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維生素D的來源有兩條途徑: 一條途徑是內源性, 即人體皮膚中含有7-脫氫膽固醇, 經陽光中紫外線照射後, 變成維生素D, 這是體內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 但陽光中的紫外線有時會被塵埃、煤煙、霧氣、衣帽、玻璃所遮擋而影響了人體的照射。 因此, 不經常曬太陽者或曬的方法不妥, 如戴著有沿帽, 隔著玻璃曬等, 均易患佝僂病。 另一條途徑是外源性, 即吃進含有維生素D的食物, 如動物肝臟、牛奶、奶油、魚子、蛋黃等, 或是服用維生素D製劑。 如果寶寶的膳食中缺乏維生素D, 而且又沒有服維生素D製劑, 就容易患佝僂病了。
Advertisiment
維生素D在體內儲存於脂肪組織中, 如果寶寶因經常生病而消瘦, 特別是患有脂肪代謝性疾病, 使體內維生素D耗損過多, 均容易患佝僂病。 此外, 一些生長速度過快的孩子, 因為需要維生素D的量較大, 如果供應不足, 也容易發生佝僂病。 膳食結構也很重要, 如人乳中的鈣比牛奶中的鈣易吸收, 穀類食物中的鈣不易吸收。 如果小嬰兒以牛奶餵養為主, 添加輔食時以穀類食物為主, 便容易出現佝僂病。
NO2:佝僂病的表現與危害僂病的表現: 出汗多, 特別是睡覺或吃奶時頭部出汗多, 因摩擦使枕部出現了脫髮區, 醫學上稱作枕禿;睡覺不踏實, 易驚醒, 平時表現煩躁愛哭鬧, 有時表情呆滯, 失去小孩應有的活潑性;還有肌張力低下、腹部膨隆、韌帶鬆弛、輕度貧血、肝脾腫大及容易反復生病等。
Advertisiment
骨骼畸形是佝僂病的主要表現, 小嬰兒頭部可見顱囪加大, 顱縫加寬, 邊緣較軟, 顱骨軟化(用手指輕輕按壓, 頭部像觸乒乓球樣的感覺), 方顱(頭形呈方形)。 胸部肋骨骺部膨大似算盤珠子, 醫學上稱作串珠肋。 肋弓緣上部內陷, 形成溝狀, 醫學上稱作郝氏溝。 同時可出現肋骨外翻, 胸骨柄前凸, 形成了所謂的雞胸。 個別嬰兒也可以出現漏斗胸。 佝僂病的孩子如久坐, 會引起脊柱後彎、側彎。 有的患兒骨盆前後徑縮短。 如手腕、腳腕部膨大, 則形成醫學上所謂的"手鐲"、"腳鐲"。 由於四肢骨質軟化, 可出現"O形腿"、"X形腿"。 嚴重的佝僂病患兒率易出現病理性骨折。 佝僂病的危害: 雖然很少直接危害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