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兒性教育,欲說還休

被關愛的身體

20世紀60年代心理學家哈洛進行了著名的恒河猴實驗。 他將剛出生的小猴子和母親分離, 只給它們提供兩個模擬媽媽。 一個是用鐵絲網製成的“鐵絲媽媽”, 上面綁上奶瓶可以餵奶, 另一個是以布片綁在木頭上製成的柔軟的 “布片媽媽”, 但是上面卻沒有奶瓶。 當讓猴子自由選擇時, 猴子多數時間都會待在布片媽媽的身上, 只在吃奶的時候才會去找鐵絲媽媽。

這個實驗證明了柔軟、親密的感覺對幼子的重要性。 但是, 布片媽媽畢竟不是真正的媽媽。 這些被模擬媽媽養大的孤兒猴子長大後行為孤僻怪異。

Advertisiment
到了性成熟的年齡, 它們都無法正常找到配偶交☆禁☆配, 成了猴子中的性障礙患者。

這個實驗證明了親子之間依戀關係的重要性。 幼子不僅向母親尋求食物與安全, 更向母親尋求關愛、接納。 得到母親的關愛對正常的心理成長、包括性心理成長, 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孩子一出生, 就用自己的感官體驗周遭世界。 通過擁抱、撫觸, 感知自己的身體被照顧、被接納。 而作為成人, 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愛的表達, 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身體意識, 如:餵奶:母乳餵養對密切親子感情當然最好, 即使是人工餵養, 也要在喂的過程中, 和孩子目光交流, 說話, 撫摸, 溝通, 讓孩子從中體會到自己被關愛。

換尿片

換尿片是親子交流的一個重要時機。

Advertisiment
如果僅僅是匆匆忙忙地換過了事, 甚至皺著眉頭、一臉厭惡的表情, 嬰兒就會接收到這樣的資訊:“我的身體是不可愛的。 ”相反, 如果能夠在此時和孩子溝通、交流, 能夠面帶微笑, 孩子就會對自己的身體也有正面的認識。

洗澡

洗澡時的身體接觸是溝通親子情感的好機會。 在洗澡時對孩子的關愛、欣賞的態度, 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的身體意識。 隨著孩子的長大, 會逐漸對自己的身體發生興趣, 根據孩子的理解能力, 在洗澡時可以自然而然教給孩子身體各個部位的名稱和功能。

撫觸

近年來嬰兒撫觸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 撫觸不僅有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 也特別有助於孩子心理健康,

Advertisiment
“好的觸摸”可以讓孩子有更多的好的體驗, 對身體接觸有更多正面的記憶。

大小便訓練

在大小便訓練期間, 幼兒往往會發生“事故”, 如果成人失去耐心, 對孩子大吵大嚷, 會讓孩子對自己的身體產生負面的感覺。 父母如果能夠採取寬容、耐心的態度則有助於孩子形成健康的身體意識。

從孩子出生開始, 讓他感到自己的身體被愛、被欣賞、被接納, 這是父母能夠給予孩子的最好的禮物。 其實, 這種“好的觸摸”應一直伴隨孩子的全部成長過程。

被瞭解的身體

小孩一般從1、2歲開始就可以注意到男、女身體上的區別。 隨著語言能力的發展, 2、3歲的小孩就可能會詢問相關的詞彙。 對此, 一般父母往往回避或者以俚語對付。 但是專家卻指出,

Advertisiment
正確的做法是告訴孩子相應部位的正式名稱, 或者正式名稱加上俚語中的名稱。

因為正確的名稱可以幫助人們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 並使知識逐漸積累。 而對一個名稱的刻意回避, 反映了人們對這個事物不能正視的態度。 對與性有關的詞彙也是如此。 俚語詞彙往往很含糊, 帶有戲謔的意味或貶義, 而且不成體系。 當孩子懷著好奇心提問時, 告訴他們正確的名稱是最佳的回答, 如外☆禁☆陰、陰☆禁☆道、子宮、陰☆禁☆莖、睾丸等等。 從最初的這些詞彙開始, 可以逐漸擴展, 以至形成一個科學的體系。

不必擔心孩子太小, 不能接受。 兒醫專家組指出, 和孩子談論性越早開始越好, 成人對孩子的提問應該採取開放的態度, 讓孩子知道這類問題是交談中可接受的話題。

Advertisiment
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 性教育不宜採取長篇大論的形式, 而應在平時對孩子的行為給予適當反應, 在潛移默化中進行。 這樣孩子從小就會明白, 當有了性方面問題的時候, 父母是可靠的資訊源。

有隱私的身體

初生的嬰兒毫不介意自己赤身裸☆禁☆體, 隨著年齡的增長, 孩子會逐漸瞭解有些事情不宜當眾去做。 傳統上, 我們往往教給孩子“羞恥”的概念。 比如, 當一個孩子當眾碰觸自己的生☆禁☆殖☆禁☆器時, 我們往往會說這樣做“羞羞”。 一個含糊的“羞”字往往會讓孩子對自己的身體有不好的評價, 而且也不能教給孩子正確的方式是什麼。

其實, 更好的方式則是教給孩子“隱私”的概念。 可以告訴孩子:那個地方是他“自己”的地方, 如果他想碰觸的話,可以“私下”去做,比如回到自己的臥室。這樣說可以在不讓孩子對身體感到羞恥的前提下教給孩子社會可接受的行為方式。

等孩子4、5歲的時候,他們不僅清楚地瞭解了男女的不同,而且會比較理解社會上男女有別的情況。這正是對孩子開始進行隱私感教育的時機。

隱私感的教育包括很多方面:

·哪些部位比另一些部位更特殊,不宜暴露;

·哪些事不適合當眾做,但可以在衛生間或自己的臥室做;

·男女有別,有些事情男、女要分開做;

·隱私並不等於不好。

在這方面,不同家庭的尺度是不同的。重要的不是尺度到底在哪裡,而是明確有某種尺度需要孩子逐漸掌握。這種尺度同樣不是通過長篇大論去灌輸?在公眾場合儘量不要讓孩子隨地大小便,儘量讓孩子在衛生間方便。當孩子當眾撫弄生☆禁☆殖☆禁☆器官的時候,不大聲呵斥,而是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或者讓孩子到自己的臥室去。隨著年齡增長,減少讓男孩上女廁所的次數。當母親帶兒子外出的時候,鍛煉孩子自己去上男廁所。

夏天穿裙子的時候,逐漸要求女孩注意自己的姿態,儘量不要暴露出三角褲……

教給孩子社會的文明常規、禮儀是父母的責任。在此過程中,父母應該特別考慮到孩子的年齡和接受程度,循序漸進。如果父母過於生硬、嚴厲,則會讓孩子對身體產生過度強烈的羞恥感,以至影響以後形成健康的性意識,就得不償失了。但另一方面,如果對孩子過於寬鬆,而孩子可能因為從他人那裡受到嚴厲指責而產生心理陰影。

被尊重的身體

在很多成人眼裡,小孩根本不是一個完整的人,因此往往隨意逗弄孩子,不論孩子是否願意,掐一掐,捏一捏,摸一摸,抱一抱。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很難感覺到自己有對成人說“不”的權利。加上親子間溝通的缺乏,和性相關的話題又往往是禁忌,當孩子遇到性騷擾時不會反抗、不會和父母說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國外,為防止針對兒童的性騷擾,有專門的錄影片和課程,教給孩子區分什麼是好的觸摸,什麼是不好的觸摸。處理兒童性騷擾、性虐待的社會工作者建議,應當教給孩子身體所有部位,包含生☆禁☆殖☆禁☆器官的正確名稱,教給孩子關於身體接觸的一般原則,培養孩子的自尊心,以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

身體接觸的一般原則包括:

·每個人的身體都是屬於自己的,應該被尊重;

·可以撫觸自己的身體,但撫觸隱私部位不宜當眾進行;

·不能隨意接觸別人的身體,如果在接觸時別人表示反對應該及時中止;

·不可接觸別人的隱私部位(有些對兒童進行性騷擾者就是要求兒童觸摸他們的隱私部位);

·除了父母、其他特別親近的照看者和醫生以外,任何人不得接觸自己的隱私部位;

·如果任何人的接觸讓自己感到不舒服或“不對”,即使是自己的親友師長,自己都有權要求中止。

要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的身體,父母首先就要尊重孩子對自己身體的所有權,尊重孩子與成人接觸時的每一個“不”。這樣長大的孩子,會相信自己的感覺,不會容忍別人對自己的侵犯,也不會輕易成為受害者。也許我們曾經在無知中度過了很多歲月,但我們的孩子不應該如此。也許我們曾經對身體和性☆禁☆感到異樣和神秘,但我們的孩子不應該如此。也許我們即使到今天在談論和性相關的話題時還感覺到有些困難,但是在孩子面前,我們需要有勇氣去開口。畢竟每一代人都要做一些上一代人沒有做過的事情。但願當我們的孩子長大的時候,寶貝兒式的悲劇將不會再重演。

關於性、異性、愛情以至婚姻之類學習,不論是男生還是女生,似乎永遠沒有正確的時間

小時候自然年齡太小,雖然父母不能為如“路邊撿來的”之類的說法提供足夠證據,也不會招致多少反對,反正可以大了再說。

上學後自然主要精力要放在學習上,就是戴耳環、染頭髮、抹口紅也很可能被認為是違反校紀,“性”字更是不能提。工作以後一切解禁,不過工作單位並不需要為性教育負責,所以只需結婚前在醫院看上半個小時的錄影,全部的性教育課程就畢業了。

既然我們的父母沒有對我們進行過什麼性教育,我們自然也不知道如何把這樣的知識傳授給我們的孩子們。可是想想我們自己,居然都通過對“生理課本+傳聞+政治課”提供的資訊,加上小說中、影視劇中和身邊的故事,學會了如何談戀愛,如何結婚,並且成為社會認可的男性和女性。真是很慶倖,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學成材的天才,才可以在沒有多少性教育的環境下也能夠基本正常的生活。

完美的環境中,沒有性騷擾,沒有未婚先孕,沒有強☆禁☆姦,也沒有婚戀中的各種問題,也許性意識上的無知也可以成為一種美德。可惜,我們的環境並不完美,無知也就無法成為純潔的保障,反而等同於更容易受到傷害。但願從幼兒開始就進行適當的性教育,能夠讓我們的後代們生活得更好,更幸福。

如果他想碰觸的話,可以“私下”去做,比如回到自己的臥室。這樣說可以在不讓孩子對身體感到羞恥的前提下教給孩子社會可接受的行為方式。

等孩子4、5歲的時候,他們不僅清楚地瞭解了男女的不同,而且會比較理解社會上男女有別的情況。這正是對孩子開始進行隱私感教育的時機。

隱私感的教育包括很多方面:

·哪些部位比另一些部位更特殊,不宜暴露;

·哪些事不適合當眾做,但可以在衛生間或自己的臥室做;

·男女有別,有些事情男、女要分開做;

·隱私並不等於不好。

在這方面,不同家庭的尺度是不同的。重要的不是尺度到底在哪裡,而是明確有某種尺度需要孩子逐漸掌握。這種尺度同樣不是通過長篇大論去灌輸?在公眾場合儘量不要讓孩子隨地大小便,儘量讓孩子在衛生間方便。當孩子當眾撫弄生☆禁☆殖☆禁☆器官的時候,不大聲呵斥,而是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或者讓孩子到自己的臥室去。隨著年齡增長,減少讓男孩上女廁所的次數。當母親帶兒子外出的時候,鍛煉孩子自己去上男廁所。

夏天穿裙子的時候,逐漸要求女孩注意自己的姿態,儘量不要暴露出三角褲……

教給孩子社會的文明常規、禮儀是父母的責任。在此過程中,父母應該特別考慮到孩子的年齡和接受程度,循序漸進。如果父母過於生硬、嚴厲,則會讓孩子對身體產生過度強烈的羞恥感,以至影響以後形成健康的性意識,就得不償失了。但另一方面,如果對孩子過於寬鬆,而孩子可能因為從他人那裡受到嚴厲指責而產生心理陰影。

被尊重的身體

在很多成人眼裡,小孩根本不是一個完整的人,因此往往隨意逗弄孩子,不論孩子是否願意,掐一掐,捏一捏,摸一摸,抱一抱。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很難感覺到自己有對成人說“不”的權利。加上親子間溝通的缺乏,和性相關的話題又往往是禁忌,當孩子遇到性騷擾時不會反抗、不會和父母說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國外,為防止針對兒童的性騷擾,有專門的錄影片和課程,教給孩子區分什麼是好的觸摸,什麼是不好的觸摸。處理兒童性騷擾、性虐待的社會工作者建議,應當教給孩子身體所有部位,包含生☆禁☆殖☆禁☆器官的正確名稱,教給孩子關於身體接觸的一般原則,培養孩子的自尊心,以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

身體接觸的一般原則包括:

·每個人的身體都是屬於自己的,應該被尊重;

·可以撫觸自己的身體,但撫觸隱私部位不宜當眾進行;

·不能隨意接觸別人的身體,如果在接觸時別人表示反對應該及時中止;

·不可接觸別人的隱私部位(有些對兒童進行性騷擾者就是要求兒童觸摸他們的隱私部位);

·除了父母、其他特別親近的照看者和醫生以外,任何人不得接觸自己的隱私部位;

·如果任何人的接觸讓自己感到不舒服或“不對”,即使是自己的親友師長,自己都有權要求中止。

要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的身體,父母首先就要尊重孩子對自己身體的所有權,尊重孩子與成人接觸時的每一個“不”。這樣長大的孩子,會相信自己的感覺,不會容忍別人對自己的侵犯,也不會輕易成為受害者。也許我們曾經在無知中度過了很多歲月,但我們的孩子不應該如此。也許我們曾經對身體和性☆禁☆感到異樣和神秘,但我們的孩子不應該如此。也許我們即使到今天在談論和性相關的話題時還感覺到有些困難,但是在孩子面前,我們需要有勇氣去開口。畢竟每一代人都要做一些上一代人沒有做過的事情。但願當我們的孩子長大的時候,寶貝兒式的悲劇將不會再重演。

關於性、異性、愛情以至婚姻之類學習,不論是男生還是女生,似乎永遠沒有正確的時間

小時候自然年齡太小,雖然父母不能為如“路邊撿來的”之類的說法提供足夠證據,也不會招致多少反對,反正可以大了再說。

上學後自然主要精力要放在學習上,就是戴耳環、染頭髮、抹口紅也很可能被認為是違反校紀,“性”字更是不能提。工作以後一切解禁,不過工作單位並不需要為性教育負責,所以只需結婚前在醫院看上半個小時的錄影,全部的性教育課程就畢業了。

既然我們的父母沒有對我們進行過什麼性教育,我們自然也不知道如何把這樣的知識傳授給我們的孩子們。可是想想我們自己,居然都通過對“生理課本+傳聞+政治課”提供的資訊,加上小說中、影視劇中和身邊的故事,學會了如何談戀愛,如何結婚,並且成為社會認可的男性和女性。真是很慶倖,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學成材的天才,才可以在沒有多少性教育的環境下也能夠基本正常的生活。

完美的環境中,沒有性騷擾,沒有未婚先孕,沒有強☆禁☆姦,也沒有婚戀中的各種問題,也許性意識上的無知也可以成為一種美德。可惜,我們的環境並不完美,無知也就無法成為純潔的保障,反而等同於更容易受到傷害。但願從幼兒開始就進行適當的性教育,能夠讓我們的後代們生活得更好,更幸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