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非常普通的故事, 只是一個孩子不小心摔倒了。 可是奶奶與老師用了不同的方法, 同樣的孩子卻產生了截然不同的反應……
孩子摔倒的故事今天週六, 劉老師值班, 一位媽媽帶著3歲的孩子來諮詢, 奶奶在旁邊陪著。
劉老師帶媽媽參觀教室, 孩子對幼稚園很好奇, 東跑跑西蹦蹦, 摸摸這碰碰那, 奶奶則在一邊不停提醒“不能這”“不能那”“別這”“別那”的。
忽然, 孩子摔到了, 哇的大哭起來, 奶奶急忙把孩子抱起來, 一邊埋怨孩子, 一邊哄孩子, 忙乎了一會兒, 孩子哭聲不見消停, 奶奶就打起了身邊的地板和凳子,
Advertisiment
只是孩子還是哇哇哭著, 還“變本加厲”地躺倒在地上, 看樣子一時半刻是停不了了, 奶奶在一旁嘮叨著, 束手無策。
老師對孩子說了些什麼, 他停止了哭鬧
劉老師走了過去, 蹲在孩子身邊, 問孩子:
“寶貝, 摔疼了吧?我可以把你扶起來嗎?”
孩子滿臉都是淚水, 點了點頭。
劉老師把孩子抱了起來:
“寶貝, 摔疼了吧, 來, 老師揉揉。 ”
劉老師輕輕地揉起了孩子的膝蓋, 孩子漸漸安靜了下來。
“好點了嗎?”
孩子點點頭。
劉老師把手從孩子膝蓋上拿開, 說:
“現在, 老師要揉揉地板, 還要揉揉凳子, 它們剛才也很疼啊。 ”
說完, 劉老師就去輕柔地撫摸地板和凳子, 孩子驚奇地看著這一切, 完全忘記了哭泣。
Advertisiment
“你願意幫老師一起, 揉揉地板和凳子嗎?”
“嗯。 ”孩子回答道, 也蹲下學著劉老師的樣撫摸地板和凳子。
“好了, 我聽見地板和凳子說不疼了。 它們還說謝謝你啊。 ”
“來, 我們倆握握手, 老師替它們謝謝你。 ”
劉老師和孩子握了握手, 代替地板和凳子謝謝孩子, 看得出來, 孩子很開心。
剩下的時間, 孩子很安靜地在幼稚園玩著。
媽媽心語
媽媽感慨萬千, 走的時候對劉老師說:“原來應該這樣跟孩子說話啊, 真是想不到。 到了這個地方, 怎麼感覺自己的心就變了, 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 ”
老師心語
孩子哭的時候, 我們衝口而出的第一句話, 總是會說:別哭。
我們為什麼要說“別哭”呢?
因為, 在我們看來, 哭是不好的, 是懦弱的, 是不夠堅強的, 是無力和無能的,
Advertisiment
只是, 這些都是外界的觀點, 都是外界的所謂的價值觀的評定標準。 而從生命的內在需求看, 孩子為什麼要哭?有沒有道理?應不應該哭?哭好還是不哭好?應該哭多長時間?……
當我們衝口而出“別哭”的時候, 我們有沒有考慮過這些呢?我們考慮的是生命的外在的關係外在的標準, 還是生命的內在的關係內在的需要呢?
花徑寄語
花徑的教育, 提倡“無分別的愛”。
什麼是“無分別的愛”?
正如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的:真正的生命的教育、心靈的教育、人性的教育, 必須無分別地愛所有的一切。
這就是:無分別的愛。
地板和凳子, 沒有任何反抗的權利。
打它們, 也許, 不僅僅是“玩”那麼簡單啊。
我們要知道, 孩子也是不折不扣的弱者,
Advertisiment
我們更要知道, 在很多時候, 在很多場合, 我們也是弱者, 比孩子強不了多少, 也沒有多少反抗的權利啊。
往往, 當我們是弱者的時候, 我們遭受的是……
那麼, 反過來, 往往, 當我們在面對弱者的時候, 也許, 生命的慣性會讓我們……
但是, 如果這樣下去, 這樣一代一代下去, 人類永恆的幸福, 就永遠不會到來, 反過來, 歷史只會在不停輪回中重演著無盡的相似的悲劇。
怎麼辦?
就讓我們從這一刻開始, 從對待地板和凳子的態度開始轉變吧。
當生命連地板和凳子都可以憐愛的時候, 還有什麼, 是不可以喚醒和轉變的呢?
就這樣, 漸漸地, 讓我們從“有分別的愛”,
Advertisiment
唯有我們轉變, 我們才可以在生命至關重要的幼年時期, 幫助我們的孩子, 在心靈深處, 種下“無分別的愛”的高貴的種子。
這高貴的種子, 會漸漸生根、生長、開花、結果。 唯有它, 才有能力, 抹去生命曾經的所有的創傷, 抹去所有可能帶給下一代的“感染”和“復發”。
唯有如此, 人類永恆的幸福, 我們所期待的理想的幸福生活, 才會降臨到我們的生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