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兒為什麼喜歡拆卸東西

孩子什麼都想拆開看看, 表明孩子有強烈的好奇心, 剛來到人世間不久的孩子幾乎是一張白紙, 而面對這樣複雜的人類社會, 處處感到新鮮, 疑惑不解, 因此孩子們有旺盛的好奇心, 無窮無盡的求知欲, 腦子中藏著無數個為什麼。 這些‘偽什麼”, 常常是他們接觸到的新奇事物和費解的事物。 這是年幼孩子動腦思考事物的具體表現, 是智慧的火花, 創造性的萌芽。

孩子們心中的這些疑慮, 通常是以兩種方式表現出來的。 一種是沒完沒了的發問, “這是什麼, 那是什麼?”“這樣為什麼, 那樣為什麼?”天上地下,

Advertisiment
無奇不有;另一種就是行為上的。 剛買來一輛小汽車會響, “咦, 真好玩”!“怎麼回事, 裡面的什麼東西在響?”於是這裡拆拆, 那裡掰掰, 沒多久, 一輛小汽車就“報銷”了。 又如為了弄清楚鬧鐘為什麼會走, 乾脆把鐘的零件全都卸下來。 有些家長碰到這種情況, 會心疼被弄壞的玩具和東西。 其實這兩種情況都是孩子求知欲所致, 是很可貴的。

不少家長通常對這兩種情況多持否定態度, “去, 去, 問那麼多幹什麼?大了就明白了。 ”一次, 二次還沒什麼, 時間一長, 孩子就會變得不喜歡提問題, 因為提了問題, 家長不僅不解答, 反而招來責備, 於是, 由不問到不想, 孩子變得懶于思考問題了。 學問是從發現問題, 提出問題開始的, 一個人養成了不喜歡思考問題的習慣,

Advertisiment
也就沒有多大出息了。 對於把玩具搞壞, 把東西拆開, 有的家長更是“痛心”, 輕則臭駡一通“敗家子, ”重則大發脾氣打孩子一頓, 發誓不再給孩子買新玩具, 把舊玩具也都藏起來。 其實, 家長應該保護孩子的這種探究心理, 玩具買回來後,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玩, 講解玩具的道理, 並進行愛護玩具的教育。 弄壞了, 跟孩子一起把玩具修好, 告訴孩子“能拆開, 也要學著再裝上”給孩子講有關的知識, 滿足孩子的好奇心理, 同時, 引導孩子進一步的想像力、創造力。

大多數兒童是具備創造天賦的, 這一點, 許多家長卻沒有認識到, 只想到孩子提問給自己帶來的麻煩;孩子“破壞”給家裡帶來的損失, 而忽視對孩子創造潛能和活力的引導。

Advertisiment
現在許多獨生子女家庭鍾情于華貴而又不費腦筋的電子玩具, 樂道于孩子的分數和名次。 或出於愛, 或迫於課業負擔, 或認為發明創造很神秘, 不敢涉足……使得大多數兒童想像力, 創造力的萌芽, 基本上處於自生自滅的狀態。

當前許多家長對幼兒越俎代皰的情況比較嚴重, 許多事情不讓孩子自己動手, 這本來就對孩子的發展不利, 如果家長再反對孩子動動這, 看看那, 只能使孩子從小就喪失對事物的探究心理。 從小就習慣于家長說什麼, 孩子聽什麼, 老師講什麼, 學生就被動地接受什麼, 缺乏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 一旦走上社會, 只能步人後塵, 毫無建樹。

孩子什麼都想“拆開看看”也說明了孩子有一定的動手能力,

Advertisiment
動手能力強的孩子一般都是很聰明的。 人們常說“心靈手巧”, 讓孩子養成勤于動手的好習慣, 也是能直接促進兒童的智力發展的。

家長往往覺得這種孩子“淘氣”“破壞性強”。 實際上, 這樣有“破壞性”的淘氣, 不一定是壞事, 因為淘氣是孩子的天性, 也是他們天真、好奇心和豐富想像力的表現。

在為孩子買玩具時, 可選購一些可供兒童動手拼搭的建築玩具, 可讓兒童拆、裝的組合玩具, 既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理和動手願望, 又不致於造成太大的浪費。 家長還可以利用無毒無害的廢舊物品、自然材料教孩子自製玩具。 可以與孩子一

起製作風車, 風箏等到戶外去玩, 讓孩子在娛樂中增強創造力。

如果孩子是屬於不愛惜東西,

Advertisiment
則應嚴肅教育, 通過擺事實、講道理, 讓他懂得東西是花錢買來了, 而錢是父母辛辛苦苦通過勞動掙來的, “成功者不可損壞”, 隨意損壞東西, 是對父母的勞動不尊重, 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壞行為, 教育孩子愛惜勞動成果, 增強孩子對勞動成果的保護意識。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