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兒搶玩具怎麼辦?

自從當媽後, 我的內心經常會有這樣的呼喊:孩子, 快長大吧, 長大了老娘就解放啦!當然偶爾也會有感慨和不舍, 生怕孩子長大後就離自己越來越遠。

身體勞累過渡到內心壓力

記得女兒剛出生不久, 我常常試圖掌握時間, 讓自己的生活不至於被孩子牽著走, 雖然她只是吃了睡、睡了吃, 但卻讓我覺得疲憊至極, 每天幾乎一著床就能睡著。 孩子小的時候, 渴了、餓了、困了、不舒服了, 都只會哭。 哭聲通常是索要, 很少有拒絕。 但到了兩三歲, 孩子開始說話, 同時也學會思考, 開始越來越多地對大人說“不”, 開始不停地強調“我的”,

Advertisiment
而作為家長的我們, 跟孩子交流時就需要加入許多鬥智鬥勇的心理戰術, 雖然身體不似以前那麼勞累, 但內心的壓力卻越來越大。

我的!我的!還是我的!

可哥2歲之前, 一直是乖巧溫順的小模樣, 2歲後有了很大的轉變, 開始有自己的小心思、小主意, 自我意識也不斷膨脹, 屬於她的東西誰也別想隨意佔用, 不論對手多麼強大, 她都毫無畏懼。

可哥的小玩伴是小姑子家的兒子, 兩人感情非常好。 但小表哥從小就愛搶玩具, 為了避免孩子之間鬧矛盾, 我以前都是採取轉移可哥注意力的方式’雖然每次可哥玩具被搶之後會傷心、哭鬧, 但用別的東西吸引她一下就雨過天晴了。 可是, 2歲以後就完全不同了, 如果小表哥再搶她的玩具,

Advertisiment
她會聲嘶力竭地大叫:“我的我的, 這是我的! ”然後不依不饒地搶回來, 一副不搶回來不甘休的架勢, 因為這樣, 兩個孩子不知道掐了多少次架。

隨著可哥慢慢成長, 她的自我意識不僅僅限於“我的”, 還擴展到“我爸爸的” “我媽媽的” “我朋友的”, 這些統統都屬於她所謂的“我的”。 有一次, 我的手機放在客廳裡, 婆婆想借用打個電話, 正好被可哥見到, 連忙跑過去搶手機:“這是我媽媽的。 ”婆婆不給, 可哥都要哭出來了, 不停地叫著:“我的, 我媽媽的。 ”

班上有兩個雙胞胎女孩, 叫大小妞, 是可哥的好朋友。 班上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 難免會出現搶玩具的情況, 這時候可哥不但會努力保護自己的玩具, 還會拼盡全力保護雙胞胎的玩具,

Advertisiment
有誰搶了雙胞胎其中一個的玩具, 可哥准會一馬當先地沖過去:“我的, 大小妞的。 ”

以生種種, 頻頻發生, 我承認當時自己有點措手不及, 甚至覺得可哥開始變得不可理喻。 後來跟身邊的朋友討論了一下, 大家紛紛表示該年齡段的孩子都會不約而同出現類似的問題。 而後我又翻閱了各種育兒書籍, 瞭解到, 這個階段是孩子的自我意識敏感期, 雖然什麼都是“我的”在孩子的生活中陡升了許多矛盾, 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煩惱, 但我們也要知道自我意識的覺醒, 是孩子成長的開始。

屬於你的東西, 該怎麼處理你自己說了算

我給可哥整理了兩個空抽屜和一個小床頭櫃, 專屬於她與可哥聽到“寶貝箱”非常開心, 連忙把自己心愛的/J玩具和小零食都存放在裡面。

Advertisiment
這些東西是屬於她的, 該怎麼處理都由她自己說了算, 滿足她對物品的佔有欲望。

分享並不意味著失去

當孩子不停地強調“我的”的時候, 很直接的一個原因是擔心失去。 比如奶奶借用手機的事情, 對可哥而言, 她擔心我的手機被奶奶佔有。 你只需要讓寶寶明白, 分享並不意味著失去, 而且, 在分享的過程中還能體會到快樂。 我會模擬我借用爺爺奶奶的東西, 然後歸還的場景, 讓可哥懂得這個道理。 要鼓勵孩子相互分享, 體驗快樂, 以此來讓她明白這個道理。 同時, 你也要尊重孩子對物品的支配權和選擇權, 用商量和友好的口氣和他“借玩”物品, 在得到允許的情況下, 再培養分享意識。

Advertisiment
不要試圖純粹用講道理的方式來說服孩子, 有時候語言很蒼白。

珍惜你所擁有的東西

在我們尊重並接納孩子對物品的所有權後, 也要讓孩子珍惜和愛護自己的所屬物品。 比如玩具、書籍等, 在使用的過程中要懂得愛護, 不可隨意破壞, 借此培養寶寶珍惜、愛護物品的意識。

孫瑞雪說過:自我意識敏感期, 是所有敏感期中最重要的一個。 保證孩子的自我意識敏感期, 就等於保證了孩子未來人格的強大, 人格的和諧和未來在社會上立足的能力。 所以, 孩子的每個成長階段, 都需要我們成人的尊重和接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