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兒生活習慣與自理能力的培養

健康是指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健全狀態, 而不是沒有疾病或虛弱的現象。 所以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樹立正確的幼兒健康觀是實施幼兒健康教育的前提, 是促進幼兒健康的根本保障。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將3-6歲幼兒的健康劃分為三個領域:身心狀況、動作發展、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 對於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 主要要求幼兒具有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 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6歲是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初步養成的關鍵時期。 幼兒生活習慣和生活能力的培養, 有助於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

Advertisiment
對幼兒今後的生活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3-4歲時, 幼兒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 希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但是由於身心狀況發育不完善, 他們還沒有完全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和能力。 4-5歲時, 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步提高, 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逐步形成。 5-6歲時, 幼兒已養成自己的一套行為習慣。 因此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比知識的獲得更重要, 要培養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 必須從小抓起。

首先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 指南中對3-6歲幼兒“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設定了指標要求, 就大班幼兒而言, 5-6歲的幼兒養成每天按時睡覺和起床的習慣;能主動參加體育活動;吃東西時細嚼慢嚥;主動飲用白開水,

Advertisiment
不貪喝飲料;主動保護眼睛。 不在光線過強或過暗的地方看書, 連續看電視等不超過30分鐘;每天早晚主動刷牙、飯前便後主動洗手, 方法正確。 能知道根據冷熱增減衣服;會自己系鞋帶;能按類別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幼兒在幼稚園每天都要進行一餐二點的生活活動, 就用餐上本園農村孩子存在著隨意、散漫問題, 我們針對這些現象採取了因地制宜的教育方法。 每天早上營養員把生菜切好做成拼盆放在幼兒進園的地方, 讓幼兒一進園就能看到, 並對食譜感興趣。 在吃飯前我們一邊分菜, 一邊讓幼兒看看營養員伯伯燒了什麼好吃的菜, 名稱叫什麼?加深其對各類葷蔬菜的認識。
Advertisiment
在這樣愉快輕鬆的氣氛下, 幼兒很高興, 對教師提出的要求也樂於接受。 午餐中播放一些輕音樂幫助幼兒愉快進餐, 克服吃飯講話的壞習慣。 吃飯時老師仔細觀察, 根據每個幼兒的具體情況, 採用多種方法加以教育。 對於飯量較小的幼兒, 在分餐時先盛得少一點防止加重其心理負擔, 造成剩飯剩菜、拖延時間等現象。 對於愛挑食的幼兒, 教師酌情減少一些他們不愛吃的菜, 並要求他們能嘗試著吃一點, 說說味道如何, 教師再向他們說明這些菜的營養, 這樣逐步糾正了幼兒挑食的習慣。 對於吃飯特別快的幼兒, 教師也提醒他們學會細嚼慢嚥, 不要狼吞虎嚥, 在制定時間內收拾飯筷, 養成飯後安靜活動的良好習慣。
Advertisiment

其次讓幼兒學會生活自理能力。 幼兒期是生長發育的關鍵期, 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通過幼兒的學習參與、訓練、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有利於他們動作的發展。 著名義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也指出, 動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練習的課程之一, 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 培養其責任感及良好的生活習慣。 對幼兒進行自理能力的培養將促進孩子的大小肌肉群的發展, 和動作協調能力的發展, 如吃飯, 幼兒不僅學會手餵飯的動作技能, 還發展了孩子的手指肌肉的靈活性及手眼協調性。 針對本園老人帶孩子, 越俎代庖的普遍現象, 如何讓幼兒學會自理呢?一是教育幼兒學會獨立用筷、調羹吃飯。

Advertisiment
在小班就讓幼兒學會使用不同大小的調羹、夾子等餐具選用點心, 中班幼兒可以選用調羹、筷子用餐, 大班大部分幼兒都使用筷子用餐, 幼兒在生活中學會了技能。 二是教育幼兒會穿脫簡單的衣褲。 小班的幼兒剛上幼稚園, 不會穿衣服, 領子找不到, 袖子伸不進, 鈕扣扣不好。 我們創設了娃娃家, 讓孩子在生活活動中給娃娃穿衣服, 扣鈕扣, 剛開始鈕扣洞對不齊, 硬是對上一遍, 二遍, 直到對齊, 褲子前後找不到, 老師在前褲袋子上設了小紅點, 讓幼兒先找標記, 再分清楚褲子的前後, 褲子穿上又拉不上, 身體捏一捏, 直到穿好為止。 在孩子學習自理能力技能過程中, 老師給予適當的鼓勵, 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讓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時,也培養了勇於面對困難,敢於克服困難,去爭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獨立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

最後密切聯繫家長提高幼兒的生活技能。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要做好小朋友的培養和訓練,離不開家長的配合。為此,我們把每月的培養目標,寫在家園聯繫之窗裡,交待內容,讓家長瞭解。同時要求家長為孩子提供方便,衣裝輕便,便於孩子操作,並讓家長在家裡也進行同步培養。幼稚園定期召開家長座談會,向家長宣傳孩子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談談培養方法和孩子們的進步等,並傳授一些教學技巧。大班家長根據自己孩子每天記錄的生活內容,對孩子的發展情況也一目了然,許多家長稱讚說:“孩子入園後,獨立意識強了,許多事情都願意自己動手做,老師讓孩子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了自理能力。”此外我們還進行每週一的“國旗下的講話”活動,保健老師對幼兒生活習慣及自理能力進行點評,並對保持良好習慣的班級頒發流動紅旗,以此鼓勵。教師們還對自理能力、衛生習慣存在問題的幼兒,及時督促家長積極配合,讓家長在家裡注意其孩子的良好習慣的養成,與幼稚園保持一致,通過家園協力,共同來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

著名教育學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該讓他們自己去做!兒童習慣養的不好,終身受其累。”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自理能力及衛生習慣對幼兒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獨立生活的能力是完整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應該讓孩子自己動手做自己的事情,從系鞋帶、用勺子吃飯、自己穿衣服等小事做起,只有這樣,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地培養和提升。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自理能力的培養是幼稚園工作的重要內容,在不斷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它能為孩子的一生奠定基礎。

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時,也培養了勇於面對困難,敢於克服困難,去爭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獨立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

最後密切聯繫家長提高幼兒的生活技能。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要做好小朋友的培養和訓練,離不開家長的配合。為此,我們把每月的培養目標,寫在家園聯繫之窗裡,交待內容,讓家長瞭解。同時要求家長為孩子提供方便,衣裝輕便,便於孩子操作,並讓家長在家裡也進行同步培養。幼稚園定期召開家長座談會,向家長宣傳孩子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談談培養方法和孩子們的進步等,並傳授一些教學技巧。大班家長根據自己孩子每天記錄的生活內容,對孩子的發展情況也一目了然,許多家長稱讚說:“孩子入園後,獨立意識強了,許多事情都願意自己動手做,老師讓孩子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了自理能力。”此外我們還進行每週一的“國旗下的講話”活動,保健老師對幼兒生活習慣及自理能力進行點評,並對保持良好習慣的班級頒發流動紅旗,以此鼓勵。教師們還對自理能力、衛生習慣存在問題的幼兒,及時督促家長積極配合,讓家長在家裡注意其孩子的良好習慣的養成,與幼稚園保持一致,通過家園協力,共同來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

著名教育學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該讓他們自己去做!兒童習慣養的不好,終身受其累。”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自理能力及衛生習慣對幼兒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獨立生活的能力是完整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應該讓孩子自己動手做自己的事情,從系鞋帶、用勺子吃飯、自己穿衣服等小事做起,只有這樣,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地培養和提升。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自理能力的培養是幼稚園工作的重要內容,在不斷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它能為孩子的一生奠定基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