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提得不合理, 這是幼兒的一般特點。 由於幼兒年齡小, 智力低, 他們只能從自己當時的興趣, 愛好願望出發提出要求, 而不能考慮自己的要求是否合情合理, 這是幼兒社會化過程中的必然現象。 在獨生子女中, 愛提無理要求的現象尤其突出。
這種現象的原因實際上跟父母平時對孩子縱容, 嬌慣有關係。 現在都是獨生子女, 有許多孩子平時在家裡養成了說一不二的毛病, 家長不及時引導, 教育孩子, 而是一味地滿足, 遷就, 讓孩子覺得在家裡“唯我獨尊”, 稍不順心, 便大哭大鬧, 不管在什麼場合都敢以此來“要脅”父母“就範”。
Advertisiment
那麼怎樣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呢?
首先, 當孩子向家長提出要求時, 做父母的要注意分析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 並且正確對待。
孩子的合理要求應該滿足, 不合理的要求就應向孩子講清道理加以拒絕。
例如, 孩子要求買兒童讀物, 這反映了孩子的求知欲望, 應該滿足;要是玩具很多, 沒玩多久就嫌舊, 又要求買新的, 這就不應滿足, 而應教育他艱苦樸素, 勤儉節約, 讓他懂得自己的要求是錯誤的, 父母是不會同意的。
有的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滿足與否, 往往取決於自己的情緒:高興的時候,
Advertisiment
這樣就會使孩子分不清自己的要求哪些是對的, 哪些是不對的。
很清楚, 家長的嚴格要求, 既不能是嚴而無格的, 也不是嚴而過格, 而是合情合理, 是孩子能接受的。
其次, 平時要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教育。 告訴孩子哪些是合理要求, 哪些是不合理要求。
去商店前要對孩子講清楚主要買哪些東西, 到了外面要聽大人的話, 如果不聽話就取消他下次去商店的權利。 由於先下了“毛毛雨”, 孩子有了心理準備, 一般會有所收斂。
如果到了商店, 孩子經不住“誘惑”又提出要這要那時, 家長可以讓孩子想想在家裡是怎麼說的。 既然“有言在先”, 說了話就應兌現。
Advertisiment
如果有的孩子又搬出往日的“伎倆”, 撒潑打滾, 家長不要心疼孩子哭鬧而順著他, 更不要怕自己難堪而遷就、讓步。 家長可以裝著毫不理會他的樣子, 徑直往前走, 或者乾脆告訴他:“亂買東西不是好孩子, 我自己先回家了。 ”
一般情況下, 孩子見大人走開了, 不理睬自己, 會站起來追上家長, 可能還會哭哭啼啼, 但已經由原來的“必須要”變成了“請求買”。
家長這時可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利用什麼有趣的事吸引他, 使他忘掉不合理要求。 待到穩住孩子情緒後, 或回到家裡, 再跟孩子講清楚為什麼不能亂買東西。
還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法, 使幼兒的精力集中到故事情節上來,
Advertisiment
孩子就不會再堅持自己的無理要求了。
家長平時在家裡, 可以讓大一點的孩子參與家庭開支計畫, 讓孩子知道錢都是父母辛勤勞動換來的, 如果一個人亂花錢, 其他人的生活就要受影響。 讓孩子知道這些情況, 當父母拒絕他的不合理要求時, 他會覺得父母的話是有道理的。
平時, 家長可以讓孩子和自己一起收拾玩具, 這樣可以使孩子對自己的玩具有印象, 不致於到商店裡亂要。 有些玩具家長可以先收起來, 過一段時間再拿出來。 如果都放在哪兒, 孩子倒不覺得新鮮了。
另外,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塊自己動手搞些小製作, 小玩具, 對那些破損的玩具, 改改修修。 給洋娃娃做一件新衣服,
Advertisiment
所以, 拒絕孩子的合理要求, 家長既不能妥協, 也不能暴跳如雷, 而應冷靜、嚴肅、態度堅定。 任何一種嚴格要求, 儘管是合理的, 但對孩子來說, 畢竟是外部的東西。 要使合理的教育要求變成孩子的意識行為, 用簡單命令和急於求成的辦法都是達不到目地的。 這就要家長循循善誘, 平時多對孩子進行教育, 嚴格
要求, 不能寵愛、溺愛他們, 要意識到現在的放任自流, 只能是害了孩子。