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兒教案:讓科學活動伴隨真實的探究

一、在探究中發現

來自一次科學課《區分生蛋和熟蛋》上聽課的靈感, 我設計了大班科學活動《讓蛋站起來》, 帶領幼兒一起進行科學操作活動。 我首先出示了電線、積木、布條、米等材料, 請幼兒猜想:哪種材料能讓蛋站起來?幼兒眾說紛紜, 我靜靜地傾聽幼兒的想法, 請幼兒動手試一試, 並將結果記錄下來。 幼兒開始了第一次嘗試, 當蛋站起來時, 他們很高興, 我提醒他們在材料圖示下面的格子裡進行記錄。

第一次操作結束, 我請幼兒說說:你用了什麼材料讓蛋站起來?為什麼蛋能站起來?很多幼兒介紹了自己的辦法。

Advertisiment
我統計了幼兒的操作結果, 發現布條、米成功率最高, 於是我又問:“誰能用電線讓蛋站起來?”一名幼兒上來, 將電線彎出幾道圓圈, 再把蛋放在中間穩穩地站著, 其他幼兒主動為她鼓掌。 另一幼兒拿了兩塊積木上來挑戰, 試了幾次都沒有成功, 還把蛋摔裂了。 我微笑著摸摸他的頭說:“沒關係, 你再換一個雞蛋去試試吧!”

幼兒開始了第二次操作, 剛才上來挑戰失敗的幼兒, 不停地擺弄兩塊積木的間距, 調整蛋的角度, 過了一會兒, 他高興地叫起來:“老師, 我成功了!” “你真了不起, 把你的好辦法介紹給組裡的小夥伴吧。 ”他高興地開始講解示範。 其他幼兒不甘落後, 有的擺弄電線, 有的擺弄積木, 有個小朋友用積木就想出了三種辦法。

Advertisiment
結束部分我又拋出問題:如果只有一張報紙, 怎樣讓蛋站起來?引導幼兒大膽猜想, 鼓勵他們挑戰一下。 如果成功了, 就把辦法介紹給旁邊的小夥伴, 幼兒立即忙碌起來, 之後我請每組派一位代表介紹想到的辦法。

二、在反思中成長

1. 思考, 讓探究更有效

科學探究, 動手做固然重要, 動腦筋也不可少。 真正的科學學習, 不僅伴隨著操作, 更要伴隨著思考。 《指南》指出:“支持和鼓勵幼兒大膽聯想、猜測問題的答案, 並設法驗證。 ”我在活動中, 兩次鼓勵幼兒猜想, 讓幼兒明白自己在做什麼, 要觀察什麼, 記錄什麼, 讓他們的思維從模糊走向清晰。 因為有了思維的參與, 探究活動才實現了期待的效應。

2. 材料, 讓探究更深入

《指南》指出應“為幼兒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

Advertisiment
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積極性☆禁☆感染和帶動幼兒”。 本次活動中, 我為幼兒提供了雞蛋、積木、電線、米、布條、報紙等材料, 鼓勵幼兒探索用輔助材料讓蛋站起來的方法。 這些材料來源於幼兒生活, 能使幼兒感受和體驗到所探索和學習的內容對自己和同伴的意義, 體驗到“科學並不遙遠, 科學就在身邊”。 當幼兒用彎曲電線的方法讓蛋站起來時, 當幼兒用布包裹著讓蛋站起來時, 當幼兒用積木圍合的方法讓蛋站起來時, 他們的創造性獲得老師和同伴的充分肯定。 結束部分, 普通的報紙更是讓幼兒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有的折出紙船讓蛋站在裡面, 有的卷出小窩, 讓蛋站在裡面, 有的層層包裹讓蛋站起來。
Advertisiment
開放性的材料讓幼兒的探究興趣更持久, 探究活動更深入。

3. 失誤, 讓探究更生動

當一幼兒拿著兩塊積木想讓蛋站起來時, 沒有成功, 還把蛋摔裂了。 此時, 我用動作和語言去安撫他的情緒, 主動請他更換雞蛋, 繼續進行探究, 並取得成功。 《指南》中指出教師應“真誠地接納、多方面支持和鼓勵幼兒的探索行為, 容忍幼兒因探究而弄髒、弄亂, 甚至破壞物品的行為”。 無論他們的實驗能不能成功, 教師都應鼓勵他們嘗試, 幫助他們獲得最終的成功並給予激勵性的評價。 只有這樣, 幼兒才會在一個安全快樂的氛圍中, 主動積極地探索和尋求問題的答案。

4. 對話, 讓經驗得到分享

每次操作活動, 每個幼兒都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發現、不同的見解,

Advertisiment
獲得的經驗也是不同的。 《指南》要求:“支持幼兒與同伴合作探究與分享交流, 引導他們在交流中嘗試整理、概括自己探究的成果, 體驗合作探究和發現的樂趣。 ”本活動中, 有幼兒與教師的對話, 有幼兒與集體的對話, 還有幼兒在小組內的相互對話, 每名幼兒都在傾聽的過程中修正、完善、豐富自己的經驗, 對話讓成功和失敗的經驗得到分享。

5. 記錄, 還存在不足之處

《指南》指出應“鼓勵和引導幼兒學習做簡單的計畫和記錄, 並與他人交流分享”。 在本次活動中, 我設計了兩行記錄表, 希望幼兒在兩次操作後能分別進行記錄, 並對比實驗結果, 感受解決問題後的快樂心情。 但事實是:第一次操作時, 少部分幼兒已把兩行表格都畫上了勾,導致第二次沒地方記錄。《指南》中提出:“每個幼兒在沿著相似進程發展的過程中,各自的發展速度和到達某一水準的時間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發展進程中的個別差異,支援和引導他們從原有水準向更高水準發展。”怎樣讓少部分幼兒理解表格記錄要求?我在兩次記錄的表格頂部分別標上數字1、2,告訴幼兒把操作過程記錄在相應數位後面的格子裡。

少部分幼兒已把兩行表格都畫上了勾,導致第二次沒地方記錄。《指南》中提出:“每個幼兒在沿著相似進程發展的過程中,各自的發展速度和到達某一水準的時間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發展進程中的個別差異,支援和引導他們從原有水準向更高水準發展。”怎樣讓少部分幼兒理解表格記錄要求?我在兩次記錄的表格頂部分別標上數字1、2,告訴幼兒把操作過程記錄在相應數位後面的格子裡。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