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兒的情商教育勿入3大陷阱

為了給孩子選擇正確、合適的情商教育, 專家提醒父母警惕以下誤區:

1、首先, 情商教育與智商教育密切結合, 缺一不可。

如果說智商主要反映人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能力、觀察能力、計算能力、律動的能力等。 那麼情商主要反映一個人感受、理解、運用、表達、控制和調節自己情感的能力, 以及處理自己與他人之間的情感關係的能力。

智商與情商密切結合, 共同構成兒童快樂成長和未來成功的基石。 寶寶只有具備了語言、思維和基本的關係認知能力, 才能更好地在同齡夥伴交往中培養人際關係能力,

Advertisiment
學會認知自己和他人的情緒。 離開智商談情商或者離開情商談智商都是謬誤, 尤其在早期教育階段更應該以綜合培養為主, 切莫從智商教育的極端走向情商教育的極端。

2、其次, 情商教育應遠離單純的行為模仿, 讓兒童在真實的生活中體驗並提高。

由於0-6歲的兒童在語言、思維、社會認知等方面還處在不斷發展的階段, 很難構建心理和行為的一致性關係。 單純的情商培養體系容易讓兒童陷入行為模仿和習慣性反應, 而沒有從心理上認同。

比如一個2歲的寶寶在情商課堂上學習“分享”, 他在教師、父母的指導下把蛋糕分給其他小朋友, 但是她不明白為什麼也無法用語言與其他小朋友溝通, 那麼“分享”對他而言就是一種具體的行為,

Advertisiment
不是從內心體驗到喜悅感和認同感。 情商教育要充分尊重兒童的自主性, 與語言、思維等課程相結合, 切莫陷入灌輸式傳授。

3、最後, 情商教育的最佳年齡是4-6歲。 情商教育的主要內容是情緒、情感。

無論是自我情緒的感受、表達、調控, 還是自己與他人情感關係的維繫, 都需要在兒童具備一定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和社會關係認知的基礎上。

寶寶還不能用語言熟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又如何調控自我的情緒, 到頭來自信、快樂只能流于表面, 成為單純的行為模仿。 0-3歲的兒童, 需要從音樂、語言、思維等各個層面進行綜合性培養, 促進身心健康和綜合智慧發展。

等寶寶具備一定的語言、思維和社會認知能力的時候,

Advertisiment
一般在4-6歲, 通過適當的情商課程, 才能引導寶寶正確認識情緒、管理情緒、自我激勵、用社會性手段解決實際問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