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兒是通過哪些途徑學習的

幼兒到底是怎樣學習的, 作為一名父母也好, 教師也好, 我們都需要明白幼兒是通過哪些途徑學習的, 然而, 令人遺憾的是, 並非所有人知道其中的途徑。 相反教師和父母往往重視某一個具體途徑而忽視了其它途徑的運用, 這種做法某種程度上極大的影響著嬰幼兒後期的發展。

下面的總結只是一個簡單的說明, 並非系統的理論闡述:

1、刺激-反應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現在父母最常用的識字策略即是如此, 通過反復出現字卡, 不斷強化, 建立一種條件反射和聯繫, 這是心理學中行為主義的最典型的做法。

Advertisiment
而這種做法顯然對世界教學的影響深遠, 直到上個世紀60年代, 行為主義的實踐在教育教學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反復的練習, 提高認知能力和認知的容量。

結論:如果孩子在家中得不到足夠的刺激, 就會落後於其同歲的孩子, 但是如果刺激過多, 一連幾小時用抽認卡操練嬰兒的父母有讓孩子超載的危險。 孩子學得不耐煩時, 就會通過轉頭、閉眼、開始坐不住或哭叫等方式顯示出來。 所以把握度很重要。

2、主動學習
這種學習途徑借鑒的是皮亞傑的認知建構心理學, 皮亞傑的心理學說應該說20世紀影響最深遠的心理學, 這種影響持續到今天, 對世界各國的教育教學改革都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他的一個基本觀點即兒童通過與周圍環境的接觸中不斷建構著對世界的認知。

Advertisiment
目前知名的幼教模式基本上都是以皮亞傑為基本理論基礎。

結論:重視幼兒的自主學習, 重視兒童的興趣, 成人提供適宜的物質材料和環境, 讓幼兒自主的體驗, 並不斷建構自己的認知。

3、模仿學習
通過教師、成人、同伴的榜樣作用, 孩子不斷學會新的知識、掌握新的能力。 在3歲之前, 成人的榜樣作用非常重要, 但是之後, 同伴的交流, 及同伴之間的學習逐步成為兒童學習的一個重要途徑。

結論:成人應該注重日常的潛移默化的榜樣作用, 同時讓孩子之間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動的機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