寶寶出生後應儘量採用母乳餵養,
Advertisiment
因為母乳中維生素D以及其它營養物質易於吸收。 4個月的寶寶開始添加輔食時, 不要以穀類食品為主, 否則會影響膳食中鈣鹽的吸收, 應逐步添加蛋、肝等含維生素D多的食品。 曬太陽是預防佝僂病最方便經濟、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因為紫外線照射在皮膚上, 可使皮膚產生維生素D, 這是人體內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 因此小嬰兒過了滿月後, 可逐步增加日曬時間, 在正常天氣下, 每日曬太陽2小時左右就可以滿足維生素D的需要。 夏季避免陽光直曬, 可在樹蔭下玩耍, 也可以達到日曬的目的。 曬太陽時不要隔著玻璃、戴著帽子或口罩, 否則達不到抗佝僂病的目的。 因為膳食中維生素D的含量較少,
Advertisiment
所以按時服藥也是必不可少的預防措施。 寶寶出生半個月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維生素D和鈣劑, 並定期到保健單位進行健康查體, 在醫生的監測下增減藥物劑量。 一般嬰兒每天需維生素D約400國際單位。 對體弱生病的孩子和生長速度較快的孩子, 如早產兒、雙胞胎低出生體重兒、肥胖兒要格外注意, 因為這些孩子需要維生素D及鈣的量大一些, 如補充不足, 極易發生佝僂病。 此外, 也要加強疾病的防治工作, 因為反復生病的孩子, 特別是患有脂肪代謝異常性疾病的孩子, 更容易得佝僂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