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健康又聰明, 是每個爸媽心中的期許。 在寶寶幼兒時期, 爸媽便開始對寶寶進行早教干預, 促進寶寶的腦部發育。 這個出發點是好的, 但是爸媽要注意哦, 應對幼兒常識建立科學的認識, 而不是盲目進行。 關注細節 讓寶寶更聰明
早教需分年齡段
早教施教的形式多種多樣, 而父母往往是寶寶最好的早教老師, 這也是提倡親子早教的原因。 讓孩子在愛和家的溫暖中體會到親子教育的歡樂的同時, 輕輕鬆松學到適齡的文化知識, 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1-2歲:在快樂的親子互動中,
Advertisiment
2-3歲:注重智商和情商的共同發展, 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培養寶寶對閱讀的興趣, 強調親子互動。
3-4歲:鼓勵孩子初步探索自然和周圍的社會,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提高自理能力, 發展邏輯思維和創造力。
早教要全面
有的人誤以為早期教育就是智力開發, 因而忽略了孩子全面素質的教育。 其實早教的含義包括感知、動作、語言、認知的訓練, 也包括生活習慣、自理能力、性格、品德的培養。 如果認為早教單純的只是孩子變得比別人更聰明, 那就違背了早教的初衷。
早教需要時間
Advertisiment
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 但往往忽視“過之尤不及”的道理, 希望可以孩子一夜之間成名成才。 於是早教之風越刮越烈, 孩子的負擔也越來越重, 但是, 只有合適的, 才是最好的, 一味灌輸和盲目超前, 會使孩子對學習產生厭倦, 進而影響今後的成長。
早教不只是學知識
有些家長認為早教就是單純的找老師給孩子上課, 提前學知識。 這是極其片面的想法。 早教是以情為先、以養為主、養教結合, 重在品格素養和潛能開發的早期教育, 目的在於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的同時, 培養孩子的方方面面, 例如與人溝通的能力、樂觀的品質等等, 而不單純的知識文化知識的積累。
早教不是特長教育
也有一些家長,
Advertisiment
爸媽在進行幼兒早教教育時, 應首先對幼兒早教建立科學的認識, 過大的懷有“望子成龍, 望女成鳳”的期許, 不適當的教育方法, 反而適得其反, 不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