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呱呱落地到長大成人,
在這一過程中孩子有可能遇到某些意外傷害。
作為家長,
該如何處理才能儘量減輕傷害並有助於醫生的救治呢?
1.氣管異物 多見於1~2歲的幼兒。
由於發育的不完善,
此階段的幼兒雖
可自如地咀嚼、吞咽食物,
但咽反射弱,
也就是一旦異物嗆入,
無法通過強的咳嗽反應咳出異物,
導致異物吸入氣管。
孩子會出現呼吸困難,
常伴有異樣咳嗽。
此時家長切不可驚慌,
應立即將孩子上半身前傾,
防止異物進一步深入,
用力拍其肩胛區,
或自孩子後方將手置於其腹部,
雙手交叉,
一下一下地向孩子的上腹部施加壓力。
Advertisiment
2.誤服 常見的的原因一般有兩種:家長粗心大意或忙碌中拿錯了藥;幼兒被家中存放藥物的顏色鮮豔的糖衣吸引而誤服。
在孩子神志清醒且願意配合的情況下, 先作初步處理。 即用手指刺激咽部, 使藥物被嘔吐出來。 若孩子已神志不清或不願配合, 則立即到醫院, 不要忘記帶上藥物外包裝或說明書, 並大致估算服藥量, 以便醫生對孩子的病情有準確的估計並有針對地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孩子誤服了強酸、強鹼(鹽酸、氫氧化鈉等), 不可催吐。 另外, 如果孩子誤喝的是碘酒 , 應立即給孩子喝米湯、麵糊等麵粉類流食,
Advertisiment
3.外傷 對於劃傷, 磕碰傷, 家長都比較有經驗, 這裡只介紹頭部碰撞後, 應觀察孩子哪些情況。 有些顱內出血或腦水腫病例是在頭部碰撞後幾小時, 甚至1~2天才有明顯表現的, 家長不要因碰撞後馬上到醫院就診未發現問題而掉以輕心, 需要家長仔細觀察48小時。 不要讓孩子做劇烈運動。 一般夜間要叫醒他兩次, 分別在半夜十二點及淩晨四點。 將孩子喚醒到他能清醒地講話、走路的程度, 注意他兩側瞳孔是否大小一致, 但合作度低的孩童不易觀察。 可以睡在孩童的旁邊,
Advertisiment
4.熱力燒傷 5歲以下小兒好奇心強, 喜歡動手動腳、跑來跑去, 易發生熱水燙傷事故。 燙傷不嚴重(指燙傷表皮發紅但並未起泡的1度燙傷), 一般可在家中先做處理。 燙傷後愈早用冷水浸泡, 效果愈佳;水溫越低效果越好, 但不能低於-6℃。 用冷水浸泡時間一般應持續半個小時以上。 這樣經及時散熱可減輕疼痛或燙傷程度。
Advertisiment
意外傷害還有不少這裡沒有提到, 比如中暑, 煤氣中毒, 電擊傷等等, 作為醫生, 希望家長們多一些急救知識, 但更為重要的是預防意外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