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兒為什麼喜歡打“小報告”?

道德評價是指社會生活中人們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原則和規範對他人或自己的行為進行的善、惡、褒、貶的評價活動, 可分為自我的道德評價和社會的道德評價兩種基本方式。 而幼兒的道德評價則主要是指幼兒根據自己的道德標準對自己和其他幼兒進行的善、惡、褒、貶的評價活動。

但是幼兒的評價會受到認知水準的影響, 還缺乏獨立的道德評價的能力, 他們的道德評價往往還帶有很大的主觀性和片面性, 他們不能夠客觀正確地評價自己和他人, 他們經常能“一眼看穿”別人的缺點和不足,

Advertisiment
卻不善於像看別人一樣來認識自己, 這是幼兒喜歡告狀的一個原因。 比如, 有幼兒經常會報告老師某某小朋友又講話了, 其實他自己就喜歡講話。

幼稚園中的幼兒調節自己的情緒表現的能力雖然已有一定的發展, 但他們仍會經常不能意識到自己情緒的外部表現, 會把情緒表露在外, 不加以掩飾和控制。 這就讓他們的行動比較容易外露, 所以當幼兒有什麼想法時, 他就會馬上表示出來, 他們也常常會為了一點小事而引起矛盾和糾紛, 矛盾和糾紛多了, “小報告”自然也就會多起來, 這是幼兒喜歡告狀的另一個原因。

幼兒為什麼喜歡告狀?

1.進行自我保護

幼兒的心理調節能力較差, 當他們認為自身的安全或利益受到同伴的傷害,

Advertisiment
又不能或沒有能力進行自我保護時, 他們便會尋求外界的幫助。 出於對老師和家長的信賴, 他們往往會向老師和家長求助。 如報告:誰打我了, 誰搶我玩具了等等。

2.維護已有規則或想創立新的規則

當幼兒認為同伴的行為與自己心目中認同的行為規則或價值取向相違背的情況下, 產生的打“小報告”的行為便是幼兒想通過老師或別的“裁決”來維護已有的規則。 如, 幼兒明白老師不允許把腳蹺到桌上、不允許有人打別的小朋友等這些已有的規則, 而向老師報告誰把腳蹺到桌上了、誰打人了等等。

當幼兒見同伴做了自己不清楚能不能做的某件事情或某種行為, 而且自己也想去做, 可是又不知道父母或老師會是什麼樣的態度時產生的打“小報告”的行為。

Advertisiment
如幾個孩子在教室裡玩玩具, 有一個人跑到圖書角去看書了, 其他孩子就會報告老師:“老師, ××跑去看書了!”其實, 他們是在探問老師的態度:我們可不可以也去看書?

3.表現自己

孩子常常不能夠對自己和他人進行正確的評價, 但孩子卻很在意教師對自己行為的態度。 多數幼兒都希望從老師那裡得到肯定和表揚, 所以很多幼兒會在老師面前表現自己, 希望得到表揚。 這種表現的欲望通常不分場合。 如老師在請小朋友回答問題時沒有請到某位幼兒, 這位幼兒就在別人回答錯誤時大叫起來:“老師, 他說錯了!”

4.推脫責任

有時候幼兒自己做了一件錯事, 很怕老師或者家長的批評,

Advertisiment
就會“惡人先告狀”, 來推脫責任、逃避家長和老師的批評。 如在玩玩具時, 有一位幼兒把玩具弄壞了, 但他卻報告老師說××剛才玩玩具時候把玩具摔到地上了。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幼兒打“小報告”行為動機是單純的、率真的, 更無顯著的功利目地。 如果引導得法, 這些人長大後更具有社會正義感, 關心公共事物, 愛打抱不平;如放任自流, 這些人長大後可能更熱衷誹謗、誣陷、打擊他人。 因此, 我們必須正確處理好“小報告”。

如何正確處理好“小報告”

1.提高幼兒與同伴交往技能, 自主解決矛盾

幼兒的交往技能和協調解決問題的技能是他們日後立足于社會的基石。 而這些技能的習得正是在幼兒與同伴之間產生矛盾、解決矛盾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

Advertisiment
如果一味地由家長或教師代辦, 幼兒的這些技能是得不到發展的。 而且, 處理幼兒連續不斷的告狀行為也會佔用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減少教師對其他活動的組織時間。 我認為根本的辦法是做好幼兒的引導者並大膽放手, 讓幼兒逐步學會自己解決與同伴交往時遇到的矛盾。 只有這樣, 才能從根本上減少幼兒打“小報告”的行為。

2.該出手時要出手

培養幼兒的各種技能固然很重要, 但是當碰到幼兒的確無法解決的問題時, 如當幼兒報告誰帶打火機、玻璃球等危險物品, 誰在做危險的事時, 老師必須馬上去解決。

3.培養幼兒互敬、互讓的優良品德

孩子告狀固然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但這和現在獨生子女任性、跋扈、以自我為中心是分不開的。因此讓孩子學會公正、客觀地看待別人,多學習別人的長處,找出自己的不足,從而培養孩子謙虛、禮讓精神,教育孩子為他人著想是很有必要的。

4.老師處理問題的態度要明確

當幼兒來報告特別是當幼兒來報告他們不明白的事情,想建立新的規則時,老師應當注意自己的態度,可以就是可以,不可以就是不可以,不能模棱兩可,讓幼兒摸不著方向。

5.該表揚時要表揚

幼兒的“小報告”並不都是成人眼中毫無意義的行為,當幼兒報告有道理時,老師也應該及時地對幼兒予以表揚,以強化幼兒的這種積極意義的行為。如報告誰打誰了、誰帶刀具了、誰爬窗戶了等等。

總之,我們必須要積極妥善地處理幼兒的“小報告”,認真對待幼兒身邊的每一件事情,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展。

但這和現在獨生子女任性、跋扈、以自我為中心是分不開的。因此讓孩子學會公正、客觀地看待別人,多學習別人的長處,找出自己的不足,從而培養孩子謙虛、禮讓精神,教育孩子為他人著想是很有必要的。

4.老師處理問題的態度要明確

當幼兒來報告特別是當幼兒來報告他們不明白的事情,想建立新的規則時,老師應當注意自己的態度,可以就是可以,不可以就是不可以,不能模棱兩可,讓幼兒摸不著方向。

5.該表揚時要表揚

幼兒的“小報告”並不都是成人眼中毫無意義的行為,當幼兒報告有道理時,老師也應該及時地對幼兒予以表揚,以強化幼兒的這種積極意義的行為。如報告誰打誰了、誰帶刀具了、誰爬窗戶了等等。

總之,我們必須要積極妥善地處理幼兒的“小報告”,認真對待幼兒身邊的每一件事情,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