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兒積食不用愁:選對方法來防治

隨著生活條件的變好, 寶寶吃的東西的種類也越來越豐富, 爸爸媽媽們也喜歡勸寶寶多吃, 希望他們能張得高, 張得好。 但有時候難免會出現積食的情況。 食積日久, 會造成小兒營養不良, 影響生長發育。 那麼, 我們應該怎樣來預防和治療積食呢?
用酵母片來幫助消化, 已成為一種過時的治療方法。 但是,日常生活中常見到有的孩子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時, 家長總喜歡囑咐孩子多吃點酵母片, 其實這對於孩子來說效果並不好。
雖然治療消化不良或食欲不振時, 偶爾會用酵母片, 但它只有微弱的輔助作用。
Advertisiment
如果酵母片吃多了, 反而會引起腹瀉。 因此, 孩子拉肚子時千萬不能再吃酵母片, 以免加重消化不良症狀。
首先讓孩子的飲食有規律並且符合他的體質。 確保每頓飯適量不至於太多, 確保食物不會含太多脂肪太過於油膩。 不要讓孩子吃太多的巧克力或者橘子, 兩者都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除此之外, 還可以借助以下方法緩解症狀。
食療
陳皮茶
茶葉4克, 陳皮1克, 共用水浸泡一晝夜, 加水1碗, 煎至半碗。 1歲以下小兒每次服半食匙, 每日3次;1-2歲小兒, 每次服1食匙, 每日3次;3-4歲小兒, 每次服1匙半, 每日3次, 可治小兒夏秋消化不良、腹脹腹瀉。

陳皮粥
粳米50 克煮粥, 將熟時放陳皮末10 克, 煮沸即可。 陳皮可健脾理氣消食, 用於飲食不化、食後腹脹等。
Advertisiment

砂仁鯽魚湯
先將鯽魚洗淨, 去內臟及鱗, 將砂仁放入魚腹中。 將裝有砂仁的魚放入砂鍋中, 加適量的水, 武火煮沸, 加入蔥、薑、鹽。 砂仁可和胃醒脾, 對消化道有調節作用。 蔥可溫中而調脾胃虛寒。 鯽魚可健脾利濕。 生薑暖胃, 諸味合用, 對小兒夏季胃口差、消化不良有良效。
糖炒山楂
取紅糖適量(如寶寶有發熱的症狀, 可改用白糖或冰糖), 入鍋用小火炒化(為防炒焦, 可加少量水), 加入去核的山楂適量, 再炒5-6分鐘, 聞到酸甜味即可。 每頓飯後讓孩子吃一點。 清肺、消食。 尤其是對付吃肉過多引起的積食。

山楂湯
山楂洗淨取適量切成小塊, 放入燉鍋中小火煮3-4小時, 煮出湯色後, 用乾淨紗布過濾果塊和雜質, 根據寶寶的口味, 稀釋或者加糖,
Advertisiment
讓寶寶當成水喝。 有時如果沒有買到新鮮山楂, 就買些未加工過山楂幹代替, 用高壓鍋大火滾燒後轉小火淬制汁水, 讓寶寶服用。 消食、化積、和胃, 適用於肉積傷食。
芡實粥
將炒芡實50克倒入鍋內, 加水煮開片刻, 再加淘洗乾淨的大米100克, 粥成即可食用。 在秋天進食芡實, 它的意義還在於可調整被炎夏所消耗的脾胃功能, 脾胃充實以後, 再吃較多的補品或難消化的補藥, 人體就能適應了, 對身體也就有益無礙了。 它不但能健脾益胃, 還能補充營養素, 平時消化不良, 或出汗多又容易腹瀉的, 經常吃芡實粥, 或煮紅糖水喝, 效果不錯。
山藥米粥
取幹山藥片100克, 大米或小黃米(粟米)100克, 白糖適量。 將大米淘洗乾淨, 與山藥片一起碾碎,
Advertisiment
入鍋, 加水適量, 熬成粥。 也可製作芡實糊:將炒熟的芡實1000克研磨成粉, 臨服時, 取50~100克粉末衝開水調服。 調補脾胃, 滋陰養液。 運用于小兒積食不消, 吃飯不香, 體重減輕, 面黃肌瘦。

捏脊(提背)
捏脊治積食的小技巧:
●手法要輕, 寶寶太嬌嫩, 受不了大力氣。
●肚子餓的時候或睡覺前捏, 效果最好。
●捏的時候讓寶寶最好趴在腿上, 不要趴在床上, 兩腿空隙留給寶寶肚子。
●要用按摩油, 寶寶肌膚嫩, 沒有按摩油容易擦傷。
自尾椎向上捏, 其中有兩次都發出“嗒”的聲音, 這就表示小孩確實積食了。

推拿
當孩子有了積食的症狀, 不管是吃肉過多引起的, 還是吃得過雜引起的, 都可以使用這套方法, 這套方法也分為四個動作:揉板門、逆運內八卦、補脾經、揉天樞。
Advertisiment

揉板門
定位:板門穴在手掌拇指下大魚際平面的中下三分之一處, 以手按揉有筋頭狀物。
手法:在治療具體疾病的推拿手法中, 泄法, 力度要重一些, 速度要快一些;補法, 力度要輕一些, 速度適中。 揉板門是泄法, 所以力度要重一些, 具體感覺是酸脹, 但孩子不會形容, 所以家長要先在自己手上試一試, 再以稍輕一點的力度給孩子按揉, 以孩子不疼為准。
時間:以孩子體質強弱中等, 積食程度中等為例, 三歲的孩子揉十分鐘, 三至七歲的孩子揉十五分鐘, 七歲以上的孩子揉二十分鐘, 這樣一個大約的時間參考就可以了。 當孩子病情太重的時候, 最多不能到半個小時。
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化滯, 調理氣機。

逆運內八卦
定位:八卦穴是以掌中心到中指根的三分之二為半徑畫圓。
手法:以逆時針方向在內八卦範圍按揉。因為是泄法,所以力度和速度同治療積食的一樣,要重、要快。注意,逆運八卦時要用另一隻手壓住中指下方的部分(離卦),以免擾動心神。
時間:以孩子體質強弱中等為例,三歲的孩子做五分鐘,三至七歲的孩子做十分鐘,七歲以上的孩子做十五分鐘。
功效:降氣平喘、消食化痰。

補脾經
定位:脾經在拇指橈側的赤白肉際處。
手法:循拇指橈側邊緣,沿指尖向關節處推為補。力度要輕,不宜太重,特別是補法,越輕越好。因為孩子的皮膚比較嬌嫩,太重的話孩子會疼、會難受,不讓推。家長可以先在自己身上試做一下,有輕撫感即可。速度要快慢適中。
時間:和日常保健一樣,一般是三五分鐘,具體還要看孩子的年齡。幾個月大的孩子,做兩三分鐘就可以了,兩三歲的孩子做五分鐘,三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做十分鐘。
功效:健脾胃、補氣血。


揉天樞
定位:天樞穴在肚臍旁2寸處。
手法:兩個大拇指按揉兩側天樞穴。力度比摩腹要重一些,因為摩腹是在腹部這個面上按摩,所以力度不會太重,但天樞穴接觸的是一個點,所以它力度會比較重,也是以孩子不感到疼痛為准。
時間:以孩子體質強弱中等為例,三歲的孩子揉十分鐘,三至七歲的孩子揉十五分鐘,七歲以上的孩子揉二十分鐘,這樣一個大約的時間參考就可以了。
功效:舒調大腸、理氣消滯。

這套推拿方法與日常保健不同,只有在孩子積食的時候才可以做,等孩子積食的症狀都消失,最重要的是舌苔恢復正常了,就可以不用再做了。以上四個動作一定要做全,而且順序不可以打亂。
運動
運動可以消食兒,很多爺爺奶奶帶的孩子,下樓不方便,戶外活動少,吃得多不運動,長期就會形成積食。因此要帶孩子多進行戶外活動。
戶外運動:堅持讓孩子做戶外活動。天氣冷的話,可選擇太陽好,風輕的時候,每天讓孩子出去活動半小時到一小時。
飯後散步:吃完飯後,帶著寶寶溫和地散步半小時到一小時。

最後,積食是吃出來的毛病,切記,小兒飲食,有三宜三不宜。
宜軟不宜硬,宜少不宜多,宜熱不宜冷。
家長們能夠做到這三宜三不宜,就能避免孩子積食了。
手法:以逆時針方向在內八卦範圍按揉。因為是泄法,所以力度和速度同治療積食的一樣,要重、要快。注意,逆運八卦時要用另一隻手壓住中指下方的部分(離卦),以免擾動心神。
時間:以孩子體質強弱中等為例,三歲的孩子做五分鐘,三至七歲的孩子做十分鐘,七歲以上的孩子做十五分鐘。
功效:降氣平喘、消食化痰。

補脾經
定位:脾經在拇指橈側的赤白肉際處。
手法:循拇指橈側邊緣,沿指尖向關節處推為補。力度要輕,不宜太重,特別是補法,越輕越好。因為孩子的皮膚比較嬌嫩,太重的話孩子會疼、會難受,不讓推。家長可以先在自己身上試做一下,有輕撫感即可。速度要快慢適中。
時間:和日常保健一樣,一般是三五分鐘,具體還要看孩子的年齡。幾個月大的孩子,做兩三分鐘就可以了,兩三歲的孩子做五分鐘,三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做十分鐘。
功效:健脾胃、補氣血。


揉天樞
定位:天樞穴在肚臍旁2寸處。
手法:兩個大拇指按揉兩側天樞穴。力度比摩腹要重一些,因為摩腹是在腹部這個面上按摩,所以力度不會太重,但天樞穴接觸的是一個點,所以它力度會比較重,也是以孩子不感到疼痛為准。
時間:以孩子體質強弱中等為例,三歲的孩子揉十分鐘,三至七歲的孩子揉十五分鐘,七歲以上的孩子揉二十分鐘,這樣一個大約的時間參考就可以了。
功效:舒調大腸、理氣消滯。

這套推拿方法與日常保健不同,只有在孩子積食的時候才可以做,等孩子積食的症狀都消失,最重要的是舌苔恢復正常了,就可以不用再做了。以上四個動作一定要做全,而且順序不可以打亂。
運動
運動可以消食兒,很多爺爺奶奶帶的孩子,下樓不方便,戶外活動少,吃得多不運動,長期就會形成積食。因此要帶孩子多進行戶外活動。
戶外運動:堅持讓孩子做戶外活動。天氣冷的話,可選擇太陽好,風輕的時候,每天讓孩子出去活動半小時到一小時。
飯後散步:吃完飯後,帶著寶寶溫和地散步半小時到一小時。

最後,積食是吃出來的毛病,切記,小兒飲食,有三宜三不宜。
宜軟不宜硬,宜少不宜多,宜熱不宜冷。
家長們能夠做到這三宜三不宜,就能避免孩子積食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