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兒經典成語捨身取義的故事

‍‍捨身取義的成語故事‍‍

解釋:

為正義事業而犧牲生命。

故事:

春秋時, 晉國有個勇士名叫豫讓, 投靠在智伯門下, 很受重用。 後來, 智伯被趙襄子殺害。 豫讓躲了起來, 下決心要為智伯報仇。 過了幾個月, 豫讓裝扮成僕役混進趙府, 伺機刺殺趙襄子。 結果在茅廁裡被發現, 趙襄子見豫讓為主人報仇就放了他。 豫讓說:“你雖然放了我, 但我還會刺殺你的!”

豫讓回去後, 剃去眉毛和鬍子, 又吞食熱炭, 把聲音弄嘶啞, 以便從形象到聲音都不讓人認出來。 朋友們對他說:“你如投靠趙襄子, 得到他的信任後, 再行刺他, 不是更方便嗎?”豫讓回答說:“作為一個勇士,

Advertisiment
怎麼可以做這樣不仁不義的事呢!”

這一天, 豫讓得知趙襄子外出辦事, 他就預先埋伏在橋下, 趙襄子來到橋邊, 馬匹突然驚叫起來。 趙襄子命人到處搜查, 在橋下把豫讓抓了出來。 趙襄子說:“你捨生取義, 確實令人尊敬。 但這次我不能饒恕你了!”豫讓說:“多謝趙公厚義, 但我臨死前請求你能把外袍脫下來, 讓我刺三劍, 償我為主復仇的意願。 我死而無怨了。 ”趙襄子見他這樣忠誠, 大為感動, 便脫下外袍。 豫讓刺了外袍之後, 自刎而亡。  豫讓甘願捨棄生命, 也要完成道義的行為, 便成了“捨生取義”的成語。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